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考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考辩韩锡曾(浙江省湖州市体委313000)蜚声中外的精武体育会创始人是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此说也不尽然。1983年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先生曾提出异议,并在《上海体育史话》上发表题为《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不是精武会的创始人》的文...  相似文献   

2.
燕野耕夫 《精武》2004,(9):38-40
地处燕赵之地的静海,确是一方神奇的武术胜地,不仅孕育了闻名中外的爱国武术家、"津门大侠"霍元甲,也培养了曾明珠暗投、做过曹锟保镖的武术家刘玉春。二人被称为近代武术界的"常胜将军",前者创办精  相似文献   

3.
韩继明 《武当》2014,(8):64-65
恩师郭铸山先生(1901——1967),原籍河北省吴桥人,人称“郭八卦”。曾寄居天津经商,在天津、济南开设“郭天成”等机器厂,是爱国的企业家,武术家,中医气功养生家,正宗八卦掌第三代名师,德高望重的老一代著名武术家。  相似文献   

4.
迷踪拳之所以能享誉武林、名家辈出,是与其内容丰富、训练方法系统分不开的。静海迷踪拳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山东泰安人孙通所嫡传,由清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而名扬武林。迷踪拳功架舒展大方,劲力十足,内外兼修,手脚并重,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静海地区的迷踪拳既有套路演练内容,又有提高技击水平的单操手。  相似文献   

5.
周汉 《武当》2003,(5):36-36
先哲霍元甲先生创立精 武会,其宏观思想和广阔胸襟实为武术家必需的先决条件,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因地域乡族、社群宗教文化各异,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状态。但内里很多要素如门派之见,正宗正统,嫡传亲授,关门入室等等的传统成见“有”观,因而衍生出很多门派内  相似文献   

6.
传统不灭     
2005年的12月26日,《霍元甲》全球公映。经过了42年的轮回,李连杰终于觉得自己有资格诠释霍元甲这位大侠。李连杰本人也完成了从一名少不更事的武术运动员到武术家的蜕变。化蛹变蝶,他认为自己已经触摸到了武术的真谛,可以在武术的空间自由翻飞。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人,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财富。武术作为国粹,象征着一种民族的精神,更能让人引以为自豪。在中国的武术发展史上,吉万山作为旧中国的武术家之一,与天津的霍元甲、上海的王子平、韩慕侠齐名。在东北,吉万山力挫白俄大力士、怒撕日本人让他表演并募捐的请柬,这些震撼人心的故  相似文献   

8.
霍元甲和李小龙,一位是著名武术家、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一位是一代宗师、闻名世界的电影明星,两人的武学思想和技艺都对后世武术技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在两位武术大师精神的引领下,中国现代武术技击呈现出了融会贯通、兼容并包、回归自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白玉江 《精武》2008,(6):59-59
河北青县盘古武校校长刘连峻自幼习武,多次代表沧州、河北和中国队参赛,武功显赫,屡摘金牌,先后获“国际武术大师”(南武当山),“世界著名武术家”(山西永济)殊荣,被其师傅——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世界四大技击名家之一吴连枝誉为“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功夫之王”、“武之圣者”和“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先后于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的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的李小龙,尽管英年早逝(1973年7月20日),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出版的纪念李小龙的各种杂志、特刊,纷纷泼墨称他为“发挥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然而,人们通常认为李小龙是一位大师,而忽略了  相似文献   

11.
王松涛 《武当》2009,(10):40-41
提起黄飞鸿,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武术家。 其实,史料中真实的黄飞鸿,不但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前不久,笔者到黄飞鸿的家乡旅游,通过走访、查询当地关于黄飞鸿的史料,整理了这篇“还原一个真实的黄飞鸿”。  相似文献   

12.
《精武》2009,(2):60-60
2008年“精武杯”全国民间武术精英邀请赛(哈尔滨赛区)于2008年12月23日在北国冰城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得到黑龙江省武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孙德玉秘书长代表主办单位出席了开闭幕式。赛区活动的成功举办,更得益于“北疆鞭王”张永明先生的组织和联络。同时也得到了《精武》杂志社和黑龙江近百名老武术家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01,(5):70-70
由武林人称“神腿大侠”梁山派掌门人、全国十佳武术教练宋义祥先生著的《梁山功夫》一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集轻功、内功、散打于一体,每日练习半个小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宋义祥先生是与杜心武、霍元甲、李小龙、蔡龙云等十二位从康熙十五年至今运用传统武术击败外国大力士史料较全的十二位武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武德山岳重     
古语有云“武德山岳重,名利草莽轻”,看看中国以往那些成名的武林高手吧!如近代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长江大侠”吕紫剑、“精武英雄”陈真,无不是武艺过人且武德高尚!同样为练武之人为什么他们被人奉为“大  相似文献   

15.
袁康就 《武当》2010,(2):38-39
内家拳应该是近三百年才出现的武术用辞,最早被引用于清初大儒黄宗羲及其子黄百家对王征南拳技之评语。黄宗羲(1610-1695年)是明清之际的经学大师,康熙八年(1669年),他为这位武术家朋友撰写《王征南墓志铭》,不同凡响,后世拳家据此而多有开发。  相似文献   

16.
张景岩 《精武》2006,(7):50-51
看过电影《霍元甲》的人普遍有一种并不很过瘾的感觉,其根本原因在于片中的武术动作设计也像剧情一样有散和滥的嫌疑。一般讲,以反映真人真事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首先要以主人公所练拳种(门派)为背景,映衬其成长为一代豪杰的全过程,而影片《霍元甲》却偏为“不落俗套”而独辟蹊径。影片开始介绍洋人在我国耀武扬威,侮  相似文献   

17.
韩起 《精武》2006,(6):46-47
师与徒的功夫水浒传《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半数以上堪称武术家。是武术家就有崇拜者。只不过,施耐庵对此事的兴趣不大,仅用闲笔提到林冲、宋江、卢俊义、秦明、孙立、薛永、李云、李忠等几个有徒弟的人。即使是闲笔,施耐庵也不愿随便乱写,尽量把师与徒的功夫写得符合真实的武林现象——大师门下不见  相似文献   

18.
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响应敬建“吉万山武术坛”的建议,以缅怀和纪念其为武术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让人们永远铭记霍元甲式的英雄人物。吉万山先生于1903年7月4日出生在河北省献县西高坦村一个武术世家。自幼习武,家教严格。家传少林拳埋伏门,吉万山先生聪明好学,又能吃苦,少年时就已精通了家传埋伏门的全部武功。父亲吉占魁是一位开明的没有门户之见的武术家。为了更好地培养吉万山学习多门派武功,送他到河北武术界赫赫有名的武术家王汝生的门下,学习铁士绵掌拳和形意拳。在王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吉万山的武功进步得很快,几年功夫就成了一位德艺…  相似文献   

19.
武术家是武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是武术历史记忆的承载人。对当前武术家进行口述史研究,可形成民国至新中国以来以人(武术家)为本的历史记录,补充以往武术史写法以事件为主的不足;可建立武术家习武、从武的个人历史资料库,弥补以往武术史文献中关于武术家生活史、思想史等记录的不足;可记录武术家群体关于北京亚运会武术比赛等重要事件的历史记忆。范式研究由国际化正逐步本土化、中国化、学科化,并已进入口述史研究领域。基于范式理论、口述史方法、武术史现状,建构以武术家为中心的口述史研究范式,旨在推进中国武术的口述史研究,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卓 《精武》2008,(12):26-27
霍元甲霍元甲(1869~1910年),字俊卿,祖籍东光县安乐屯,后迁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郊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