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体育舞蹈是一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艺术,体育舞蹈具有娱乐性、严谨性、健美性与抒情性,体育舞蹈也是大众化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气质和风度,增强自我肯定因素,在日常处事过程中能够树立自信心;体育舞蹈能够培养和提高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增进情感的交流;体育舞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音乐感和鉴赏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体育舞蹈具有调节心理和舒缓情绪的作用;体育舞蹈具有治疗焦虑症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永新盾牌舞是集武术、杂技、教育、娱乐、音乐、舞蹈和造型于一体的民俗体育表现形式,是在中华文明的孕育下,在吴越和荆楚文化的滋养中,在赣西山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俗体育。文章从地域环境、历史溯源中找寻永新盾牌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从解放后的发展历程中找寻其今后的发展轨迹;从其表现形式中找寻先民的体育精神;最后探究永新盾牌舞存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邱毅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6):186-186,190
体育竞赛是体育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体育竞赛参与者的职业道德是影响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体育竞赛参与者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可行性的培养思路,使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街舞作为时尚性的新兴运动成为高校学生所喜欢追求的运动项目。将街舞纳入新疆高校体育选项课,具有积极意义并推动了新疆高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通过SWOT分析,针对街舞在新疆高校开展的现状,对新疆高校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剖析,认清新疆街舞发展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和弱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传统棋牌类、祭祀类体育项目生存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围棋、中国象棋、麻将等为主构成的棋牌类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围棋成为国际化的项目发展势态良好、中国象棋水平则停滞不前,而麻将普及率极高,民间舞蹈杂技、节庆祭祀项目则受到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面临生存危机。本文通过对这些项目生存发展现状的分析思考,为体育界下一步引导这些项目健康科学发展提供策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红舞”的研究非常欠缺,滞后于红色文化发展热潮,研究“红舞”的历史演进概况,发掘其不同时代的特性,在当前甚有必要。中国“红舞”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有鲜明特色,体现在:1919--1949年,以“革命救亡”为本色和主题的“红舞”启蒙和发展;1950--1965年,以“生产建设”为内涵和主流的“红舞”演进和突破;1966—1978年,强调“政治斗争”、“个人崇拜”的“红舞”样板化和异化;1979年至今,“复古”与“创新”冲荡交织的“红舞”新生和兴盛,把握“红舞”的发展概况和不同时代的美学特性,能为今天的“红舞”编创提供学理依据和思想创意。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舞蹈愈来愈受到青年大学生的喜爱,体育舞蹈的教学、表演、比赛也越来越多,体育舞蹈的欣赏已是高校体育舞蹈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让大学生了解体育舞蹈的发展概况.分类特点及简要规则,探讨如何欣赏体育舞蹈比赛,以及培养大学生欣赏体育舞蹈比赛主要途径,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舞蹈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CBA联赛07-08、08-09两个赛季南京主场38场常规赛现实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现场观察与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消费者需求与动机进行统计分析,认为篮球联赛作为观赏型体育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认为要进一步激活篮球消费市场,需要对"产品信息"、消费者动机进一步细分,改进俱乐部服务等方面,从而推动CBA联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舞蹈中的拉丁舞是国际流行的时尚体育运动,它有着丰富的娱乐内涵和强烈的体育竞赛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体育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各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中开设拉丁舞选项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广西拉丁舞项目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确立给高校体育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它将使高校体育理念、方式发生变化.几十年来由于受竞技的观念、目的、项目设置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影响,造成学校运动竞赛存在着缺乏娱乐性、趣味性等弊端.本研究从学生对学校运动竞赛的态度、学校竞赛的目标、竞赛的组织者、规模方面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教改后,山西省高校课余运动竞赛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新课程改革中,我省高校课余运动竞赛取得了一些变化.但成效不显著.由此提出,充分开展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多组织一些贴进学生的比赛、加强与周边社区的体育比赛等来拓展学校运动竞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南省各高校体育方面的专家、教授的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到河南省体育教师、体育竞技人才、裁判员、体育社会指导员、体育俱乐部的经营开发管理人员、体育俱乐部或者体育公司的教练员、大小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策划人才等各种体育人才的现状和需求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刍议体育舞蹈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勤  薛娜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2):110-111
体育舞蹈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全面的健身效果,其独特的运动之美、协调之美、情趣之美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和欣赏这项运动.就体育舞蹈的特点,多角度的探讨了体育舞蹈运动的"美".  相似文献   

13.
刍议体育舞蹈的“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舞蹈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全面的健身效果,其独特的运动之美、协调之美、情趣之美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和欣赏这项运动.就体育舞蹈的特点,多角度的探讨了体育舞蹈运动的“美”.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认为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的划分要在对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具体讨论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再次,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建议采用"非营利性(no-profit)俱乐部制度".最后,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最终发展目标,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应该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结合,为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15.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显媒介和载体,体现和包含了众多内隐文化价值和意义。,通过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研究巫傩舞蹈形态孕育形成的成因、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具有超越舞蹈本体方法论意义。同时,对于还原巫傩舞蹈本体艺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中国舞蹈史,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舞蹈生态学为视角,通过分析英歌舞与宋江阵、车鼓舞,布马舞与纸马舞、竹马灯、马仔灯两个舞系中各舞种的渊源与相互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民俗舞蹈的传播往往是单向、双向、多向传播多种模式并存;民俗舞蹈间的交融与地缘文化的亲缘性呈正相关,其分异则呈负相关;交流与合作是推进粤闽赣区域文化研究的较佳途径和得力举措。  相似文献   

17.
陈伟  罗二凤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80+190-180,190
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作为高校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加入。但是,随着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成员的增多和活动内容的丰富,俱乐部的管理问题、经费不足问题等日益暴露。经费是俱乐部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经费不足将严重影响俱乐部活动的正常开展、制约俱乐部的长期发展,俱乐部的管理不够规范又进一步限制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典型调查与比较法就课余体育俱乐部有偿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探析课余体育俱乐部采用有偿形式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法、献资料法等,对三峡库区土家族、苗族、蒙古族、侗族、仡佬族、回族、满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酉阳、秀山、彭水、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挖掘和整理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天地球、芦笙舞、摆手舞、竹铃球、铜铃舞等。并略作分析,试图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对福州大学城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创建创新俱乐部类型,建立俱乐部联盟,确实落实指导老师工作量、津贴,促进与校外专业俱乐部、社区体育的共建,重视俱乐部学生骨干的培养,明确并强化校园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责,加强俱乐部市场开发、拓展资金来源等主要措施来促进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国竞技体育运行模式一共有三种,即以社会指导和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模式、以政府行政干预为主的运行模式和以政府行政干预与社会组织干预相结合的运行模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分别从深层、中层和浅层三个层面共同影响竞技体育运行模式的选择;从社会的发展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的运行模式应该是社会指导和市场调节为主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