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广告的表现手段是画面和声音。电视广告的画面能够为观众展现特定商品的感性形象,但正因为如此,电视广告的画面有时要更多地受到具象限制。而电视广告的声音能打破具象束缚,扩大画面空间,给观众以更多的想象自由。电视广告的声音构成中,语言(这里就是它原本意义上的使用,主要是指电视广告中的说白)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是最县表现力的声音。虽然俗话有“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说法,但这并不是科学的论断。如果边听边看,那么“听”无论如何不是“虚”的来源,相反,借助于语言,“听”大大丰富、补充了看到的一切和尚末看到的  相似文献   

2.
广播借助于声音向广大听众传播科技知识。声音一听而过,而且没有画面,不见图表,这同影视报刊比较的确是个弱点。但是,声音也有声音的优势。中国有句成语叫“绘声绘色”,形容语言表达的逼真。可见,声音有自己的独特的表现力。它可以使躺在纸上的死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的声音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声音还可以表现画面难以表现的意境和事件。做为一个科普广播工作者,不可无视广播工具的弱点,但是更应该看到声音的优势,全面发挥声音的优势。广播中的声音有三种,一是有声语言,二是音乐,三是音响。这就是所谓的“广播三要素”。科普广播应该是科学知识同声音艺  相似文献   

3.
电视广告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传递形式。成功的电视广告作品能在短短的数十秒钟内,迅速调动观众对生活的理解、想象、追忆和渴望,让观众在情感和意识上与之认同。为什么电视广告有如此之大的效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当今高科技与影视制作手段巧妙结合的结果。也可以说,电视广告制作与其他类型的广告制作相比,具有其它广告制作所没有的“集成”特征,即电视广告集电影胶片制  相似文献   

4.
张荫泉 《新闻窗》2014,(1):58-58
广播是让人们通过耳朵听有声语言来了解新闻事件的,被称为单通道新闻媒介,所以,通常把由广播获取信息叫做“听广播”;电视是让人们通过眼睛和耳朵两个感官双向了解新闻事件的,被称为双通道新闻媒介。电视新闻媒介与广播等新闻媒介相比,其特点是声像并茂,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画面。但是,它的优势在于主要依靠视觉形象,也就是画面来传递信息,表现主题。画面是电视新闻反映新闻事件最重要的手段和最主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鉴别一个广告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是创意。电视广告的创意,是视与听的统一,它能调动一切有效的因素去诉诸形象,引起观众注意,推出产品信息。完美的视听结合,是有效的广告手段。电视广告创意的表现手法,从简单到复杂,有九种。一、演员直陈式所谓直陈式,就是请一个演员眼睛直视镜头,真诚热情地向观众介绍产  相似文献   

6.
高旭 《记者摇篮》2012,(8):24-25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个媒体中,报纸是白纸黑字,读者看一遍不懂,可以反复看,直到看懂为止。而广播电视新闻是靠声音传播的(电视虽然有画面,但观众也要靠耳朵去感知新闻的内容),而声音一听而过,转瞬即逝,容不得听众观众去琢磨,去思考,所以广播电视的记者要想让听众观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就必须用一听就懂的语言写新闻。可是,广播电视的记者常常忽视广播电视"听"的这个特点,不讲究口语化,不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新闻,有些话白纸黑字写出来也不见得看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电视语言?有人说画面和解说构成了电视语言。我认为还应该加上现场语言和字幕语言。现场语言包括现场实况录音,记者现场口头叙述、提问,以及采访对象的谈话等。这种语言,也是电视化语言的本体。这种语言的恰当运用,能给观众以直接的真实的声音。《我们都是同龄人》这部电视专题片,大量地使用了人物同期声,把老山战士同当代大学生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现场感极强。《大学第一课》是广播学院的学生拍摄的.全片用的都是现场语言。不仅对几个军事训练中的男女同学作了刻划,而且对训练场的氛围和人们的情绪也表现得充分具体。特别是几个同学谈感受,每个人的语言、动作都是一个人物绝好的塑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场语言不包括声音部分的音乐和效果音响。因为即便是现场拍摄中有音乐播放和其它音响,但它决不能作为一种语言在片中出现。如果出现,也不能起到背景效果的作用。再说说字幕语言。字幕,是打在电视片画面上的文字。人们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字幕对画面的说明和解释。字幕也是对画面语言、现场语言的补充语言,甚至是解说语言的补充。我们看电视,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与解说同时,画面上又出现一行或几行字幕。但这些字幕既不是对画面的解释,也不是解说词,而是走了另一条信息路子,又告诉人们另一件事或者这件事本  相似文献   

8.
曹宇 《新闻爱好者》2011,(3):109-110
一切视听艺术都是让画面和声音来"说话"的,但在纪录片中,声音不是画面的附件或陪衬,声音和画面是一个整体,画面是信息的一部分,声音则是另外的一部分,声画同等重要。声音的时间性特质使它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这也就决定了纪录片声音的叙事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画面和声音被称为电视片的两种语言。对于受众来讲,也就是“视”和“听”两部分。可是在我们的实践中,以“视”带“听”一直是制作电视片的模式。从人们习惯说的“配”解说词、“配”乐这样的术语里,便可以看出“听”在电视片中实属次要位置。以“视”带“听”这种制作模式流行之久,优秀作品之多,影响之大,足以证明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然而任何模式都不是永恒不变的。社会的变革,人们观念的更新,新思潮的冲击,都会使固有的模式发生变化。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从理论体系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视新闻除了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的新闻报道有许多共性之外,还有着自已独有的特性。这种特性,就是电视新闻的现场性,也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现场感”。现场感是新闻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它以屏幕画面为主,声音、语言为辅,把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给观众以直接参与的感觉。美国CBS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栏目主持人丹·拉瑟说,  相似文献   

11.
陆玲 《新闻界》2000,(1):39-39
广播是凭借电波传播,以声音为表达手段的大众传播工具,它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诉之于人耳的。广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广播语言必须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顺耳,而且一听就能听的清楚,听的明白,这里就涉及了广播语言的口语化问题。 误区之一:将口语化等同于庸俗化 语言的口语化是指用多数人所熟悉的词汇,按照汉民族语言固有的语法规则,以及常用的句式表达内容。老舍曾说过,“世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①但是“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并不是对群众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视画面是指由摄像机拍摄的图像,非常直观生动的可视画面,也就是电视的视觉语言,一切可以诉诸观众视觉感受的电视图像元素可称为电视视觉语言。以其视听结合、以视为主的基本特征,是电视新闻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电视画面既是视、听同步的,又是时、空一体的。视觉语言的形象表现一方面是指把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形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化的宣传方式,电视广告无论从商品特征、证明(示范、描述)、直觉等各方面都是所有媒体中的最佳选择。其实,电视广告的目的不是娱乐观众,而是以声画结合的形式来表现和推销商品,达到促销的目的。美国广告界泰斗大卫·奥格威说:电视广告的推销力成倍增加比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提高一倍来得更容易。创作一则电视广告如能掌握它的媒体优点,制作出亲切感人,语言和画面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定能使商品家喻户晓,引起大众的购买欲;反之,一则平铺直叙,画面效果表现陈旧的广告是难以吸引观众的。  相似文献   

14.
刘芳 《传媒观察》2007,(7):48-50
画面在电视广告的视听语言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视广告的画面蒙太奇是电视广告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也是电视广告语言的构成方法,它在时空处理、叙事节奏以及艺术形象的建立上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结合、以视为主的独特个性和突出优势备受观众青昧。以屏幕形象为主,辅以声音、文字及音响效果等手段的电视新闻.成功地实现了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具有以画面和声音同时作用于视感官和听感官的功能。观众收看电视新闻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拍摄于现场的丰富画面.随着播音员的解说,人们的“听觉”才开始启动。如果电视新闻画面构图优美,景别适当,语言生动,音响和谐,就会给人一种愉悦感、兴奋感,观众就会兴致勃勃地看下去,而相反画面呆板、不连贯,景别缺乏变化,语言苍白干枯.观众就会产生厌恶心理而不愿继续看下去,这里关涉电视新闻中的美学。  相似文献   

16.
华华 《视听》2012,(7):28-30
电视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部分,反映到受众面前就是声音、图像或字幕,形成声画字的立体表现形态[1]。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画面语言是它的基础语言,声音语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语言。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字幕逐渐成为传递新闻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条优秀的电视新闻是画面、声音和字幕完美统一的结晶。一、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电视画面语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电视视频画面信息及负载的同期声。它形象地为观众传递一种确定的信息,是构成电视节目的一大要素。在电视新闻这个现代化传播媒介中。  相似文献   

17.
对电视新闻来说,画面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画面的任务在于以具象符号的色彩、形象、动态、空间等因素与抽象的语言联袂向受众传播完整的信息。然而这种“声画双主体”的关系不是在每一条电视新闻中都得到完美的体现,常见地市县(区)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出现“声画游离”现象。所谓“声画游离”是相对于“声画对位”而存在的。“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新闻内容,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声画组合关系,有别于声音与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声…  相似文献   

18.
电视采访型节目的前期拍摄及后期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我们看电视现场采访节目时,一定最为留意的就是被访者。衣着、相貌、风采、特点,这些都是直观的观感。但最为主要的,还是被采访者怎么说和说什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声音元素。然而,再好的谈话节目,也要借助于画面的支持。画面语言正确,就会对被采访者与观众的  相似文献   

19.
吴丽斌 《东南传播》2014,(11):76-77
观众接受影视作品,主要的信息获取和感官刺激,即来自——视、听两个渠道,也就是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和声音。画面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声音从无声到有声,从单声道到多声道,无不体现高科技手段的制作创新,本文就影视艺术中的声音、画面特点,以及声音和画面的关系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0.
一则优美的广告,特别是电视广告,给人们传递的不仅是某种信息,同时也通过画面、音乐、语言等因素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孔府家酒”广告,可以说达到了语言、画面、音乐的和谐与统一,笔者在此结合这则广告,谈谈电视广告的创意与制作。画面朴实真切,以情感人电视广告是集表演、音乐、美术、语言文字等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用画面表达广告主题,把广告的内容视觉化,把商品信息形象化、艺术化是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