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是一个很无聊的下午:单位里无事可做,报架上大部分的报纸都已看过,同事们张三长李四短,而窗外天阴沉沉的还飘着零星小雨。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常常经历这样的下午,但是,我不知道要怎样改变。我反复拉着抽屉,真想在抽屉里找些乐趣。可是抽屉里有什么呢?一本外国小说,看过了;两本现代杂志,看过了;一本钢笔字帖,懒得碰它;……抽屉底的报纸里还有两本《河北自学考试》,那是一个朋友暂放在这里的。在这两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河北自学考试》里,《考生园地》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栏目,因为里面有些小故事。可…  相似文献   

2.
那天,同事对我说,她女儿拿回一张贺年卡,说是莹莹送路她的,非要买一张回敬给莹莹不可。莹莹是我女儿,上四年级,乖巧任性。可是她并没有跟我要钱买贺年卡呀,莫非她自己做主张拿了钱?这也怪我,把钱放到抽屉里,只记得大  相似文献   

3.
上期反馈     
王益 《上海教育》2006,(3B):5-5
捧读新学期收到的第一本《上海教育》杂志,我感受到了它的一些变化:新开出的“我与《上海教育》五十年征”栏目勾起了我这样的老读对往事的片段回忆。中提到的一些记、编辑,他们编辑过的不少章,曾经指引我的成长。一张老照片,让我想起了过去的岁月,那时候.教育工作的生活普遍比较清贫。但物质的贫乏并不妨碍大家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祝愿《上海教育》一马当先我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当听到《上海教育》杂志全新改版的消息时,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位熟悉的工作伙伴的新面容。当我手捧着改版后的《上海教育》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时,老师们都争相传阅,焕然一新的《上海教育》杂志让我和同事们惊叹不已。因为《上海教育》杂志正从原来一本正经的宣讲者,成为一个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内涵的全新杂志。她引人注目的封面,有着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版面设计,敏锐而又前沿的教育视点,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教育杂志全国至少有几百种,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包围下,我无意地与《教师之友》结识了。本来我对教育杂志是不太感兴趣的,只是迫于工作需要,随便订了几本了事。可是,当我读完2000年第一期《教师之友》后,我却非常惊喜,因为这是一本耐人细读的教育杂志。从此,我每个月都盼望着早日看到这份杂志,好供我细细品读。我认为一本好的杂志总会带给你一些思索或让你有所借鉴,而《教师之友》就做到了这一点。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教育杂志全国至少有几百种,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包围下,我无意地与《教师之友》结识了。本来我对教育杂志是不太感兴趣的,只是迫于工作需要,随便订了几本了事。可是,当我读完2000年第一期《教师之友》后,我却非常惊喜,因为这是一本耐人细读的教育杂志。从此,我每个月都盼望着早日看到这份杂志,好供我细细品读。我认为一本好的杂志总会带给你一些思索或让你有所借鉴,而《教师之友》就做到了这一点。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  相似文献   

7.
走向辉煌的岁月张秉谦好像冥冥中有一条命运之绳在牵着,我和《山西教育》有剪不断的情缘。32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一本杂志的内容和风格所吸引。心想,将来能到这个杂志去工作,那将是我一生之大幸。这本杂志就是《山西教育》。1965年,我从山大中文系毕业分...  相似文献   

8.
信息     
《上海教育》编辑部: 我从朋友处看到一本《上海教育》杂志,对我很有帮助。我准备订阅一份2003年度《上海教育》,现向你们了解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9.
永远是朋友     
阅读《辅导员》杂志是我走上辅导员岗位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工作再忙再累,我都会找片刻闲暇与之相会。读《辅导员》没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却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掩卷凝思,一本本杂志、一个个活动、一张张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5,(20):47-48
冯与蓝(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儿童小说《跑啊跑的程千里》、短篇小说集《不让一个南瓜掉队》等):《抽屉》这篇习作,从“抽屉”这个常见事物入手,讲述了一位清贫的老教师和学生们朴素的师生情谊.文章把较多的笔墨放在对书桌、抽屉和雨的描写上,对外公的回忆只是穿插其中.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很值得回味.作者写书桌的旧和脏,写抽屉曾经的新和美,写雷雨的大,甚至还写了抽屉里的蜘蛛——这一切看似无关紧要的碎片,让我能隐约窥见一位知识分子算不上颠沛流离却也可说是风风雨雨的人生轨迹.斯人已逝,物是人非.通篇不写一个“想”字,却字字留情,处处怀念.结尾处“一张张写有学生名字的纸出现在眼前,都是外公那清秀隽逸的字迹……”如同撕开漆黑夜幕的光,为文章感伤的格调平添了几许温柔气息.(选《抽屉》)  相似文献   

11.
邓梁 《教育文汇》2007,(8):53-53
《教育文汇》,你让我“一见钟情”。虽然几年过去了,但初识《教育文汇》的情形我仍然记忆犹新。那次,我去找一位同事换课,不巧他正好上课去了。我便来到他的办公桌前,打算给他留张便条。无意间,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本杂志——《教育文汇》。我的眼睛顿时一亮,  相似文献   

12.
林克星 《上海教育》2006,(7A):33-33
1988年8月,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山城德化一所最偏僻的小学任教。报到那天,学区校长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上海教育》,说:“山区学校夜黑,送你一盏灯,好让你不迷失。”灯?夜黑?不迷失?我似懂非懂。  相似文献   

13.
邱文江 《上海教育》2006,(5B):23-23
当校长以来,我每期必读的两份刊物是《人民教育》和《上海教育》,应该说,《人民教育》帮我明确了办学的方向,而《上海教育》给我的办学之路架起了一座多彩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4.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07,(1B):24-24
《上海教育》伴随我40多年的教育生涯,我也见证着《上海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从一本普通的教育类刊物演变成如今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第一本教育类新闻杂志,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以“新·实·活”的特点紧密把握着教育发展的脉搏,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及时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信息,同时也创设了交流教育思想的良好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今天,正在外边忙。突然,女儿非常高兴地跑来,用非常清脆的童声喊道:"爸爸,你有一张贺年卡,是《班主任之友》给你寄来的。"女儿拆开了这张别致的红色贺年卡,还兴奋地读出了上面的内容,我  相似文献   

16.
主题的产生在组织语言活动———欣赏诗歌《贺年卡片儿》前,我与孩子们一起搜集了各种各样的贺年卡片。活动时,当我出示这些贺年卡片时,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被这些形式各异的贺年卡片吸引了。其中,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一张可以伸展成小房子的卡片,大家你争我夺,都想亲手来操作一下这张奇特的卡片。“小心,别弄坏了!”带来卡片的刘晓宁说。“弄不坏,它结实着呢。”贺帅说。“别撕破了!”林杉说。“撕不破,你看,它多结实,多硬!”贺帅说。“这是纸做的,别撕破了!”马轲在一旁说。“这才不是纸做的,它比纸硬。”贺帅不服气地说。“这…  相似文献   

17.
认识《黑龙江教育》纯粹是个偶然。那是4年前,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规定每位教师都必须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我漫不经心地将《邮发报刊目录》一翻,《黑龙江教育》映入眼帘,学校阅览室里还从来没有过。邮发代号:14-333,特好记,价格也不贵。好,就订它!以后每月就多了一件事情:去门卫拿杂志,在回办公室的途中,将当期目录浏览一遍,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它往抽屉的最里面一塞。我是个迷信“实践”的人,只相信自己的经验,不喜听别人的“纸上谈兵”。不知不觉,抽屉里就积攒了厚厚的杂志。那年冬天,学校选派我去参加市里的评优课比赛…  相似文献   

18.
欣慰的理由     
刚从印刷厂新鲜出炉的中国第一本教育新闻杂志——《上海教育》,在2001年的最后一天,飘着油墨的清香走进了上海师资工作会议的现场。当与会者争相索要《上海教育》的时候,我们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忧。兴奋,因为我们倾情打造的新杂志成了会场上的亮点;担忧,因为这样一本从内容到形式彻底变样的刊物会得到怎样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这个暑假,我结束一年的援疆支教工作,从新疆喀什回到上海暂作休整。没想到的是,在上海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上海教育》7B杂志。说它特殊,因为这期《上海教育》刊登了杂志特派记者前往喀什采访上海教育援疆情况的报道,而我有幸成为了被采访对象,我和维族学生跳长绳的照片还上了杂志。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科研》是一本颇具影响力的杂志。作为她的发轫之初,是1981年试刊的《教育科研情况交流》,其时我正在青浦县启动教改实验,发表了"我们是怎样开展教学试验"的一文,记得那还是杭苇局长亲自圈定的。这本杂志遇上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好时代,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