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还是2012年在张伯海同志80诞辰时,想去给他庆贺生日,直到前几天才得到允准,和院里的同志去看望了这位期刊界的老领导、大专家。给伯海同志带去了果篮和一些有价值的文字,和他谈得甚为融洽。最后约定请他给院里几家期刊社的同志专门做一次讲座。他欣然应允,终于成行。为了他的到来,我特别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八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华灯高照,喜气洋洋。新华社邀请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中外各界人士一百六十多人欢聚一堂,共同祝贺夏庇若同志七十五岁寿辰和来华工作三十五周年。胡耀邦同志出席了招待会并当面向他表示祝贺,邓小平同志给他发了贺信,邓颖超同志向他送了花篮。  相似文献   

3.
我多年的老领导梅益同志,已经驾鹤西去五周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临终之前的几天,我和赵玉明同志到北京医院去看望病床上的他。他的女儿在床侧看护。梅益同志的女儿在他的身边说:"杨叔叔和赵叔叔来看你了。"  相似文献   

4.
胡甫臣 《新闻三昧》2007,(11):13-14
用文同志的儿子电话上告诉我,他爸爸去世了,说他妈妈嘱咐他一定要通知我。用文同志生前同我们家通电话时,声音总和他在工人日报社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  相似文献   

6.
1976年10月6日,我在这一天一过中午,就感觉到了不正常.汪东兴过一阵子就通过他的秘书把电话打到我的家里:派你的司机小王,到某某同志处,接上他送至汪东兴同志处;再派你的司机小王,到某某同志处,接上他送到汪东兴同志那里……  相似文献   

7.
毕青同志(1912.2~1991.8)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毕青同志病逝时,他的老战友许觉民同志曾说:“一个人真的做到不事媚俗,身无谄骨,为人堂堂正正,虽清苦尤甘之如饴,如此则死而无憾矣。”又说“纵观他一生,只见其默默地工作,不计其他,对不屑为之事更嗤之以鼻,他是完全经得起事实检验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平凡人的非凡之处。”正如觉民同志所说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29日,洛风同志(原名张凤葆),以92岁高龄驾鹤西去,离开了我们。我之所以在时隔一年以后,才写这篇悼念并纪念他的文章,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在2008年以前的十几年中,每年春节,我都和我的老伴一起,去看望洛风同志,给他拜年。但在2009年以后的两年中,我因一直在生病,没有去看望过他。2011年1月下旬,我病情稍好后准备春节前再去看望洛风同志,于是给他的家里打电话,没想到他的家人告诉我,洛风同志已于一个月前  相似文献   

9.
追忆纪卓如     
蔡祥斌 《新闻前哨》2014,(10):86-86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名记者纪卓如同志,静静地走了。按照他生前的意愿,丧事从简,连骨灰也没有留下,只给他的亲友、他昔日的老同事、老部下留下不尽的哀思与怀念。纪卓如同志是广播记者的楷模。1984年夏天,又一批年轻同志加入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行列。为使这批新鲜血液尽快成长,台里专门举办了青年记者学习班,邀请纪卓如同志给年轻同行讲课。  相似文献   

10.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  相似文献   

11.
谈编辑学三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杲 《编辑之友》2010,(12):87-89
振铎同志的著作<编辑学理与媒体创新>已经出版,我很高兴,这是他对编辑学研究的新奉献.振铎同志鼓励我为之写几句话. 我和振铎同志在中国编辑学会同事多年,对他研究编辑学的刻苦治学精神,我一直深为敬佩.他的著述甚丰,全面涉及我做不到.我选振铎同志提出的编辑学三原理,说一点读后感吧.  相似文献   

12.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我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活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焦裕禄同志真正不愧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心中只有党,只有人民,没有半点私心杂念。他以党的事业为生命,以人民的利益为生命。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党为人民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平时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生命危在旦夕,他所思所想的,仍然是兰考人民的命运。他为党为人民战斗到死,操劳到死。他“掏尽红心为人民”,在他身上闪现着我们共产党人最高尚的品德。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将永远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活学活用毛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同志,大都清楚,鲁迅先生做为中国文学的泰斗,他的杂文创作颇丰。而有不少同志却为他没有留下“鸿篇巨制”而惋惜。其实,鲁迅生前并非没有写作“鸿篇巨制”的打算。据冯雪峰同志回忆,他曾计划写一部关于中国四代知  相似文献   

14.
莫远人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 远人同志与我相识于四十年代后期,解放后,大部分的时间工作在一个单位。他为人忠诚,忠诚于同志,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党的事业。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他住院的第一天去看他,他交给我一份《关于乡镇企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报告》初稿,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15.
边春光同志是我国出版战线上一位老战士、老领导。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多数同志都叫他“老边同志”。这个极其平常的称呼,透着人们对他的敬重和亲和。我这里记叙的仅仅是他1983年在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抓与出书质量有关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6.
正1949年5月30日,上海解放仅3天时间。深夜,日理万机的陈毅市长突然接到中共中央情报部代部长李克农发来的密电,恳请他帮忙火速寻找一位名叫李静安的同志。说这位同志对于他而言极为重要,如活着一定要安排可靠的同志,火速把他护送到北平;如牺牲了,望尽可能找到他的遗体……  相似文献   

17.
卞峰煜同志是全国档案战线上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通过学习卞峰煜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结合杨浦档案工作实际,主要谈谈以下三点体会:一、向卞峰煜同志学习,关键要学他的好精神、好作风、好品德提倡以卞峰煜同志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的好精神、好思想、好品德。学习他的好精神.  相似文献   

18.
潘梓年同志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初期,一直担任《新华日报》社长,我们和他一起工作了9年多的时间。他是《新华日报》同志敬重的领导人,也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报馆全体同志曾撰文祝贺,表示要学习他“坚贞不拔的革命操守,严谨谦和的学者态度,奋斗不懈的苦干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9.
姜椿芳同志逝世了,我沉思往事。椿芳同志是我敬爱的师长.这里有崇仰和私淑.也有身蒙其教。我在人生历程上的几个段落,都为他的教泽所被。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办了华东新闻学院讲习班,我作为年青的旧报人参加这所革命学校学习。院长是名记者恽逸群同志,他聘请了新闻界知名人士范长江、夏衍、冯定、王芸生等同志到校讲课。教师名单中就有椿芳同志。那时他是时代出版社社长、《时代》周刊主编,他讲“联共党史”  相似文献   

20.
10月下旬起姜椿芳同志病情加重,社内有些同志见着我,以为我会有所了解而问我:“姜老病情究竟如何?”,出差上海分社也有多位同志问及,使我感到不少同志真切挂念着姜老.12月12日我回京到社,有同志告,按姜老病势,不得不酝酿他身后的悼词,我一听之下忍不住一阵心酸,不意已到此地步,可是仍没有意料到他竟会走得如此之快,17日就去世了. 姜椿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是他坚强的事业心,是他对中国大百科全书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