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工笔画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笔者认为工笔画教学相对能使学生接受,所以在工笔画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工笔画白描白描即线描,是以墨线描绘物体不着颜色的技法。线描是初中生学习工笔画的基础。学生在刚接触工笔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艺术在今天的国际艺术大开放的背景中,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世界艺术思潮在碰撞中融洽接轨,当代有思想的艺术家为建构我们这个时代的工笔画新面貌,以前所未有的胆魄和勇气进行探索,使工笔画这个古老的画种在新时期又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工笔画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成为中国画教学中与水墨画并置的一个重要学科。工笔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因而工笔画色彩的学习和运用是工笔画教学的重点:学好工笔画,技法固然重要,但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是真正学好工笔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提出为高等院校工笔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对提升国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支撑性。结合创作实践而进行的工笔画技法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笔者认为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采取以灵动的线条、主观的色彩以及重视墨色作用等技法措施,达到人物画通透、空灵之意境,才是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4.
对工笔画表现技法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工笔画技法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5.
写生,是山水画教学的基础课程,是一种训练学生独立观察、构图、分析和创作能力、解决形象思维和收集素材的手段,也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要搞好山水画教学,必须在继承传统,学习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加强写生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绘画造型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既是创造的又是感受的.学习者通过学习中国画花鸟古法临摹的方法,知道如何去解决工笔画的基本技法,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和独特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孙琪 《教育艺术》2010,(4):80-80,79
少儿水墨画教学是我近年来探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及国画兴趣班辅导),我打破传统教材中传统技法的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水墨游戏活动渗透方法技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思想的表现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诵读教学亟待创新,教师要注意展开多重学情调查,针对学生诵读基础和存在问题给予教学应对。多元范读、技法传授、创新训练,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诵读学习契机,教师要在教学细节方面进行更多探索,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体验环节,并自然形成崭新阅读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画临摹教学水平的提升对成人美术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成人美术专业的学生通过系统而全面的临摹学习,可以深入掌握传统绘画技法.国画学习中临摹教学合理的、科学的安排有助于国画再创作活动的进行,同时能加深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感悟.采取理论、实践、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成人学生在临摹传统国画作品时能真正理解到技法、构图、设色的变化和丰富性,也能从中感悟到中国绘画特有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的转型应建立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工笔画作为与水墨写意画共生的绘画形式 ,曾因水墨画的盛行而一度被冷落。水墨画一脉相承的笔墨程式 ,在今天已难有新的发展契机 ,而工笔画在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时空中 ,表现出极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工笔画从材料到技法及表现风格都有较大的可拓展空间。中国画的转型只有以传统工笔画为基础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黄苇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9):121-124
当代绘画是美术专业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知识片面、理论薄弱、表现语言匮乏等现象,因此引导学生对当代绘画的理解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深入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和理解当代绘画,这对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绘画技巧、形成个人风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中国画受到了一系列的批评,否定,但中国画发展的方向并没有因此而明朗,相反却是破多立少,江苏四画家提出“新院体画派”,号召“正气”,“气”,“静气”借助传统“院体”的严谨弘扬艺术本体精神,四位画家都有学院派的背景,这也使人们对他们寄予更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This qualitative inquiry into using microcomputers to access an on-line electronic encyclopedia revealed the salient issues for eighth-graders in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what they valued in their videotex experience. Assign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both electronically and from traditional library materials to write a science theme, students with no prior computer experience exhibited very little technological apprehension. Nearly all the students preferred electronic search by computer to print search in books and periodicals. Underlying student reports appeared to be the perception that using a computer relieved them from the process of note-taking and some editing judgments that using print materials would require. Overall, middle-school students in this situation readily accommodate computers and videotex within their ongoing school context but assigned the new technology greater value than traditional learning media.  相似文献   

14.
印象派在西方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印象派绘画中善用光与色这两个方面 ,阐述了其不同于传统技法的特点 ,说明了它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建立的桥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印象派在西方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印象派绘画中善用光与色这两个方面 ,阐述了其不同于传统技法的特点 ,说明了它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建立的桥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壁画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壁画的精髓,现代壁画传承传统壁画的色彩运用、社会功能、材质选取、创作技法等元素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对于文化的传承则是壁画对于其它构成元素传承的脉络所在。因此,从色彩、社会功能、材质等方面去分析现代壁画艺术的文脉传承,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赵强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109-112
“中国画”作为和“西洋画”的对应,并标志中国绘画文化的概念含义已经失去了意义,而且成了创新的束缚。尤其当水墨画和其他外来艺术品种同等地在中国土地上竞相开放的今天,它应该和油画、中国版画具有相同含义。这样,它的创新将在于对它的特质、长处的发扬光大;那些只是反水墨画传统的勇士们,也将不再为不是中国绘画文化而苦恼,共同的心理意识必然使他们的作品含有作为中国文化的意识;于是,艺术的多元化将首先是品种的多元景象。  相似文献   

18.
啖子本生图盛行于北朝时期,莫高窟与西千佛洞保存着诸多图例。啖子故事以孝道为主题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十分吻合,特别是北周至隋代十分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啖子本生图,对其构图形式,即横幅多场景画卷形式的展开与样式上的发展进行探讨;并与印度、犍陀罗、克孜尔及麦积山、云冈石窟的例证进行比较,详细验证敦煌壁画中啖子本生的画卷形式、连环画形式及异时同图法等,认为敦煌壁画中的睒子本生并非汉代传统形式的延续,而是在印度·犍陀罗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画新材料与民族审美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是产生新艺术思想的基础。其所体现的价值观、精神指向、审美引导与民族信念、秩序与需求融合成一个整体结构时,才具有本质意义。当代中国画在借鉴西方对材料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应该积极从科技成果中寻找、探索新的表现媒介和新的语言形式,重构中国画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吴国萍 《高教论坛》2006,46(2):36-39
当代资本主义的许多新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暂时困境,使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感到困惑和不解,以至于产生一些错误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和判断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的逻辑思路,对于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