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与谷雨     
晓颂 《家庭教育》2002,(4):28-28
清明,是草木青青,天空清澈明净的意思。每年的4月5日或6日就是清明了。清明节原本只是附属于寒食节(清明前一天)下的一个节  相似文献   

2.
正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公历的4月4、5或6日。清明不仅是节气,而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气过后,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这个时候,白桐花开了。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又回到了地下的洞里。三候"虹始见"。雨后的天空中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啦。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习》2010,(4):36-36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我国农历的重要节日——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晴朗,气候渐暖,草木萌茂,是游春的大好时节,古人每逢此日要举家出外扫墓。据考,清明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4.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为公历4月4日或5日。民间在这一天有扫墓祭祖的习俗,还要到野外郊游踏青。  相似文献   

5.
<正>在诗词中,雨是有性格的,它们或大或小,或密或疏,时而细腻,时而柔美,雨落成诗,动人心弦。冯延的"清明雨"——"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鹊踏枝·清明》)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正当杏花盛开、娇艳无比之际,却下起清明雨。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清明     
时令到清明。家乡的空气里弥漫着清明的气息,生机和活力铺满了大地,天空。残冬的印痕一扫而光。春天将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撒,或高或低地浓彩涂抹,追求鲜艳俏丽。万物祥和而生动。风儿柔了,燕儿来了,花儿笑了, 榆钱儿爆了,柳丝长了,河水涨了,蛙儿鸣  相似文献   

7.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惟一演化为节日的节气。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扫墓,或缅怀先烈,或祭奠亲人,因而清明节又是一个兼具人情味和文化氛围的节日。古往今来,人们写的清明诗之多,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仅以古人为例就有多种,其中有一类便是寄托哀思的:“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这首《清明野望吟》诗中便可窥见一斑。民间流传的一首《清明吟》更把生离死别之情刻画得十分动人:“又是一度清明至,道路泥泞人伤悲……老天有情雨作泪,墓前祭古酒一杯。凄雨和泪悲肠断,活者常为此节…  相似文献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悲情的时节,也是人们一往情深开创未来的时节。只因清明时处暮春,渐离了凄风苦雨,远别了料峭春寒。在农村,清明是逐渐过渡到夏收夏种的节气。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一年之计在清明。清明时节,油菜开花满地金,蚕豆开花满天星,小麦扬穗节节高。春熟春熟,正是经过清明才成熟的。  相似文献   

9.
品赏节气     
苗得雨 《成才之路》2009,(21):91-91
农历一年之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名字取得好,有的如实相告,有的绘声绘色,令人品之,意味无穷。农历的十二个月,分成四季,四季分明。一季三个月,一个月两个节气。有时遇闰月。或早点。或晚点,“三月清明不见花。二月清明老了花”,就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每年清明节,在郴州城熙熙攘攘的街头,便摆满了鞭炮、香烛、钱纸以及各式各样纸扎或绢做的花朵。这些当然入不了我们小孩子的眼,真正能拨动我们心弦的,还得是每年只能吃上一次的时令小吃——清明粑粑。清明粑粑得名于它必不可少的原料——清明菜。我们家的清明粑粑都是妈妈一手制作的,当然采摘的活计还得靠我们小孩。来到村外的田  相似文献   

11.
清明缅怀     
清明缅怀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相似文献   

12.
清明絮语     
清明,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关于"清明",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词汇,因为祭奠和怀念。花木芳菲、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之感,使得整个四月,仿佛都是湿漉漉的一身雾气。  相似文献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便来临了。上面两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4.
清明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节气 ,“清明”由来已久 ,大约起于周代 ,有明显记载的是在汉代。《后汉书·律历志》中正式列入清明节气。古人解释“万物生长 ,此时皆清净明洁” ,所以叫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写出了清明时的一种特殊心境和氛围。清明自古有许多风俗 ,有些相传至今。古时清明首先寒食禁火 ,在清明前的一两天 ,有个寒食节。寒食节时 ,家家户户不准生火 ,只吃前几天做成的冷饭冷菜。后来清明时上坟扫墓成为主…  相似文献   

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在齐安(湖北黄州)的麻  相似文献   

16.
唐朝诗人杜牧《清明》诗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风土人情。诗人何以"欲断魂"?这与清明节的传统相关。在清明的节日传统中,蕴含着深沉的德育情结。笔者结合杜牧《清明》一诗,系统分析了清明节的德育功能。同时对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如何理解和度过清明节,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解读:清明可能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广为人知的,这要感谢杜牧。他在一千多年前,用寥寥28个字为"清明"画了一张标准像,从此,清明就是细雨纷纷、行人断魂的形象。作者从千年前的那场清明雨落笔,用丰富的想象还原了诗人当日的惆怅和悲凉。羁旅愁困,不能按时返家祭祖,游子在清明雨中怎能不断魂?  相似文献   

18.
宋代从鞭春抢春、清明改火到迎送四气,或援依古礼,或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点,但都不同程度地掺杂了巫术的成分在内.  相似文献   

19.
清明和谷雨     
一般说起“清明”,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扫墓。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几乎为“清明”奠定了永远的基调。  相似文献   

20.
清明节     
“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时间大约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在阳历中约在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