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提出了不同时期的国际战略思想。毛泽东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动,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江泽民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国际环境,提出了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战略方针。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国际战略思想都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思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逐步形成和发展;是在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社会主义生存与发展处于逆境下,邓小平同志站在世界格局的高度,科学地把握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使中国社会主义走出困境,并为下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国际战略思想 ,始终如一地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统一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为了使中国能够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邓小平同志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以往的国际战略 ,及时调整了某些不符合当代实际的战略判断 ,充实了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独立自主原则为基本立足点、以国家利益的有效维护为前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现代化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不仅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营养,借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而且融注着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不平凡的领袖魅力。邓小平的现代化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紧紧把握国内大变革与世界格局大转折的脉搏,坚持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融开放性、时代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国际战略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自1991年煤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国际上看,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在加速进行。我们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和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双重挑战,同时,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也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从国内来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三月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以及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召开以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叶,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论。从他对90年代初国际格局转折期所作出的一系列阐述中也可以看出,其基本思 路仍然是立足于分析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的问题。90年代下半叶以 来,国际形势的发展有了新的特点,世界局势出现了新的动荡。但是,运用邓小平80年代中叶 的思维方式和90年代初的思维逻辑来看待当今动荡的世界,我们应该有把握认为,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的"和平发展观"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战线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更为全世界所瞩目,其中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具有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在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革、中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权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人权思想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愿望和根本要求。中国人权事业只有在邓小平人权思想的指导下,才能使中国人民的人权得到充分的保障,并不断达到完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它的发展过程大抵分为如下阶段:两种经济体系对峙为特征的战时向冷战的过渡性格局;两大阵营解体后,美苏争霸,三个世界形成,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开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向多元化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国际经济格局发展的影响下,成为当代一大经济趋势。它的发展演变同世界经济格局一样也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由对当今形势的基本认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定位、中国外交目标及外交政策与策略等方面组成。其中包括邓小平对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外交主要任务的阐述;针对中国外交而提出的外交政策和策略。这四个方面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使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 ,雅尔塔格局彻底崩溃 ,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 ,邓小平和乔治·布什分别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两种不同构想对两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调整以及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果断的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确立的我国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基本原则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为我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伦理追求国际政治的向善之道,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中所蕴涵的“和”性伦理.责任伦理、正义伦理是国际政治关系不断走向和谐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认真梳理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当然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还应该对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进行延伸思考,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世界的真正构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国内和国际背景。"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立论依据和理论基石。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邓小平在其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其国际战略思想相统一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局观念是邓小平理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大局观念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的大局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继承古代大局思想传统的结果,同时也是他非凡的个人体验和认知在他心灵投影的结果。其主要内容有: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大局、沿海地区先发展和内地后发展的“两个大局”、稳定压倒一切的大局、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统一的民族大局、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接班人的大局。邓小平大局观念立足中国,关注世界,应对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具有鲜明的爱国亲民情怀和伟大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7.
1975年整顿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化 《教学与研究》2004,3(8):53-58
1975年,在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是个重要的年份。本文主要研究了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通过邓小平在这一年提出的意见和采取的措施,说明邓小平从对“文化大革命”实践的反思中,在把握国际局势的基础上,肯定了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做法,同时开始酝酿新的建设思路。这些意见和措施实质上表达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时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思考,对后来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际战略观是对国际战略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主观因素,邓小平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大胆突破传统国际战略思想观念,以"共赢"作为自己的国际战略观,推出务实外交,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国际外部环境。文章从两个维度对"共赢"国际战略观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的凸显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以哲学家眼光观察分析中国,思考预见国际形势,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发展理论、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条件等一系列极具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概括起来就是邓小平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和交往中的政治伦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全方位外交的政策,国际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中国的形象赢得世界人民的称赞和信任.邓小平的国际关系伦理思想包括四点和平共处;责任、信义与合作;公正与平等;国格、国权与人权.它对未来中国继续搞好外交关系,促进全世界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