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荒诞是英美现代派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有多种表现方式。同时,英美现代派学作品中的荒诞又具有哲理性,其哲理内蕴并不是哲学概念的简单图解,而是把哲理、观念融入作的主观情绪和心理体验之中,通过复杂的意象表现出来。其哲理性具有直觉性、抽象性、启示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荒诞是英美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有多种表现方式。同时,英美现代派文学作品中的荒诞又具有哲理性,其哲理内蕴并不是哲学概念的简单图解,而是把哲理、观念融入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心理体验之中,通过复杂的意象表现出来。其哲理性具有直觉性、抽象性、启示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的学忧郁和悲观等病症对20世纪现代派学的影响是深远的,现代派学经历了从以丑为美到迷惘、异化、荒诞和虚无的学创作轨迹。显示了从19世纪末传染到的综合症状以及作家们改革和拓荒的勇气。现代派学对心灵的解剖是深刻的,语言形式的反叛也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4.
《五号屠场》中荒诞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个现象,是后现代派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作家通过对事件、人物等以荒诞的形式进行描述和刻画,无情地鞭挞了残酷的战争、黑暗的世界和虚伪的美国社会。美国20世纪著名的黑色幽默作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五号屠场》中塑造了主人公毕利等一系列荒诞的人物形象,以此来揭露残酷、虚伪的世界和荒诞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袁奕 《文教资料》2013,(29):90-92
中国喜剧电影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创作模式。其中对荒诞艺术的运用也逐渐引起了创作者们的重视,对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荒诞艺术、中国当代电影呈现出来的面貌、喜剧与荒诞艺术的关系以及荒诞艺术在当代喜剧电影中的表征这四个部分来论述中国当代喜剧电影中荒诞艺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荒诞喜剧是在20世纪走向成熟的一种新的喜剧类型,荒诞性、悲剧感、哲理化是其突出的三个特点.荒诞派戏剧是它在西方的代表,也是这一喜剧类型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当代的荒诞喜剧则显得相对贫弱.赵耀民是中国剧坛第一位自觉致力于荒诞喜剧的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的剧作家,他的荒诞喜剧创作独树一帜,开拓了中国当代喜剧创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迪伦马特的剧作是介于传统戏剧和荒诞戏剧之间的一种戏剧艺术,他创作的悲喜剧有独到的美学意义。首先他塑造的戏剧人物打破传统悲剧和喜剧人物有固定程式,具有新的审美价值。其次他的剧作往往用喜剧的场面表现悲剧的主题。第三.他借助于怪诞的手法增加喜剧效果.制造距离感。  相似文献   

8.
赵耀民的剧作尤其是1990年代的作品,不论是在思想的深刻性上,还是形式的探索性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赵耀民剧作的原型意象丹顶鹤和飞机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抗;人物从人杰到歌妖表达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他提出的荒诞喜剧说蕴涵了荒诞性、悲喜结合的“双层反向性”和现实批判性。进入新世纪后,赵耀民改编了大众化和娱乐化的轻悲剧和歌舞话剧,放弃了原创性和荒诞喜剧的创作,时代呼吁更多的荒诞喜剧作品出现。  相似文献   

9.
在悲剧与喜剧的内在逻辑转换行程中界定荒诞的地位及其本质特征,是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法。悲剧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到历史悲剧,又回到命运悲剧,其终点是荒诞;喜剧从滑稽、讽刺到幽默.又回到滑稽,其终点也是荒诞。由此,荒诞是悲剧与喜剧的中介;命运性悲剧内涵与滑稽性喜剧方式的巧妙结合,是荒诞最显著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模仿开始的中国荒诞戏剧在经历了20年的吸纳、误读之后,最终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荒诞喜剧。中国荒诞喜剧的生存形态主要有搬演型、解构型、组装型、原创型等四种,其形态特征主要包括闹剧式的舞台呈现、隐晦深刻的思想表达模式,反讽的的美学构成、喜剧的终极效果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黑色幽默文学是世界文学中重要的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盛极一时。黑色幽默诉诸于人类形而上的灾难命运,厚重的悲剧意味与浓烈的喜剧色彩之间分外矛盾,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描绘出了美国历史上的这个荒诞世界。它在文学艺术上表现的特征也值得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悲剧和喜剧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但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瑟夫·海勒通过高超的人物塑造、绝妙的讽刺、难以置信的悖论和创造性的荒诞,成功地将幽默与恐怖、喜剧与悲剧融为一体,从而揭示出战争的无情和残忍。  相似文献   

13.
在古典主义者眼里,悲剧与喜剧被认为是高贵与低俗两分对立的,然而莫里哀却把悲感与喜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喜剧作品中隐含着深深的悲感底蕴,揭示出在“笑”的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生悲哀。  相似文献   

14.
一部伟大的《史记》既包含了深沉的悲剧性,也蕴藏了幽默诙谐的喜剧性。司马迁用幽默机智的笔调塑造了一系列诙谐滑稽的喜剧人物;用讽刺的笔调勾画了王公贵族和反面人物的荒唐可笑;《史记》的喜剧性中还隐含了悲剧情调,使这些喜剧作品有了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悲剧不能太深、喜剧不能太浅的观念以及中国悲剧分类上的特点与喜剧的民间性特点,使我国戏剧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直接体现了在这种观念之下的深层民族性特点。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民族文化、民族性的思考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6.
约翰·克里斯多夫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的一个精神巨人,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多年的创意。他有生命的本能和来自音乐的精神力量,对命运阻力不妥协、不屈服,交织着堂·吉诃德式的喜剧色彩和西绪福斯式的悲剧精神。所以,克里斯多夫是多重人格的英雄。  相似文献   

17.
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研究契诃夫的《樱桃园》,讨论《樱桃园》中悲剧和喜剧因素的融合方式,可以发现它在喜剧创作中借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情节、人物和感情净化的构建模式,而以喜剧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梦是人类固有本能,是生命资源。所谓人生,实由“实生活”和“梦生活”两部分构成。这一构成方式,为学和宗教提供了巨大空间,它们都关注着人类的善恶生死,排演着各式各样的悲、喜剧。在宗教“绝情”处,学继续“用情”,二相反相成,拓新着我们的研究视野,使“人生看点”更加丰富、好看。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它代表了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最高水平。原著中多种讽刺手法的熟练运用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称道。《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主要分为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对照手法、悲喜交融法、适度夸张法以及细节描写法等五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