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报刊之友》2011,(12):111-111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宣讲团成员柳斌杰11月17日表示,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主力军,大约占60%,整体发展呈现一种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当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为3.48%,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作为占据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主力军——新闻出版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产业部门和重要力量。文章利用2006—2012年图书出版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对图书出版产业的总量、结构与速度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得出近些年来,特别是"十二五"初期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为图书出版产业乃至整个新闻出版产业的又好又快的平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2012,(2):74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表示,初步统计,2011年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据介绍,去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挥文化产业主力军作用,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柯维 《中国编辑》2012,(4):9-11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从《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新闻出版产业继续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并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出版品种数量持续增长,主流出版物持续畅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新媒体新业态亮点纷呈,新闻出版产业转型加速;走出去战略成效明显,民营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姜军 《传媒》2012,(9):12-13
正不久前刚刚公布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818.9亿元,增加值320.2亿元,利润总额98.6亿元,且这三个数字较前一年度均有所提高。我们不能因为数据就盲目乐观,但至少我们应该相信报业仍处在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从宏观上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所谓支柱性产业,即要占到GDP的5%~6%,而新闻出版在文化产业中占了70%左右的比重。可见,置身其间的报业仍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2,(13):4
正柳斌杰: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希望加强国际合作中英数字出版论坛17日在伦敦书展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并呼吁同行加强国际合作。他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新兴产业发展,为加快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数字出版总产值要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25%的奋斗目标。为此,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7.
范卫平 《中国出版》2012,(15):10-13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新闻出版全行业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三加快一加强"的要求,大力实施"十二五"规划,新闻出版产业呈现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开了好局、起了好步。《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呈现新成效,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又将面临新起点。下面,仅就有关《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15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个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出版要闻     
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深圳召开5月13日,由中宣部主办的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深圳召开。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座谈会并发言。柳斌杰表示,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新闻出版总署正在抓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养新型的市场主体、发展主体和管理主体。新闻出版行业计划扶持10家出版集团、6家发行集团、20家印刷复制集团、35家报业集团和  相似文献   

9.
一、报业发展态势1.产业态势。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第四大支柱的发展国策已经确立,前景广阔。国外文化产业经济发达。美国作为文化产业强国,在前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占全球文化企业的50%,文化市场消费1997年为350亿美元,2004年为500亿美元。英国文化产业产值为600亿美元,占GDP11%。德、日、法、韩等国文化产业比重都很高。  相似文献   

10.
资讯     
《传媒》2006,(10)
管理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业前景看好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5年全国出版图书222473种,品种增长6.8%,定价总金额增长6.6%。新闻出版总署于永湛副署长透露,中国图书报刊出版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出版、印刷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GDP比重不断上升,出版业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为看好的行业之一。但是,中国人均出版物占有量还比较小,而且出版业在国际出版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还很小,影响力也不大,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不是很强。新闻出版总署不会使新华社成为外电领域垄断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国务…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7月26日,中国版本图书馆(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举办了中国版本图书馆建馆60周年庆祝会暨事业发展论坛。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近期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抓好新闻出版单位"三改一加强",从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将文化产业上升为支柱产业为重点。由此看出,在大力实施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2012,(2):8-8
据新闻出版总署幸刀步统计,2011年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2011年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发挥文化产业主力军作用,实现了健康陕速发展。(引自新华社1月4日电)  相似文献   

14.
郝振省 《出版参考》2013,(15):15-16
一、印刷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在我国,印刷业是新闻出版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国印刷复制实现营业收入9305.4亿元,较2010年增加1387.2亿元,增长17.5%,占全行业63.9%;增加值2324.9亿元,较2010年增加204.3亿元,增长9.6%,占全行业57.8%。这表明印刷复制业仍然是新闻出版业的支柱产业。2011年印刷业总产出约占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出的20%,印刷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党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1,(21):4
7月8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来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观了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认真听取相关介绍,详细了解数字出版产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后,柳斌杰指出,建立长远、健康的商业模式是数字出版的关键所在,业界需要认真研究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化模式,从而改善整个数字出版产业的生态链条。在总结数字出版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时,柳斌杰充分肯定了国内数字出版企业近年来在各个层面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传媒观点     
柳斌杰:加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辽宁考察新闻出版工作时强调: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要抓好事业发展,多出精品;一方面要抓好产业发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抓住机遇加快推动出版产业发展。要打破过去地域、行政级别对出版资源产业化的界限,进一步加大出版体制改革力度,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改革要提速。  相似文献   

17.
业界短信     
《新闻世界》2009,(8):2-2
新闻出版又好又快发展主攻方向确定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明确了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个主攻方向: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新兴出版产业;加速发展游戏动漫出版产业;重视发展印刷复制业;积极发展新闻出版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8.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他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这期间,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要达到20%,到"十二五"期末全行业实现总产出29 400亿元,实现增加值8 440亿元.此外,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  相似文献   

19.
记者近日从新闻出版总署了解到,2011年,新闻出版各项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坚持走在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巩固发展了思想文化主阵地,当好了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成为了文化产业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出版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局面。随着出版强国战略的推出,出版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的主力军。当前,我国出版产业正站在一个值得期盼的历史转折点上,全球化、数字化、媒介融合……对出版产业而言,都是一个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出版产业跨越式发展,是亟待我们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一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