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纵观体操发展史,在单杠项目中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每一次发展、变化和突破都是与新的较为先进的大回环技术分不开的。如果说老式的挺腹大回环只能完成直体空翻下,而较为先进的“鞭打振浪”大回环技术却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特卡切夫”“京格尔”等飞行动作的话,那么在今天应用崭新的“盖浪鞭打”大回环技术,将会使单杠的飞行动作带来一个令人瞩目的飞跃。对于“盖浪”技术的  相似文献   

2.
单杠前空翻和腾越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单杠向前类型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对振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振浪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掌握和技术质量,所以分析研究振浪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的动作有:团身前空翻二周转体180°,屈体前空翻二周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猫跳”,反吊前空翻抓杠,燕式转体360°,团身前空翻二周越杠下。  相似文献   

3.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的力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动作的基础,本文将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按接做不同动作的需要,分成大回环型、下法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4种。对各种振浪动作、人体受力情况、能量贮备与转换、振浪速度、用力方向、脱手时间部位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人体力学模型的单杠大摆动振浪动作的计算机模拟对比,指出当前很多运动员采用的大屈体振浪动作与直体大摆振浪动作相比较,能量浪费多,动作不流畅,还易造成运动员肩、腰部损伤,振浪的效果几乎相同。建议在做下法时以不采用大屈体振浪动作为宜。  相似文献   

4.
王进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04-307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度下法型、大回环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的基础.文章对4种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出现的9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通过参考文献,经验的传授,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不同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的各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并对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重点部位找出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单杠高难飞行动作——直体“京格尔”空翻转体540°成悬垂技术,从盖浪、前摆振浪、撒手、空中翻转、再握等五个环节,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吊环因受器械特点的限制,它整套动作中间没有脱手再握的腾越动作和转体动作(目前这类动作正处于设想阶段)。这使吊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几年来,吊环旋空翻下和直臂窄握大回环动作的出现,使吊环的传统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而当前下法技术发展较快,环上技术发展却显得缓慢。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  相似文献   

7.
在双杠脱手再握技术中,向前大回环类的动作出现较少,因为这类动作的脱手再握技术复杂,惊险,稍有不适,易造成砸浪而脱手。本文以武汉体院竞技体校少年运动员为对象,设计了“双杠向前大回环3/4成支撑”动作,并训练成功。该技术动作难度在哪里?它有什么规律?又反映出什么样的生物力学特点,本文作了详细地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单杠向后大回环是连接下法的常用技术动作,也是发展回环转体、腾越、空翻再握等高、难、新“飞行”动作的基础,是单杠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动作.怎样使男子儿童既快又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本人拟将多年来的教学训练实践和经验作一些归纳,与体操界同仁们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男  相似文献   

9.
一、高低杠的特点和动作分类: 一套高低杠动作,当前几乎全运用动力性动作组成。组织编排要求新颖、独特。近年来运用大摆技术练习崩杠、(弓旦)杠,发展了不少高难的空翻、转体和脱手再握的越动作,动作之间换握、连接紧凑多变,有百花争艳之势,再加上燕子旋飞似的惊险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10.
单杠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在比赛中也是最精彩、最激烈的一个比赛项目。要想在比赛中得到这枚金牌,必须以“三性”技压群芳。“三性”促进了各国运动员顺应发展的潮流,向腾空飞行发展。纵观体操单杠技术发展史,单杠技术是从五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五十年代鞭打式振浪和盖浪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当时下法的高度,而且也为后来创造腾越、空翻、转体类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特征与趋向。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单飞”或二个C组以上的飞行动作直接的“E+D以上”难度的“多连飞”,再分别结合“大回环转体”和“掏类转体”等类动作构成的高难“单动作”(或“二连接”)、或“单动作”和“二连接”(或“三连接”),并使用E组的空翻为下法,是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E组或SE的“单飞”、发展“E+D”以上不同类型的高难动作“直接”,及运用SE的空翻为下法等,也将是新奥运周期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高低杠各类动作技术的飞跃发展,作为潮流动作的向后大回环已成为高难动作的连接、高难动作腾越、空翻抓杠及下法的基本动作、基本难度、基本技术之一。自七十年代末期,男子单杠出现了单臂大回环,这给单杠的技术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在越来越趋向于男子“单杠化”的高低杠上能否做单臂大回环?这一课题自然的提到了教练员、运动员及科研人员的面前,据说苏联、东德、罗马尼亚、美国等运动员均在试攻这一难度;国内也有几个省的运动员在试做这一动作,但是从国内外所有资料中均没有看到  相似文献   

13.
单杠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年来,体操技术水平飞快发展,单杠项目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惊险的难新动作。特别是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和越杠再握动作越来越复杂、惊险,使单杠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后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作为这类动作技术的基础的振浪技术也随之发展和变化。这反过来又推动了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所以,总结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研究其合理的技术要领,对进一步提高这类动作技术质量和创造更多的新动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倒立放浪大摆动作是提高双杠成套动作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目前获得难度加分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满足规则特点要求动作类型。自1978年日本选手在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上首先使用的向后大回环起,该类动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创新,接二连三的发展出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成倒立,向后大回环跳转180成倒立,向后大回环360成倒立,以及用向后大回环连接的空翻类动作。目前又发展出向后大回环团两周挂与向后大回环屈体两周挂等高难度动作。根据青少年生理特点,少年运动员身材矮小,体重轻,无法利用双杠的杠性,再加上身体素质能力不够,特别是挂臂力量更差,所以不宜发展向后大回环两周挂类的动作,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向后大回环360成倒立对能力的要求比较低,技术要求较高,比较适合青少年运动员练习,学习向后大回环360成倒立动作对提高双杠成套起评分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这里对该动作的训练过程进行总结研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我国体操单杠项目中“飞行”动作的发展,加速“飞行”接“飞行”乃至于“三连飞”的突破,我们对“特卡切夫”腾越这一不但有自身的难度价值,而且有很大连接价值的“飞行”动作进行了研究。在前几期学报中,我们已对“特卡切夫”腾越动作的脱手、腾越和再握三个技术环节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本文着重对振浪技术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新动向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当今世界体操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结果认为,使用单个低难度动作为上法,运用“三个以上技巧动作”构成的“多连接”结合具有高加分因素的“体操/技巧”(或相反)混合的“二连接”,并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或“三连接的空翻下”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腾空”的D+D技巧“二连接”和C组难度“同一个空翻”的“三连接”,开发“单臂前手翻”系列动作的新连接,以及使用E组以上的高难度空翻及其连接为下法,将是未来大赛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7.
选题依据和研究任务七七年苏联沙波什尼柯娃在高低杠上成功完成了大回环,在体坛引起了轩然大波。接着,她又在七八年十九届世界体操锦禁赛上独创了“大回环前摆转体180°分腿前空翻抓高杠”动作,从此,掀起了大摆潮流。近年来,大回环转体、特卡切夫腾越、京格尔空翻、叶格尔空翻等动作纷至沓来,极大地推动了高低杠技术的发展,不仅使高低动作连接的编排顺畅,惊险性加大,而且,使高低杠下法又得到了新的开辟。  相似文献   

18.
单杠“直体特卡切夫”与“直体传体360°特卡切夫”是当前体操比赛中的高难动作。采用调整摄影和影片解析的方法,对这两个动作进行定量参数分析,从“振浪”、“脱手”、“再握”等三个技术环节做了详细阐述,为发展这一类高难动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的范围(一) 振浪种类和适应性;(二) 振浪的基本技术规律。二、研究的意义单杠振浪技术是单杠项目向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它便于高质量完成动作,利于机变创新,能为高难下法、腾越、空翻再握类动作开辟领域。三、研究方法1.共分析电影技术图片(动作)81个(主要是79、80年两届全国体操比赛优秀振浪运动员的技术片)。2.观察统计79、81年两届全国体操赛全部运动员(包括国际邀请赛某些运动员)振浪完成高难动作的某些有关问题。3.访问各省市、国家集训队,体育学院部份教练员,优秀运动员,科研人员共  相似文献   

20.
该动作又称为“猫跳”,是高低杠上的一个新的高难度动作,并可以发展其他的连接。先进的向前大回环和高质量的振浪技术是完成该动作的动力基础,而正确的撒手时机和撒手瞬间的主动拉压杠的用力方法是完成动作的技术关键。只要掌握好振浪技术和撒手时机及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