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集邮》2000,(7):7-7
《中国集邮》的“集邮茶座”栏目很受邮人欢迎,但是总是在一个地方办有缺陷,似乎也应当有各地的邮友们加盟,才能体现邮友俱乐部的广泛性、参与性。由江西邮协的王洪新建议,并经《中国集邮》特邀,请了几位江西邮人也来品品“茶”。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2007,(2):25-25
题示座谈会于去年12月30日在虹口职工体活动中心举行,区总工会副主席尤兴国、市出协副会长刘广实等80余人出席。虹口区邮协创办的会刊《虹口集邮》已出版23年“虹口集邮茶座”每周活动,已坚持22年,曾有2万多人次参加。《邮坛履痕》为屠松鉴、傅德霖、王松麟集邮选。已届96高龄的老集邮家屠松鉴在会上祝愿邮友健康长寿。区邮协向屠老和已故集邮家傅德霖家属、王松螭家属赠送了《邮坛履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集邮图书的出版局面堪称“喜忧参半”,具有高质量内涵的集邮图书品种较少,其中诸如那些有关中外集邮史料、海内外珍邮赏析与介绍、集邮家传记等内容的优秀读物也很难见到。  相似文献   

4.
《中国集邮》2000,(6):7-7
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全面持续发展和4月13日国家邮政局的4条利好消息出台,邮市发生了许多变化。本茶座特邀部分集邮家和邮评人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邮》2000,(10):7-7
《中国集邮》的“集邮茶座”颇受欢迎,继江西省之后,本刊又特邀黑龙江的何宏、杨述杰为主持人,请几位哈尔滨邮人也来“品茶”。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4月24-27日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赴安徽、江西集邮旅游,基层代表与特邀嘉宾50人参加了活动。 4月26日在景德镇市政协礼堂,黄浦区邮协举行“2009黄浦区邮协专题邮票研究会暨著名集邮家、集邮作家林霏开向景德镇市老年人集邮研究会赠送集邮著作仪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邮》2000,(8):3-3
3月2日,本刊举办了春节后的第一次集邮茶座,中心议题是2000年邮市走向。适逢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李鸿远先生来京,邮友们喜出望外,话匣子一打开,久闷心中的话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9日是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钟笑炉先生百年华诞。凡读过钟先生写的集邮文章和他主编的《近代邮刊》,都能从其字里行间,产生一种在集邮实践中的凝聚力,吸引集邮者去多读多研,使人们产生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9.
《中国集邮》2001,(9):9-9
上次茶座邮友们企盼7月中旬以后邮市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可是事与愿违,邮市不升反降。到8月3日后,邮市反弹,各种热门品种的价格有了较大的回升,邮市有望止跌回稳。8月7日,我们再次组织了一次集邮茶座,对后市的发展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集邮》2000,(12):10-10
11月7日,立冬。一夜北风紧,树叶几凋零。冒着突然而至的寒流,几位活跃在邮坛的京城邮评家按时赶到《中国集邮》编辑部前来参加一月一次的“集邮茶座”。  相似文献   

11.
美国集邮家克里夫顿·阿姆斯特朗·豪斯(1873—1936,图1)主要收集加拿大、朝鲜、日本等国邮票。他在邮刊发表文章,还出版集邮专著。1911年在波士顿出版的《加拿大:邮票与邮政用品》,是他享有盛名的经典专著,至今仍是研究加拿大邮票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他是当时美国集邮界最为活跃的成员之一。1910年8月起,他成为美国集邮协会(APS)会刊《美国集邮家》主编,并经常发表自撰的研究性邮文。  相似文献   

12.
重视集邮文献的情况早已有之,可以说自有集邮文献起,文献集邮就已萌芽。这其中,既有集邮文献的编办者、写作者、组织者;也有一批重视邮识的集邮家。就我国而言,许多早期民间邮刊能够幸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批集邮家悉心收集、精心保存的结果。现在,随着我国集邮水平和集邮受好者整体集邮素质的普遍提高,重视邮识、重视集邮文献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从而不断激发了广大集邮组织者、工作者、集邮研究写作者和许多邮友编办、写作、出版集邮文献的热情;激发了立广大邮友对集邮文献较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激发了集邮文献研究组织形成与开展活动,引导文献集邮良好发展的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献集邮热潮。那么,什么是文献集邮呢?  相似文献   

13.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3,(4):1-1
本期封面照片得到《新民晚报》摄影记者陈正宝的大力支持,使"江主席观赏'人大'纪念邮册"照片得以刊登,这是上海集邮界的荣光。 今年上海集邮节的主题是"集邮,使您生活更精彩"。主会场的邮展强调趣味性,但集邮节整体的重点似乎还是专题集邮:市邮协特邀北京集邮家专程来作专  相似文献   

14.
李潮 《上海集邮》2003,(11):4-4
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学术委员会顾问、第一批国家级邮展评审员,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室鉴定专家,浙江省集邮协会顾问,原新光邮票研究会会员联谊会负责人居洽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7日凌晨零时2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九十一岁。著名集邮家居洽群逝世  相似文献   

15.
6月20日,福州市集邮公司召集部分集邮家和邮协骨干,就2015年10月在福州举办的全国首届青运会申请发行邮票事宜进行研讨。大家就邮票发行的枚数、面值、形式尤其是如何充分体现福州特色元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集邮九问     
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在中学时期即立志毕业后投考当时誉为"铁饭碗"的邮政局。与邮结下不解之缘。开始了收集当年的常用邮票。我最钦佩的集邮家是钟笑炉、吴凤岗。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为纪念虹口集邮茶座创办25周年暨祝贺老集邮家屠松鉴百岁华诞·集邮85年,上海虹口区集邮协会于12月13日下午在虹口区工人文体活动中心举行座谈会,全国集邮联副会长王新中、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周治华分别为虹口集邮茶座25周年和屠松鉴先生百岁华诞寄来贺词和贺信。上海集邮界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19.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20.
集邮九问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受家父李振华影响,我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集邮。父亲长期爱好集邮,生前担任陕西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顾问,他的解放区票邮集曾获世界邮展银奖。父亲不仅帮我收集邮品、传授邮识,还鼓励我在集邮研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