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其实,升学本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考试本无过,一切为了考试才有过;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可悲的是,多年来,中小学作文教学便陷入这“一切为了”的泥淖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总之,师生双方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都在皮相上下功夫。到处充斥着“文字的化妆”(林清玄),何…  相似文献   

2.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写作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  相似文献   

3.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写作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有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这样,  相似文献   

4.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致使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决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 根据作文教学的现状,新教材语文第一册在作文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它既注重吸收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又体现了21世纪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作文主体性原则在新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教材把写作、口语交际的内容独…  相似文献   

5.
徐敏南 《教书育人》2001,(19):20-21
一、“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由于“应该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致使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因而自然就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中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徒有躯壳没有灵魂、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的“灰色作文”。考试前,学生畏之苦之,不得已而为之;考试后,轻之厌之,如…  相似文献   

6.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其实,升学本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考试本无过,一切为了考试才有过;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可悲的是,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便陷入这“一切为了”的泥淖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总之,师生双方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都在皮相上下功夫,到处充斥着“文字的化妆”(林清玄),何尝有…  相似文献   

7.
“绿色作文”,是从“绿色食品”里借来的。它是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灰色作文”而言。它反对矫情、假大空,无种种清规戒律,追求真、实、趣。让学生的心情和思想从笔尖流淌出来,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情感流露,使他们的作文充满勃勃生机!“绿色作文”的出现,为我们深陷“一切为了考试”的泥淖中不能自拔的作文教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写作是为了真实地展现自我,反映现实生活。然而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肤浅,洞察力不强,知识面窄,加…  相似文献   

8.
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理应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许多教师将作文教学定位于学生如何获得更高的作文分数上,于是过分强调写作技巧,思想上设置条条羁绊,认识上安排道道框框,往往在不经意间使学生畏首畏尾,行动维艰,不敢“想入非非”,不会心游万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们尝试着把“三爱”教育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想方设法的打开生活宝库 ,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问题。我们做法是 :一、爱劳动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学生适量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 ,对其增长生活经验 ,获得作文素材 ,是很有好处的。为了给学生创造劳动机会  相似文献   

10.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 )。”《新大纲》多次提到“想象”,习作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力写出来”,到高年级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加之 ,习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 ,我们倘若忽略了儿童爱想象的心理特点 ,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 ;更何况没有想象 ,也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根据笔者探索 ,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 ,其训练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十二种。一、续写式。…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出现话题作文以后.又出现了“新材料作文”的概念。这是相对于以前的材料作文而新出现的一个概念。为了便于区分,人们自然地就把以前的邪种材料作文称为“旧材料作文”,而把现在的这种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13.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其实,升学本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考试本无过,一切为了考试才有过;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可悲的是,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便陷入这“一切为了”的泥淖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总之,师生双方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都在皮相上下功夫,到处充斥着“文字的…  相似文献   

14.
郭思乐教授首创的“生本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他还深刻地指出:教育不应压抑,而是要激扬。这些真知灼见,让笔者于教学上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受此启发,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了生本的理念,一直致力于“双题互动”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长期以来,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牵引,中学作文教学便陷入了“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  相似文献   

16.
一、写作教学中的随意性现象 一般情况,学校每学期对各年级的作文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并且还有相应的检查制度。然而,当写作为“任务”而走向了“极端”时,写作肯定就成了为了“任务”的“写作”。语文老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安排作文,学生是为了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作文,一层一层为了完成任务,一级一级为了交差。这样,作文教学的质量肯定就很难保证了。  相似文献   

17.
姚乐 《山东教育》2008,(10):33-3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之一。自从我走上三尺讲台.整整七年,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用尽了一切能想到的办法。即使这样.所带的班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感到“恐惧”。“一开始我就不喜欢写作文。”一个孩子的话引起了我注意。  相似文献   

18.
结构清楚,中心明确,是众多教师作文教学时所追求的目标。而材料是否来源于生活,是否真实,许多教师则不强调。正是因为教师的这一追求目标,使得学生作文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胡编乱造,人云亦云;为了反映助人为乐,都写“帮老奶奶扫地”“扶盲人过马路”等,千人一面,“人”“文”相差甚远。这样的作文苍白无力,没有生命,成了泛泛之谈的文字游戏。为了促进“人”“文”结合,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 ,师生都有“难”的同感 ,为了写好作文 ,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 ,备尝艰辛。教师们有的主张多写多练 ,熟能生巧 ;有的主张作文指导生动活泼 ,让学生愉快作文……联系作文教学实践 ,学习新课标 ,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巧安排内容 ,巧把握时机 ,巧评价 ,学生就会很快地走上作文这条“道” ,而且会越走越宽广。一、作文内容“巧”安排“课标”指出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每册课本在积累运用中 ,均安排了作文训练内容 ,教师首先要不为课本至上 ,课本…  相似文献   

20.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来纠正或者说确定一种说法,改变一种视角。历来都说“批改作文”或者“作文批改”,我觉得有必要在“作文”和“批改”之间强调“学生”一词。“批改作文”或“作文批改”是一种只见文本或者说以文为本的视角。而“批改学生作文”是既见文本,更见作者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