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语言科学解释人类的语言现象大体上说有两种理论前提。一种是形式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建立一套形式化的原则和规则系统,试图从语言结构内部寻找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还有一种就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提出一套心理分析的手段,试图从语言外部去寻找对语言现象的解释。正因为这两种学说的基本理论是对立的,所以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前提主要也就体现在与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区别上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句法和语义成分是语法研究的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研究者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趋于一致:语义结构决定句法结构。然而,对于语义结构的来源这一基本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文章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个个案,试图对语义与句法的相关问题作进一步阐释。结合个案,文章认为语义结构是由认知语境决定的;同时也指出:认知语境对复杂多变的句子形式的解释是不充分的,相关语言现象的解决仍须借助于其它理论。  相似文献   

3.
李艳 《海外英语》2013,(2X):236-238
语言歧义是语言系统里一个常见的现象,对歧义句的理解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强调以人的身体体验为基础的新兴学科,认知句法学认为句法结构的生成跟人的认知结构存在密切的关系。该文试图从认知学的重要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来揭示英语歧义句的生成原因,并以不同类型的歧义句为实例分析该认知理论是如何充分解释歧义句的内在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鑫熙  林琳 《学周刊C版》2010,(2):174-175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兴起的解释语言现象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或研究范式.其两大支柱理论——分别以Langacker和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法和认知语义学从语法和语义两个不同侧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共同奠定了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基础。本文试图对二者做个比较分析.以期加深对这两种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双宾结构与作格结构是学界研究的特殊语言现象。纵观研究现状,发现大部分研究是在剖析单种语言现象,且近年来认知语言学风生水起,很多学者紧跟潮流不遗余力地创造新成果,使得在该领域的研究硕果累累。本文基于乔姆斯基最简方案中的v P壳理论,诠释这两种结构的句法生成,其中有关轻动词v的理论在解释其句法生成时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文章拟从英汉两种语言下探究其生成推导机制及其本质,从而找出两者在该理论下的异同。本文研究方法的使用能为解释其他特殊语言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是以前语言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是对传统语言理论的补充与发展。它试图解释语言形式的认知,可以说认知语言学是目前研究者最新的,最具有创见的语言理论。本文简述认知语言学概况,主要论认知语言学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认知语言学长期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五项主要研究题目,三项主要语言观以及其语言方法论简明而详细,易懂得方法来解释。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言学理论从规定、描写到解释的倾向上的变迁与前进,越来越多的语言上的"特殊"现象都在等待得到某个语言学理论的统一解释。认知语言学体现了其在语言解释上的优势。而作为其核心概念的隐喻和范畴化理论,正在被广泛用来解释以往传统语言理论所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出发,试图探究语言非范畴化背后的实现机制和认知理据,以期进一步通过语言这一人类思维的镜子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8.
句法迁移是迁移理论的重要内容,与二语教学中的句法教学部分也密切相关.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对比并结合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处理论对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句法迁移现象进行认知释解.本文旨在通过句法结构的对比对二语句法习得的实质进行探索,以期为提高句法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温格瑞尔(F.Ungerer&H.J.Schmid)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概括为三种观点:体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解释传统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许多语言现象,揭示人们如何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等多方面的规律性、帮助人们认清语言的本质特征.认知语言学这三种观点对我们的翻译实践活动都有启示作用,文章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几个主要观点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翻译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之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歧义和模糊现象,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是语言的两种形式,同时也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论文从图形-背景理论这一全新的角度对这两类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准确地解释和处理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11.
认知文体学关注语言分析或语言形式选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从认知的框架来解读文学作品,更能揭示语言中蕴舍的意识与语言形式的关系。本文介绍了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要理论模式,即图形一背景、意象图式、概念隐喻。并拟从认知文体学的视角,对《春》这一诗歌进行认知文体分析。指出认知语言学对文体学结合的方法更能解释对诗歌语言的选择,为文学作品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试图解决三个问题:汉语状语何以能够提升,状语提升所产生的语义特点变化的认知理据是什么,状语提升的句法语义限制是什么。研究表明,认知语言学为汉语语法中一些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典型事件模型的能量传递能够充分解释状语提升的原因;(兰盖克)Langacker基于心理学而提出的组合理论则可解释由于状语提升所造成的有别于"正常语序"更丰富的语义内涵;"有界"与"无界"理论则能解释部分状语提升的句法语义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凌剑春 《文教资料》2007,(12):96-97
原型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范畴理论形成鲜明对立。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认知的角度证明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语义具有模糊性。原型范畴化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言歧义的研究主要局限干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对语篇层面出现的歧义现象涉及甚少。从认知的角度,把Fauconnier的空间映射理论与Ungerer,F&Schmid,H.J提出的文化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尝试性提出了认知一文化解读模式,对语篇歧义现象进行了动态地合理地解释。这不断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内容,也为语篇歧义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在强调认知的同时坚持从体验性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不能限于语言内部,而应主要来源于主体与客观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认知学派与其他学派相比能更好地解释儿童的语言习得。本文将尝试用互动体验、原型范畴理论和识解等认知语言学常用的认知方式来解释儿童早期的语音、词汇和句法习得。  相似文献   

16.
蒋伟 《海外英语》2012,(24):248-249
从语言共性的角度探索人类语言的本质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以语言句法中介词及介词语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介词及介词语序在语言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了产生这种现象的认知理据;最后分析得出人类语言的共性在于语言是客观世界在认知中的投射物,认知本质相同,必然导致各种语言形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7.
成语谐音仿拟广告词理解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完形趋向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出发,重新审视成语谐音仿拟广告词.这一尝试性分析揭示了该类广告词理解的认知过程,扩展了这两个理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同时也为解释这类广告词广受青睐的深层原因提供了一种新的阐释空间,从而丰富了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副名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反常规的语言现象,却受到大众的广泛使用,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内部必有合理的认知生成机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隐喻、转喻、主观性等方面来探讨副名结构的生成途径,试图解释这一结构所以成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副名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反常规的语言现象,却受到大众的广泛使用,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内部必有合理的认知生成机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隐喻、转喻、主观性等方面来探讨副名结构的生成途径,试图解释这一结构所以成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夏钦 《山东教育科研》2014,(13):I0004-I0004
综观21世纪商务英语的语言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理论利社会文化理论在形式语言学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理论的继续对抗和对话下得以迅速发展,各种语言学的理论思潮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