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大纲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会其精神,有助于我们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我们对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的准确把握,对于澄清思想、转变观点、改革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陆少玉 《广西教育》2013,(13):31-3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一是教师的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二是挖掘文本的人文思想。语文教师要让人文思想浸润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或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怀,或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文质兼美,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正  相似文献   

3.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汉语母语教学中的概念,其本体是以文化素材体现人文精神的口语和书面语。人文是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化素材,人文性是人文蕴含的精神内涵。明确语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语文与人文及人文性的关系,对于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材编纂和语文教育政策的研制具有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是进行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利用好语文教材,仔细品味,透悟人文素养 新编后的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中规定注重文化、人性的熏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由此可见,人文性是新编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语文课本中佳作连篇,几乎每篇都包含着人文精神,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发挥,把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熏陶,日积月累,无疑会逐步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属于人文教育,能产生人文力量,培养人文素质。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吸取精神营养,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升气质。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孔凡权 《考试周刊》2013,(98):11-1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语文教材大多是由充满人文气氛的篇章组成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经典文章的人文性进行挖掘,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如此,教育教学才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与语文新课改的精神相比.当前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从树立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四个方面入手,一点一滴,熏陶、感染、渗透、感化.  相似文献   

9.
论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正式颁布的新误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观念、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从教师、教材、学生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这种人的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动态关系中,应该具有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并体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人之初,性本善。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材,正体现这一人文因素。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挖掘蕴藏的人性化素材,对学生渗透相应的人文教育,让语文教材中的人性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1.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大纲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会其精神,有助于我们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我们对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的准确把握,对于澄清思想、转变观点、改革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一、人文素质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思想”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意在强调这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理解“语文素质”呢?人教社赵晓非在《新时代、新教材、新观念》一文(《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之一.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不少语文教师却只看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严重地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以至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教师要统一思想,强化人文教育的意识;以文本为基础,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利用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还要转变观念,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颜龙 《湖南教育》2003,(10):46-46
一、具备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前提。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体现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并以此激发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性格特征、思想风貌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完善人格。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最大限度内的和谐发展,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人格修养的完善。信息时代、网络文化似乎正在改写人类生存的精神状态,真实的世界和虚拟的现实之间,人的信仰、理性、情感、道德与价值观念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和挑战。因此,找回语文教育失落了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教育部 2 0 0 0年 3月正式颁布的新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观念、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 ,从教师、教材、学生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这种人的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动态关系中 ,应该具有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并体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内涵,然后从把握住中学语文学科属性,了解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以生为本,把学生的思想培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关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容,合理运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视以情动人四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具有广泛深厚的人文内涵,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的任务,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的最佳蓝本,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的快乐,展示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语文教学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高职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它要求高职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优化学生的人文环境及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折射出的是写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写作教学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作文教学中,多一点人文关怀,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高职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相关策略,提出了关于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培养职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实施人文化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资源,延伸人文教育;创建高职语文教学的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