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民体力活动水平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上扬。同时,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意识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了国民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模式的改变。利用2010年第3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成年人群体力活动的调查资料,进行成年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居民各单项体力活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交通类、工作类体力活动水平完全静坐类人群和闲暇时间体育锻炼活跃度2(重度)的人数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家务类体力活动水平活跃度2(重度)的人数比例高于东、中部地区;2)北方地区交通类、工作类、家务类、闲暇时间体育锻炼活跃度1(中度)的人数比例高于南方地区;3)我国居民总体体力活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趋势相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完全静坐类、体力活动活跃类人数比例高于西部,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  相似文献   

2.
运用2010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调查数据对国民体力活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儿人群体力活动表现为:每周5天身体活动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加呈减少趋势,城镇高于乡村.成老年人群特征:成年人约有1/3、老年人约有2/3的人一周中没有中、重度体力活动;体力活动活跃度在40-54岁进入最高平台期;体力活动高度活跃的成年人群随学历的增加,人数比例呈现出降低的态势;体力活动活跃类成年人群呈现出“倒U型”结构.将交通行程、职业、家务和闲暇时间四项体力活动指标结合起来看,各性别组人群的职业体力活动活跃达标率普遍比其他三项体力活动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湘西地区大学生群体的体力活动量及静态生活方式现状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湘西地区张家界学院、吉首大学和怀化学院的大一至大四非体育专业的1 019名本科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的抽样调查。结果湘西地区大学生体力活动活跃度达到适宜及活跃水平的活跃率最高(75.6%);男生体力活动活跃度达到适宜及活跃水平的活跃率为80.6%,女生为70.9%,男女生差异显著(p<0.01);80%以上的调查对象缺少不同强度职业性体力活动时间,其职业性和交通性体力活动方式主要是步行;并且女生的各强度职业性和交通性体力活动代谢当量均值高于男生,男女生差异显著。结论湘西地区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足状况较严重;每天平均静坐的时间超过4h,长时间的静坐方式对湘西地区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的影响较大。建议完善职业性体力活动;丰富大学生休闲时间及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引导大学生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减少静坐时间;均衡体力活动时间及活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寄宿高中学生体力活动情况,了解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干预支持性,为学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怀化市寄宿高中生进行半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过去7d只有45.1%的学生体育课中处于活跃体力活动(MVPA)状态,仅有8.7%的寄宿高中生每天体力活动时间达到1h,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5.7%的学生课间处于静坐少动行为(SB)状态,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在体育课MVPA水平、课间SB行为以及课余锻炼时间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班主任体力活动干预支持性高于体育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寄宿高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人数比例偏低,课余体力活动时间不足,课间SB比例偏高。建立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合作干预机制符合学校健康促进的发展理念与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分层分班教学管理模式对高中生在校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精准干预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不同学业层级高中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在校体力活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A、B层学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课余体力活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层学生体育课活跃性体力活动水平低于B层、课间静坐少动时间多于B层、过去7d(天)每天锻炼达到1h的天数少于B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学业分层可能造成学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在体育课中体力活动活跃性更低、课间静坐少动时间更多。对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的有效干预,需要家校、师生形成共识,共建多元干预格局,精准干预体育课堂体力活动质量和课间静坐少动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南京市40~59岁中老年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状况、体力活动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采用<中国成年人体质健康标准>和<居民健康及体力活动量调查表>,对社区居民进行体质测试和体力活动量调查.共1993人参加测试,其中男性960人,女性1033人.结果显示:1)南京市社区40-59周岁的中老年居民的体质综合得分仅达及格水平;女性居民的体质健康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男性.2)75.98%的男性居民体重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女性居民超重或肥胖率为63.16%;正常体重组体质综合得分最高,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较低;体重过重或过轻均会对身体机能和素质产生负面影响.3)南京市城市社区居民体力活动以中低强度为主,女性居民每周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显著高于男性(P<0.01);居民体力活动的主要构成来源为职业劳动、家务劳动和交通出行的体力活动.4)居民体力活动每周消耗MET-min均值和体质综合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体力活动是体质健康的保护性因素;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越多,体质健康收益越大.5)居民超重或肥胖与大、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5,(3):87-91
目的:调查江苏省各地区人群体力活动量现状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在省内104个县/区按照PPS抽样原则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江苏省常住人口的体力活动水平高度活跃率为40.9%;男性高度活跃率为43.0%,女性为38.6%,男性每周总体力活动量、每日MVPA时间高于女性,男女间差异显著(p<0.01);20-39岁年龄组高度活跃率为36.8%,40-59岁年龄组为45.6%;站立走动为主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高度活跃率最高(51.4%),但是该人群的经常锻炼人群比例最低(16.4%);城镇人群的高度活跃率低于农村人群,但是经常锻炼人口比例高于农村人群;学历高的人群体力活动水平高度活跃率低,但是经常锻炼人口比例较高。结论:1江苏省常住人口的体力活动高度活跃率为40.9%,低于我国上海地区,也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2江苏男性的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女性,40岁以后的成年人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年轻人群,农村人群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城镇人群;3本研究还发现,与工作方式相关的体力活动量对日常体力活动量的影响较大,体重超重人群表现出更加强烈的锻炼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高于乡村,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传统"项目上存在趋同性、在"时尚、现代项目"上存在差异性,中国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实物性、观赏性消费高于乡村;在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上具有人本化特征,在体育锻炼中断年龄上具有年轻化特征、中断理由呈趋同化;在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兴趣形成的社会化程度上,城镇高于乡村;中国乡村居民对"群体活动组织、引导,科学健身方法"等需求高于城镇.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设施、科技资源的非均衡性是影响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城乡居民思想意识、价值观不同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加速度计测量、评价中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现状,探讨不同水平的体力活动对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1名年龄在40~59岁的女性,采集空腹静脉血测试血糖、血脂,并让其佩戴7 d的加速度计,根据测试结果计算静坐、低强度、中等强度、较大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比较40~49岁、50~59岁两组女性体力活动的现状,分析体力活动水平与糖脂代谢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59岁女性中52.11%属于体力活动不足,其中40~49岁女性体力活动不足人数达到67.86%;超重肥胖女性中72.73%存在体力活动不足的现象,而正常体重的女性只有34.21%是体力活动不足者;体力活动不足组的血糖、TC、TG均高于体力活动活跃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DL-C明显高于体力活动活跃组(P<0.01),HDL-C较体力活动活跃组低(P<0.05)。结论约有50%的中年女性存在体力活动不足,尤其是每周进行较大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几乎为0 min;40~49岁的女性体力活动水平明显低于50~59岁的女性,超重肥胖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的女性;体力活动不足会引起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青年女性呼吸机能的影响,为提高呼吸机能水平的体力活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5名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硕士生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将其分为低、中、高三个体力活动水平组,并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以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潮气量(VT)、通气量(VE)及呼吸商(RQ)作为判断呼吸机能的有效指标.结果:安静状态下高体力活动组和中等体力活动组、低体力活动组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潮气量(VT)合通气量(vE)存在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中,三组间呼吸机能各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体力活动水平即体力活动量≥3000MET-minutes/week能够提高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