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被融资难的问题所困扰,一方面这是由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体制上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特殊的相互制衡关系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和信用状况等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普遍困难,集中表现为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以及现有融资渠道不畅。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扶持作用;拓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疏通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文化的构建,首先企业家要对民营企业文化进行设计,做好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其次企业家是民营企业文化的最佳提炼者,要把民营企业当中文化素材加工与升华,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第三企业家是民营企业核心价值的积极倡导者、最佳鼓动者、强有力的控制者,形成具有企业鲜明特色的稳定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企业文化建设滞后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为:文化层级低、过分多元化、文化建设性差等。要完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用系统观点对企业文化进行总体构想和规划;文化制度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增育民营企业文化遗传管理制度:将民营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等。  相似文献   

4.
“入世”有利于我国企业引进外资,扩大产品出口和企业的改革;但也给我国民营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民营企业应采取如下对策:正确在选择产业领域;实现规模经济,经济要集团化;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创造自己的名牌产品,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网络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开发区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五大考验;陈旧的思想意识、传统的家族企业、资产过低、人才匮乏、自我创新能力较低。为此,应加快民营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6.
以市场为导向的民营企业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原始积累,现巳初具规模,但在寻求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制约其发展的融资困境。我国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出路在于: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企业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化。四川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化障碍,表现在:对企业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家族血缘化较普遍地存在;民营企业化难以改变企业的知识断层和人才危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品牌意识等没有被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和重视;信用缺乏。针对四川民营企业存在的化障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企业化的构建:变革家族血缘化,确立现代企业价值理念;根据自身企业的化特点,确定长远的企业愿景;导入麦肯锡“7S”框架,构建由浅入深的化层次;构建以人为本的学习型组织战略;建立四川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确定西民族自治地区范围、界定民营企业定义基础上,笔者探索了西部民族自治地区营企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表现为劣势和优势两方面,在民营企业历史起点、制度、经营机制上存在劣势,在法律、文化和地域上存在优势。识别劣势和优势,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民营企业决策理念:在投融资方面,应启动民间投资;在经营机制方面,应扬长避短,积极创新,在产业产品定位方面,应以市场导向为主,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发展该区域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因此,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民营经济实行国民待遇,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着力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对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仍停留在家族管理模式上,同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现代企业管理相矛盾。规范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要创新法人治理机制,实现产权主权多元化,构建权利制衡机制,健全企业内部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两国大体上在19世纪60-90年代先后迈出了早期现代化的步伐,而两国发展的结局却大不相同。日本的维新是由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主动在全国推行,明治政府为了集中政府权力,成立了专门负责引进、移植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中央机构。这些中央机构,都以"激进改革派"人士执掌。而中国只是由地方上的几个大员,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其他对洋务有兴趣的总督或者巡抚在他们的辖区办理。洋务新政时期,未能建立任何一个推动资本主义改革、引进西方学术和技术以及机器设备的专门机构,没有一个机构来设计、制定有关推动洋务新政的方针政策。在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方向上,中日之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国,洋务新政初期引进的军事工业,全部是官办,此后开设的民用工业项目,大多是官督商办,民办企业极难生长。清政府没有提出促进民营企业的任何政策。日本则实行了两个并举:引进资本主义企业与引进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举,举办官办企业与鼓励民营企业并举。尽管两国都具有早期现代化的特征,但与真正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较,尚有距离。洋务新政与明治维新,实际上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产物,难以作真切的比较。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逐渐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日本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这些改造刺激了日本社会自由民权运动的发生,推动了日本社会向资产阶级宪政国家的转变,从而促进了日本产业政策向自由资本主义方向转换。这个转换,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可见,落后国家只有转换国家体制,才可能全力推进资本主义的产业政策和文化政策,才可能赶上现代化的潮流,而中国在19世纪内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只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很难迈出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本文试从分析民营企业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发展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适时而变,由传统的家族企业组织形式转向现代民营企业的同时,民营企业的行为目标随之转向基于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稳定性、连续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备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和体制,构建现代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应在现代企业理论的框架内进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相应地带来了不少消防安全隐患。由于苏南农村消防力量薄弱,为维护本地的消防安全,各镇依托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纷纷建立了乡镇专职消防队,为保卫一方平安发挥了巨大作用。因而,我们在强化国家办消防的同时应注重提倡和发展社会办消防,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入世给我国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民营企业须抓住良机,突破瓶颈,通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培养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等.实现自身的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调研表明,民办教育已成为广东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政府“促进“导向不明,政府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民办学校的产权法理不清,相关管理制度不规范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广东应加快政府立法和政策制订的步伐,要真正落实对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要加强对政府和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管理,要积极引导和提高民办教育的社会声誉,打造品牌和特色学校,要建立起健全民办学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要切实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广东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孟赟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82-184
在当代经济体制中,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因此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是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以人为本”思想更应广泛得以提倡。  相似文献   

18.
宗族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也是民间崇尚的传统文化。捐资助学是宗族文化中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在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江西近代宗族开办民办教育的状况入手,分析了其办学特点及其影响,为研究宗族文化及近代民办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Promoting adult education is a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with short cycles and quick effects and that calls for a certain amount of funds and investment. Starting this year, adult education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state budget for revenues and expenditures as an additional item. When making arrangement for education expenditures, local financial departments should also incorporate funds needed for adult education in their budgets and allow the funds to increase as the economy moves forward and regular revenues grow. Enterprises should disburse funds needed for employe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a prescribed ratio. In addition, shortfalls can be made up in the following ways: Expenses for technological training involv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or research on new products may be disbursed directly as a part of the production cost; expenses for staff training may be disbursed from the retained percentage of profit, surplus from block-grant expenditures, and after-tax profit; training expenses for project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r projects of optimizing the service of certain products (including expenses for sending employees abroad for advanced training) may be disbursed from the project funding itself. Funds for staff education in enterprises should be handled and disposed of by its educational division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departments. If there is surplus in the funding that cannot be spent in the same year, the surplus can be carried over to the next year. For small-sized enterprises that cannot afford to offer staff education on their own and enterprises that do not run staff education programs efficiently, the departments in charge can set up concentrated staff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support such facilities with funds taken from respective staff education expenditures. When planning for either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r newly built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at the same time,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facilities for adult education and incorporate such projects in the investment plan for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projects. The various ministries and regions should set up a few key adult education bases that are better equipped and of a higher quality. In the area of peasant education, expenses that involve eliminating illiteracy, training of teachers, compiling of textbooks, exchange of experience, activities, and so forth, should all be disbursed from educational expenditures by education depart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Funds for county-run peasants'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s and peasants technical schools of different specialties and types should be raised by the county people's governments under unified arrangem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financial strengths.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however, should le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certain financial aid. Funds for peasants' cultur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run by townships (towns) can be drawn as a certain percentage from the rural education surcharge, pooling funds from the people, collecting tuition fees, or launching work-study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