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我嗜好读书看报,也最爱订购报刊、书籍,尤其是订阅报刊。我订阅的报刊种类繁多,有《新闻爱好者》、《湖南科技报》、《湘西科技》、《蔬菜报》等10余种。读报刊常有“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独读之以当友”之感。读到有实用价值的资料,就把它剪贴起来,装订成册。久而久之,习以成癖,剪剪贴贴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新闻学研究的复苏和繁荣,学术性文章大量涌现。为了给新闻教学和研究人员提供资料,我室自1979年起编辑有关新闻学的报刊资料索引。其收集范围为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报刊和新闻学丛书、文集等。现应《新闻研究资料》编辑部之约,将索引中有关新闻史的部分整理出来,加以适当的增删,陆续刊登。《新闻研究资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1981年第9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主要报刊简介》一文,根据我已知的很不完全的资料,有几处史实不准确,有一些重要的报刊没有介绍,现提出供大家参考: 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是1940年1月……创办的”,这恐怕是根据《毛泽东选集》中  相似文献   

4.
《新闻研究资料》在1979年创刊,我也在1979年开始从事中国新闻史的学习和教学,这实在巧得很!过去的10年,《新闻研究资料》是我旅途中的亲密伙伴,案头上的良师益友。且不说它那44期1000多篇文章中包括多少著名的新闻界人物,多少重大的新闻事件,多少重要的报刊、杂志、电台、通讯社的珍贵史料,仅仅就它对我和我的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就可看出它功绩的一斑。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方志     
做了几年新闻工作,不久前又去兼编地方志,从中深切感受到新闻与方志有着许多相通和可以互用之处。编纂地方志的中心一环是收集资料,占有翔实的、系统的资料,才能编出一部具有科学性的地方志。正是在资料这个中心环节上,地方志与新闻有着密切的相通之处。在文字资料方面,除了档案,报刊资料便占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方志     
做了几年新闻工作,不久前又去兼编地方志,从中深切感受到新闻与方志有着许多相通和可以互用之处。编纂地方志的中心一环是收集资料,占有翔实的、系统的资料,才能编出一部具有科学性的地方志。正是在资料这个中心环节上,地方志与新闻有着密切的相通之处。在文字资料方面,除了档案,报刊资料便占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辑,1979年8月创刊的《新闻研究资料》,是一份以刊载新闻史料及其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干U物。我国的新闻学刊物,从1919年3月创办的《新闻周刊》算起,已有68年的历史,但从来没有出过象《新闻研究资料》这样性质的刊物,在世界新闻期刊史上也是如此。《新闻研究资料》主要刊载第一手史料,时间从古到今,体裁不论笔记、书信、回忆录、短篇叙述或长篇记载}内容既介绍革命的报刊,也研究历史上具有各种影响的其他报刊;既有个别报纸的研究,也有重要地区报刊的概貌介绍;既发表革命前辈从事新闻活动的战斗业绩和经验总结,也刊登各个历史时期新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编发的稿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文摘》、《文摘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以及《国内外教育文摘》等中央或地方报刊全文或摘要转载的约占50%的样子。同时,我在首先当好编辑的前提下,还努力争取机会采写新闻稿。那么,我是怎样做编辑工作的呢? 一、审视新闻价值,力争写出好稿子我的本职工作是当好编辑。但是,却不放过力所能及的采访机会,并注意在采访中促进新闻业务水平,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尽力提取有一定宏观意义的问题。由于我的工作范围,一般的采访活动,多在参加各种会议中,而会议消息又是极易写成“记录式”,难于提供信息。为此,我每采访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研究资料》第十四辑刊登了冯英子同志的一篇《力报十年》。由于他没有参加过长沙《力报》和邵阳《力报》的初期工作,情况不甚了解,这一段时期的资料是我提供给他的。我当时单凭记忆,挥毫乱涂,对这一时期的情况遗漏不少。近来,湖南日报新闻研究室正在湖南图书馆清理旧社会的报刊,我也间常去看看,单就《力报》的史料言,我发现1980年给英子的资料便有不少错误,特此分条补正,并向英子道歉。  相似文献   

10.
3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本次排名在原有的全文转载量、全文转载率基础上,新增了综合指数排名(首次使用),该指数是对转载量、转载率、篇均分三项指标的加权求和之值,反映了期刊全文转载绝对量和期刊论文质量相对量的情况,使得评价更为完备、客观和科学。《国际新闻界》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传播类报刊的全文转载量、全文转载率、综合指数等三项指标评价排名分别为第三名、第二名和第三名。2010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新闻传播学学科的期刊为《新闻与传播》、《出版业》。这两种期刊涉及全文被转载的报刊数量为108种,转载全文  相似文献   

11.
昌惠  郑蔚雯 《新闻实践》2013,(10):33-33
本刊讯今年初。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离休干部、原杭州日报社总编办主任徐运嘉先生,将其多年悉心保存的《杭州市志·新闻卷》资料卡片,以及许多有关浙江、杭州新闻史的珍贵书信和照片无偿捐赠给杭报集团。这批捐赠的新闻史料涉及杭州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东南日报》、《新浙江日报》、《民国日报》、《民族日报》、《当代晚报》、《浙江商报》等知名报刊。及著名报人的叩访笔记、  相似文献   

12.
今年过春节,除带上我的那位她,还有一位好友《新闻爱好者》陪同,回到老家邓州市白落乡歪子村。我是个新闻爱好者,是《新闻爱好者》领我走上新闻创新之路的。六年多来,我笔头子越写越有功夫,曾经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中国石油报》等十几家报刊上发表作品300多篇。在油  相似文献   

13.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4.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写一些稿件,1987年我共写了320多篇新闻稿件,只被地市级报刊电台采用了两篇,一度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写稿件,去年,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使我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1988年1月份到12月份,我共发出稿件110多篇,被报刊电台采用28篇,其中省以上报刊电台上稿21篇,地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篇,并被支队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都应归功于我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是她提高了我的上稿率。  相似文献   

16.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17.
出于新闻职业习惯,看报刊喜欢挑毛病、找岔子、然后翻词典、找资料,妄评一番。我自诩这是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这不,读《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的文章《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又挑出毛病了。该文引用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11,(4):5-5
《视听界》再次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转载率排行榜(率)双前十今年第6期《新闻与传播》公布了2010年度全文转载数(率)排名,继2006年、2007年之后,《视听界》再度进入转载数、转载率排行榜的前十位,全国广电系统的学刊独此一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是国内学术的风向标,其转载数(率)是学界评估学术期刊的权威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河北省衡水市电池厂办公室李建宏:1992年底,我从众多报刊中选订了《新闻与写作》。经过学习,我觉得《新闻与写作》是宣传人员的助手和必读之物。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