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高校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的共同负责,是院(系)党政地位平等基础上的集体领导,是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共同负责,是基于集体民主决策和个人分工执行相结合原则的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环境保障;院(系)党政负责人必须思想重视,明确分工,相互尊重,角色端正。  相似文献   

2.
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探索和创新.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共同"属性主要体现在党政耦合、集体负责、联席决策和分工合作.目前在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认识和实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迫切需要在完善运行机制中加以解决.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关键在于按照规范有效的原则,构建党政耦合机制、共同决策机制、核心保证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目前高校院(系)领导体制改革的几种观点,说明党政共同负责是目前高校院(系)领导体制改革的一种理想选择.为了贯彻落实好党政共同负责,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蔡路 《教育探索》2023,(2):83-87
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经历了思想萌芽、初步形成、快速发展和日益完善等四个阶段。深刻理解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本质内涵,应从领导体制、担责形式、工作机制、决策原则和履职方式等五个维度切入,抓住党政联合、共同负责、联席决策、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等五个关键。准确把握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实践要义,应正确处理好政治核心与业务中心、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权力运行与权力监督、党政领导与师生参与、内部建设与外部环境等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与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相关的规定没有得以明确,使得高校院(系)一级党政组织存在职责不清、各行其是的状况.1999年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率先提出高校院(系)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制,明确指出院(系)工作由院(系)党组织和行政共同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省高校院(系)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共同负责制要求院(系)党政领导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与之配套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以保证党政班子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科建设的发展,过去以系、教研室为单位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转变为以院、系为主的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对高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高校系(院)在领导体制上先后实行了系主任(院长)负责制、党总支(分党委)领导下的系主任(院长)负责制和党政共同负责制,但系(院)领导体制不十分明确,党政组织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实质是要求系(院)党政领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共同负责,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下的沟通机制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提出了在高校院(系)建立党政负责人沟通机制,完善党政联系会议制度和建立目标责任制等观点。旨在保证信息的通畅,确保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贯彻实施,从而保证院(系)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领导体制与工作制度,在高校加强依法治校、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做出新探索。从党政关系规范、管理行为规范、工作绩效规范等三方面,对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规范化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构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国家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按改革发展的要求去解决发展与就业的关系,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毕业生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院(系)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和行政等工作的基本单位,在学校改革与事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班子的活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生机勃勃地跨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