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媒介环境,而媒介环境决定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我们可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影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影视媒介消费占据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成为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决定其文化消费的方式。受众的文化素质不同,其选择文化消费的方式也不同。受众素质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传播的效果。受众素质是构成影视艺术传播环境的特殊要素。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传播的场景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素质,尤其是影视艺术传播,受众素质是决定影视艺术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蔡骐  梁茜薇 《出版科学》2016,24(4):46-49
当前,媒体融合成为文化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影视与出版这两大文化行业之间的合作,逐渐从图书影视化进阶到影视图书化的新阶段,这一转变彰显了影视对出版创新的反哺作用。从媒介视角看,影视反哺是媒体融合时代的一种文化互利;从受众视角看,影视反哺现象的盛行离不开粉丝型受众的参与,粉丝们在情感逻辑的支配下演绎多样化的趣缘传播行为,以强大的传播力和消费力推动影视向图书顺利转化;从产业视角看,影视反哺现象彰显了 IP 经济的发展潜能,出版行业应围绕图书 IP 进行多维度的产业开发,建设以出版文化为基础的产业融合生态,致力于全民阅读的复兴与书香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经典影片《刘三姐》在本世纪初"翻拍"成不同语境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和动漫作品。消费文化诉求下的《刘三姐》影视翻拍,以受众的符号认同为基础,整合大众文化的明星形象及流行元素,颠覆原版形象而幻化为"媚"与"美"的商品化标识。影视媒介作为一种构建民族文化形象的"仿像"符号(载体),如何运用影视艺术表现力,塑造具有符号意义的银幕形象;探讨网络技术背景下,影视媒介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亟需规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陶喜红 《新闻记者》2007,(10):18-20
传媒除了提供信息、引导受众等功能之外,还应该强化为受众服务的意识。传统的传媒服务理念过于轻视为受众服务,对于服务内涵缺乏准确把握,服务范围也比较小,这大大淡化了为受众服务的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国政府的放松管制,传媒产业之间、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媒介融合催生了一些融合媒介,这些新兴媒介对于受众结构、受众消费方式、信息获取渠道等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新旧媒体的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受众地位,它的影响延伸到了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不断重塑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本文从技术,信息生产和融合文化等视角阐释媒介融合,运用一些案例分析媒介融合影响下媒体行业内部环境变革和受众的表现、媒介行为、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三网融合战略,有效地推进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通过任何网络使用视频终端观看节目成为可能,媒介生态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媒介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受众变成用户,体验比使用更重要,新的媒介技术层出不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多人选择借助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信息消费,媒介融合时代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7.
正电视节目受众需求新特点张宏伟在《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电视节目创新体系》一文中指出,随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拓展、参与式文化的形成、媒介消费形式的多样化等媒介环境的发展,受众也开始觉醒,媒介消费的理性、经济性和目标性愈见增强,受众的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个性化趋势。许多受众在电视消费中展现了很强的个性化偏好,比如喜欢时尚娱乐、体育节目或是地理  相似文献   

8.
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将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尽管目前融合的产业形势并不十分明朗,但终端业务融合无疑是融合的趋势和重点。而作为其中焦点的"视频"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它将取代"电视"概念而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收视率作为定量评估媒介产品的重要工具,如何应对融合后受众的媒介接触方式、广告商的媒介诉求和内容的评价体系?在媒介产业重新布局、传播技术全面升级的背景下,收  相似文献   

9.
论手机文化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文化是指以移动通信技术为物质技术基础,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和跨媒介融合为产业依托,以手机媒介为信息传播、社会交往、文化创造与交流的工具,以信息服务和文化内容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为主要内容,随着手机的普及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流动的大众媒介文化生活样式.在构成上,手机文化是由手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层面联结融合所构成的文化形态.综合地认识和把握手机文化现象,有利于推动手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受众选择、技术驱动、市场竞争以及舆论监管是促进报网融合的主要动因。报网融合背景下,媒介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流程将朝适应媒介技术进步与受众消费升级的方向演进,市场主体从单纯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到规模效应与范围效应并重,在此基础上,传媒产业价值链重新配置。内容生产、媒介传播和企业网络是媒介融合的范围经济效应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导致的受众参与形式与内容也发生了转变。事实上,媒介融合不仅仅是技术、机构以及参与形式的融合,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变迁。从受众参与的视角思考媒介融合或是一种媒介融合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芹  陈玲 《新闻知识》2012,(1):15-17
当代中国电视媒介视野中,食品健康传播的信息呈现多元化,但受众个性化的消费标准却可能与媒介传达的健康标准存在信息的"鸿沟"。因此,本文试对2010年中国电视媒介视野中的食品影像进行解读,分析了电视新闻与时事节目、电视健康栏目、电视剧、电视广告这四种类型的中国电视节目,由此探究并反思当今中国电视媒介视野中的食品健康传播标准和文化规范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融合文化随着媒介融合逐渐形成发展,并极大地影响了受众的信息传递方式、认知方式和加重了受众的媒介依赖。  相似文献   

14.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玉宏 《青年记者》2016,(35):10-11
影视翻译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基于文化传播角度的理论阐释.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方式,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产品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影视剧通过对白、场景、影视音乐等内容为受众提供各种信息,如文化知识、消费理念、价值观念及生活范例等,而不只带给受众一种娱乐体验.受众在娱乐之余更重要的是解读深藏在其角色、场景以及内容之中的文化及价值理念,物质文化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宗教文化信息等也藉着语言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6.
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生命个体在信息、知识的获取中接触到许许多多"可能的世界"。不同时代人们的阅读取向迥异,阅读载体也是处于演化之中。媒介融合改写了印刷与阅读的传统关系模式,现代出版和文明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阅读转换为信息接收、屏幕读取、文本消费,阅读的对象则主要是文化产业提供的各种商品,更加个体化的接受模式、消费方式被推广。  相似文献   

17.
伴随媒介技术进化与互联网移动化趋势,移动媒介盛行,信息传播、社交、消费方式等都发生着重大变革。在微时代,人们对微媒介生存方式也产生着深度依赖,移动微生活契合着当下人们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与零散闲暇需求,即时的碎片化传播时刻将个体置于信息网络节点,使其可以随时发布信息或进行评论,并便捷满足各种诉求。"微评论"有着微式传播、移动多元、多向互动等特性,当下,影视热播剧极易引发微媒介热点话题,造成移动媒介终端的"刷屏"现象,而影视剧中的争议话题也更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传播影响力,在微媒介空间形成二次传播与评论,甚至N次传播与评论。在当代媒介转型与社会转型时期,影视剧难免涉及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但在"微时代"的影视传播信息环境中,影视剧与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本文试图思考如何理解这些新变化,以及微媒介议题中的影视剧"阶层质疑"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美国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媒介之间的介质与内容融合日益加剧.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代表,其个人化的媒介接受设备越来越小巧化、多功能化和多媒体化;同时,以谷歌、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社会化网络与自媒体发展势头强劲,其自身已经具备一般信息乃至新闻信息传播的功能,吸引了巨量受众,并逐渐形成新型的信息传播、信息消费方式与赢利模式,由此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受众数量、质量与信息消费时间等关键因素,进而影响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9.
广告传播负面影响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殿元 《现代传播》2001,(5):99-103
改革开放以来,广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广告所负载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广告意象形态大行其道,消解着意识形态的霸权,并对人们心智和行为实施软控制;受众耽迷于跨国广告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以西方的生活模式来设定现代化目标;广告的消极示范效应扭曲了人们的心理常态,导致了"炫耀性消费"、"消费陋俗"等畸形社会行为的出现;广告语成为一种重要的话语再生方式,进而影响了主导文化;大众传播媒介对广告的过分依赖,导致媒介产品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受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受众忠诚度是指受众在信息消费以后满意度较高,从而产生对某种媒介产品或者媒介组织机构的信赖,并持续重复消费该媒介产品,或接受该组织机构服务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受众忠诚度依据其程度的深浅,可以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即认识忠诚、情感忠诚、意向忠诚和行为忠诚。目前,中国媒介产业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