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文化掠夺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同时对中国的图书文献进行了疯狂的掠夺。1986年8月17日原满铁大连图书馆馆员青木实在日本《赤旗报》上,首次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南京的“文化大屠杀”。满铁大连图书馆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相似文献   

2.
由于大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满铁成立后,总部迁至大连,并在大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殖民体系。为了向日本本土大力宣传"满铁"的功绩,时任"满铁"总裁的中村是公邀请夏目漱石参观满洲,夏目漱石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大连。回国后夏目漱石将此次满铁之行写成游记《满韩漫游》,本文跟随《满韩漫游》中夏目漱石的目光与感受来还原满铁时期的大连。  相似文献   

3.
营口港是近代东北地区开埠最早的口岸,开埠后曾经走过一段辉煌的历程。但伴随着日本殖民者对大连港的开发,营口港逐渐走向衰落。营口港衰落,原因是复杂的,但与满铁的"大连中心主义"政策有直接关系。营口港与大连港的竞争,其背后隐藏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17,(5):17-23
1932年4—6月,国联调查团就中日冲突起因在中国东北进行了为期6周的实地调查。在大连调查访问时间虽然不足一周,但由于"关东州"系满铁本社所在地,满铁牵头为做好接待、施加影响而不择手段、不惜血本。对满铁为国联调查团在大连"量身定做"活动轨迹的全面揭示,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透视出满铁在日本侵华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间团体大多成立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一部分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其会员或因历史上的军事冲突,或因和平时期的文化交流而结缘于中国。通过对日本民间团体之一“大连会”成立背景的历史考察,客观思考承载“满铁”历史的“大连会”,如何以积极的行为超越历史的重负。尤其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大连会”的许多成员以团体或个人形式在大连地区的教育界、经济领域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援助活动,为沟通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好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6.
日本殖民者占领大连后,满铁充当了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急先锋。满铁出于掠夺中国资源、倾销商品和获取暴利的目的和需要,在大连实施扩建港口和开放的自由港制度,两项措施同步进行,使大连城市发展迅速。大连港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中国遭受奴役、屈辱和被掠夺的过程。大连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和特殊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设立了满铁。表面上,满铁的设立是为开展铁路经营活动,掠夺东北物资,但实际却远非如此。事实上,满铁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急先锋,在整个侵华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国策会社”它所带有的政治色彩是浓重的,而绝非一般的单纯的殖民机构。本文拟通过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政治活动,对其职能和性质加以深刻剖析,以再现日本侵华之史实,并以此警谕后人。  相似文献   

8.
“满铁”自建立到衰亡,历时近40年,它就象一条吸血管,把中国东北丰富的宝藏吸运出去。在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中,“满铁’采用的是“明暗双轨”的方式。“明轨”是交通运输业,“暗轨”则是利用铁路沿线的附地企业来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和扼杀中国的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9.
“满铁”是20世纪初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殖民机构。它表面上是一家以赢利为目的的普通会社,实际上却是战前日本最大的国策会社。为了其侵略扩张,“满铁”成立之初就专门设立了调查部,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情报搜集活动。对于内蒙古而言,“九·一八”前“满铰”调查活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即所谓的“东蒙古”山。通过“满铁”调查机构的多年调查,“九·一八”前就形成了大量的关于东蒙古的调壹资料。这些调查资料不仅是当时日本的种种侵略活动的直接证据,而且对研究当时的东蒙古社会经济状况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强占中国铁路和金融扩张的经济侵略。公开掠夺中国资源,妄图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甚至无耻地叫嚷,“要中国人偿付全部战费”。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旋即军事占领整个东北地区,利用其原在我国东北经营铁路多年的“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统制经营军事占领地区的所有铁路。到了1932年3月,又耍花招,把所强占的铁路,“移交”给伪满州国交通部;再由伪满“委托”“满铁”代为经营。到1935年,日本以一亿七千万元又把中东路“买”来,一直到日本投降,“满铁”  相似文献   

11.
论大连(旅顺)史在中国东北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连、旅顺地处辽东半岛的南端 ,并与山东半岛遥遥相对 ,形成扼守京津塘地区的咽喉要地 ,是古代中原地区联接东北地区的大陆桥。近一百年以来在大连地区发现了众多的考古文化。无论是远古、古代、还是近现代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均发生在这一地区 ,并与东北各历史时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考古发现 ,简述大连旅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已经上升为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大连高新技术园区作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技术高地,人才是其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高新园区要正视自身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促进高新园区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大连作为辽宁和东北地区开放龙头的特殊地位而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十年,大连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贸易和投资的角度测算出2000年—2009年大连的经济开放度,将其与上海、广州、青岛和天津等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的经济开放度进行对比得出,由于大连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独具特色的城市产业集聚和享有多重优惠政策,而具有较高的经济开放度的结论,并对大连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独占了在中国大连地区的利益,对大连暨"关东州"实施了有计划的殖民统治。日本殖民当局在沙俄所建"达里尼"(大连)的基础之上,对大连市重新进行了行政区划划分和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显著增加,经济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其中"满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看到,日本殖民时期的大连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倾销日本商品,以及旨在为侵略中国全境和发动大东亚战争等目的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中央、国务院将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定夺大连,不仅是从现实出发也是从长远计议,不仅是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也是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全局做出的战略决策。"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不仅从性质上将大连定义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也廓清了腹地边界。在东北亚区域内,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面临着来自于国际、国内的竞争压力,但大连又具有区位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东北是一个整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东北兴才会有大连兴,大连的崛起可以牵动东北腹地的振兴,大连的崛起又有赖于东北的振兴。犹如东北的龙头,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服务角色。  相似文献   

16.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金融和旅游城市,我国东北地区的窗口城市。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这对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等特点。本文依据大连城市定位和现代服务业的特点,重点分析大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推进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洋泾浜语作为语言接触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在中国东北中亦不乏其表现。19世纪末,随着沙俄在东三省修筑中东铁路、强占旅大等殖民政策的推进,在中东铁路沿线陆续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俄式洋泾浜语。梳理这种俄式洋泾浜语在东北或消亡或残存之表现,分析其中的原因,论述从东北方言史中钩沉出这种语言接触特殊变异现象的意义,旨在为东北亚语言接触及都市语言规划与建设发展研究,提供个案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其原因不止是不抵抗的政策。通过对比,在探讨原有史学的观点和当时南满铁路的状况,以及日本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和不可否认的史实,分析证实南满铁路的重要性。得出"无南满铁路的‘主权’,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将大连定位于"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既面临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以及国内沿海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同时又面对国内外诸多城市的竞争等挑战.必须以航运中心建设为路径推进国际城市建设,发展具有跨国影响的现代产业和高度开放的经济形态,建设具备国际水准的城市设施和生态环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塑造高品位的城市文化,才能使这一定位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