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林先生的语文学科理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可——文本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或传达一种事实的信息,或传达一种思想情感的信息,即文本的"原生价值"。文本进入教材之后,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又产生出了"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就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言语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文本,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文本存在的,具有知识传播、情意交流和消闲等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其次,作为语文教材,除了保留它的"原生价值"外,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即"如何获取传播信息的知识"。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性的行为,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原生价值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教学价值指文本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原生价值的过程或基础上获取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教师面对自己、文本、学情时,要本着尊重自身、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学情的态度,从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即文本的原生价值出发,寻求教学价值.在《看云识天气》《三峡》《羚羊木雕》三文的解读中,“关注创作过程”“向原著的寻源勘误”和“真实的原生价值”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原生价值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篇课文有两种价值: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如果把教学着力点只放在原生价值上,忽视教学价值,就会出现常说的“教课文”弊端.有的文本具有多个教学价值,如果教学中不能结合文本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年级段目标要求,确定核心教学价值,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具有“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双重价值.所谓“原生价值”是指这些文章进入教材以前就存在的阅读价值,即传递信息的价值;而文章一旦选进教材,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相应的增值和变化:在仍然保留原来传播信息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就是“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形式”,即作为教材的“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更大限度地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  相似文献   

7.
韩莹 《小学语文》2010,(7):44-45
一篇没有编入教材的文章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内容信息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但文章如果成为了教材中的课文,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与变化。它们除了具有内容信息价值外还具有了“教学价值”——学习如何传播内容信息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人类行为,其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达成文本功能的实现。对信息功能文本的翻译而言,翻译之初首先应确定一个基本标准,即以对信息的准确传达为目的,构筑翻译的落笔点;其次是着眼于“语义”而非“形式”的完整,慎重选择翻译单位;最后,在词汇选择层面上,必须注重对“文化词语”的解码和重构,以实现语言功能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金晓涛 《学语文》2006,(3):9-10
被选入教科书的文章具备双重价值,一个是它的原生价值,即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另一个就是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生发了教学价值。即学生要学习的“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的价值(李海林语),而其中的教学价值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着眼点。那么,收入高中教材的新课文《我若为王》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是什么?一般而言,学生阅读之后所获取的信息是聂绀弩先生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一篇课文有两种价值: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如果把教学着力点只放在原生价值上,忽视教学价值,就会出现常说的"教课文"弊端。有的文本具有多个教学价值,如果教学中不能结合文本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年级段目标要求,确定核心教学价值,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四步”法主要分四个步骤阅读文本:首先是“精读”,要读通全文,从理解词语入手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表层意思,即整体感知文本。其次是“解析”,从理解文章的语句入手理解文意,重点抓三种语句,一是抓住传达文中重要信息的语句,即能揭示文章内涵的语句。  相似文献   

12.
一篇课文还未进入教材之前,它只能作为人们阅读的一般性材料,阅读的主体主要是从中获取信息,或是休闲,或是获取一般性知识,即所谓的原生价值。一旦经过编者改编,进入教材后,它就增值了,除了原生价值外,还具有一种教学价值,即它是如何传播信息的,通俗地说就是作者的言语智慧。那么如何挖掘一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点呢?  相似文献   

13.
写作的本质是信息的传达,即运用一定的素材和自己的语言方式有序地传达对某一对象的相关思想或情感,其中,思想或情感是信息“核心”,素材是信息“载体”,语言是信息“通道”,而信息的有序组织便形成结构。某种程度上讲,中学生的作文成功与否,关键看素材、语言等要素是否是围绕思想感情这一“核心”而展开,特别是看是否做到了与该“核心”间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设计中,从文本视角转向学本视角,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情和生命成长规律,但并非是对教师的价值和作用进行否定,更不是对文本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进行否定.反之,我们坚持学本视角进行教学设计,倡导教师以“学本”为眼,从学生视角,深度挖掘文本价值,教会学生如何挖掘文本的原生价值,从而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挖掘文本价值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等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类,教学必然要遵循文学作品教学的一般规律,体现小说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小说的文本内容不等于小说的教学内容。小说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小说文本,让学生有作为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追求小说文本的原生价值。从这个层面讲,让学生"裸读"是了解文本内容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诗词教学的根本不仅仅在于教学文本,更在于课堂本身,应以课堂的有效生成来解读教学文本.因此,重视文本是语文教育的切实性保障,关注文本就意味着从课堂角度出发,关注文本的生成与课堂融合之处,关注文本中的必要信息、有效信息、关键信息与独特信息.而诗词教学中不仅有文本中的必要、有效、关键信息,有时还有“序文”这一独特信息.在对其的梳理中,教师以生为本,通过层层深入的课堂探讨,让学生的语文视野得到重新整合与合理建构.下面以《定风波》为例,探讨“序文”这一独特信息的解读意义和对课堂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钟艳 《广西教育》2013,(13):9-10
解读,即理解与诠释。教材解读,就是要进入文本,跳出文本,回到文本,深入了解教材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这是对教师阅读理解能力、深入探究能力的一种砥砺和考验。只有准确把握不同课型的解读脉络,充分挖掘其"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一、多向研读,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文本形式构成的教学内容的载体.一篇教材,它包含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的解读,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的再加工,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工夫,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有效重组. 一、从读者视角,重视作品原生价值 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是文选型的文本.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内容可能涉及天文地理、人间百态,它的结构又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合理组合,从不同的角度观照,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可供学习的方方面面.李海林认为,读者阅读一篇文章,其目的就是获得信息,这就是作品的原生价值.作为教师,应以一个读者的视角去阅读教材,发掘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原生价值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从对话理论来看,文本解读应算是“主体间”对话。所谓的“主体间”对话即教师(阅读者)和文本都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主体、互为解释、互为沟通的关系。其对话过程即教师以文本为媒介,与潜在地存在于文本中的作者或文本主人公见面,发生心灵碰撞和灵魂的回答。如何直面心灵面对文本呢?我试以人教版第十册《将相和》为例,探讨如何从自由对话走向规则对话,确定对话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信息元、网络信息元等基本概念;确定了六种网络信息元的基本形态,即文本、图形、图片、动画、音频、视频;探讨并研究了网络信息元的六大类组织模式,即纯文本信息元组织模式,文本一图片(图形)信息元组织模式,文本-动画信息元组织模式,文本-音频信息元组织模式,文本-图片加音频式信息元组织模式,电影式信息元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