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对于初二物理的教学而言,分化现象的产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分化点的教学,不但会影响到即将到来的数学和物理的学习,还可能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学习。因此,要抓好初二物理分化点的相关教学,进而带动物理课程的教学,还要帮助中等程度的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分析初、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分化现象,提高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初中物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初二物理教学中的分化现象近几年来,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初二物理教学中存在着分化现象。有相当数量的中等程度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掉队。使用新编初二物理课本后,我们在十所中学定期调查。在调查试题紧扣课本基本要求、难度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由调查所得数据作出了如图1所示的统计图。图中以初二学习阶段为横坐标,学生学习及格率为纵坐  相似文献   

3.
关于初中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生的分化问题已引起社会上的普遍关注。从现象上看,分化只是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落伍,但究其根本,学生厌学是造成学习分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的目的即为:了解初中生厌学的分布与主要原因,以防止分化。调查方法与过程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预备调查阶段对长春市两所初中的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为初中生厌学的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让每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学习上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减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化现象,使物理成为初中学生喜爱学习的一门学科.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成功教育,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的心智具有重大意义.那么何为成功教育,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呢?以下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尤其入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的失败,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以来,试图从解除学生心理负担人手,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王磊钢 《教师》2014,(24):49-49
正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一年级以后,普遍反映高中物理难学,即使是一些中考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也会出现物理成绩下降、学习兴趣受影响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出现了问题,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跨过初高中物理学习的鸿沟呢?一、初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1)高中物理逐渐地从初中的定  相似文献   

7.
许多学生进入高一学习后,都感觉到物理这门课难学,“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比较严重,“每考试一次就受到一次打击”。诚然,高一物理无论从逻辑上、方法上都与初中物理有所不同,加之学生数学知识滞后,这些都给物理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看法.希望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两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初中物理教学大面积分化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认真的反思。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学,智力正常的学生却大面积成绩差呢?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虽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则是,落后的传统教学不能适应当代学生学习心理需要造成的。在认真学习现代教学论,更新传统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改革实验。从1986年两所学校两个实验班,1987年六所学校23个班发展到1988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十多年中,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物理成绩总上不去的现象,而对这部分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针对这种现象,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有一点非常重要,虽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有许多,但初中物理中的许多问题有固定的解题格式,但老师没有注意总结,以至于学生解题时没有思路,不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高一物理难教难学 ,这是由于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 ,在学习上出现了“跃迁”。这种“跃迁”即是由较低的学习阶段向较高的学习阶段的发展。问题是高中物理“跃迁”的跨度大了些 ,由初中到高一形成了明显的梯度 ,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造成中学物理教学的第二次严重的分化现象。在教学实践中 ,探索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抓好起始年级的物理教学 ,降低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梯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一、“梯度”产生的原因1.社会因素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有的高一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 ,盲目地将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开始学习这部分知识是从简单的电现象入手.通过观察现象,动手做实验,分析现象看本质.电学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实验,可以检验学习到的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现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对策分析与思考,最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模块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就是要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用实验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现象,学习到自然界中的本质规律。文章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展开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邱红 《中国教师》2014,(2):56-58
一、调查背景初中物理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又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初中物理作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负担过重和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这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望而生畏。为了提高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物理能力,笔者对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教学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面面俱到地将所有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小组合作就是非常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前言多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有较浓厚兴趣,但到了高中,物理对不少学生的吸引力大为减弱,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对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使高一新生能顺利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减低坡度,增设台阶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若能掌握衔接阶段学生物理学习的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定将使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笔者对本校1989学年度两个高一班级的近百名学生的初高中物理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谈谈自己的粗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观察、实验、类比、记忆、猜想、推理、归纳、变量控制、联系实际和数学运算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方法,并在学习中灵活的运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您知道您的教学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呢?请您在初中物理新课教学完成后,进行一次专项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在总复习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为学生以后的物理知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行物理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思考模式。让学生学会整体、全面地看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田树泉 《时代教育》2009,(11):177-177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知识具有了较强的综合性,即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点,也是难点。力学知识中涉及了较多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对力学的概念理解不清楚从而导致对考试题目不能完善的分析解题,因此,在力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正确的掌握力学概念,应用概念对力学现象进行分析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9.
正兴趣在学习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主动进行学习,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生活化激趣的物理教学方法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发现和认识,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生活化激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措施进行分析.一、生活化激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生活化激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传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我对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归结如下:一、心理方面(一)畏惧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乐观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基础。通过调查,约1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着畏惧心理,在初中生中流传着学习简单、考的难说法,使得部分学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