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数字电视技术中量化层数目的确定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了“电视学”基本原理与“数字电视技术”基本要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推导,不但物理意义明确.也避免了繁杂的纯数学运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介绍数字电视的概念和标准入手,扼要概括了模拟电视存在的缺陷及数字电视技术在传送方式、视频、音频处理和图像显示上所取得的突破,进而谈及数字电视的优点决定其前途必定光明、模拟电视终将被淘汰的趋势。通过介绍美国、日本、欧洲数字电视的现状及我国的发展状况,展望了数字电视的开发与应用前景,预测“数字化时代”必将带来生活、教育等模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3.
数字电视技术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从数字电视技术的优势,以及数字电视技术交互、高效等特性,来论述数字电视将对现代教育产生积极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模拟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电视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是未来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交互电视概述 交互式电视(ITV,Interactive Television)是一种可以受观众控制的电视。它把电视传播技术与信息技术集于一身,是数字电视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改变了以往传统模拟电视“你播我看”的收视方式,给予用户选择的权利,提供个性化的、综合视音频和数据信息的多媒体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开始进入到高清度电视时代,它以高分辨率的图像、16:9的画面、环绕声的音响,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不断增长的需求。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正获蓬勃发展,美国数字电视广播黄金时间高清节目的比例超过了50%。在我国,广电总局将2005年定为“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大力推进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高清电视是数字电视发展的高级阶段,按照北京奥组委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采用高清电视技术转播。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划,我国将于2008年全面推广数字高清电视的地面传输。  相似文献   

6.
数字电视     
张晓宇 《物理教师》2005,26(8):56-57
广电总局在“2015年远景目标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05年,全国将有1/4的电视台开通数字电视节目,2010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的数字化,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播出.目前,北京深圳提出在2005年全面实现数字电视,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从目前情况看,全国数字电视推广势头非常迅猛.专家们  相似文献   

7.
陈宗仕 《重庆师专学报》1999,18(1):89-91,94
本文从电视原理介绍,电视技术发展现状述入手展望未来数字电视新时代,展现了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更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潜能。众所周知,我国是模拟电视消费和生产的世界头号大国,模拟电视数字化的技术革命,是中国电视产业变电视生产大国为强国的重要契机。面对数字电视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我国电视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始终抓住创新这个发展的关键,努力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我国数字技术科研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是我国自主研发数字电视地面传播技术标准的重要基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杨知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终于研发出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技术,为实现我国数字电视传输自主标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体感技术、Leap Motion体感控制器、交互式数字电视节目三个部分进行文献综述,发现主流的体感交互技术具有硬件限制和交互式数字电视节目缺乏适合的技术支持的问题,提出Leap Motion体感技术与交互式数字电视节目相结合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和相关能力的研究假设,采用Leap Motion体感交互装置作为支撑,以人机交互理论为基础,从用户因素、硬件因素、软件因素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交互式数字电视节目的设计、开发,以《电视摄像构图》交互式数字电视节目为研究个案,应用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的教学过程,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Leap Motion体感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创作能力。通过前后测测验卷验证学习质量、单向量表验证学习兴趣、双向量表验证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创作能力,经过t检验和F检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本研究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是电视制作设备的方向孙宁,许林数字电视是一门新兴技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猛,目前已有各种数字电视设备相继问世。数字电视设备不仅具有比模拟设备更多的功能,而且以更高的质量进入了传统的模拟设备市场。电视设备数字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由于数字技术具...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模拟电视消费和生产的世界头号大国。面对数字电视技术革命浪潮和我国电视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如何实现自主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业已成为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信研院数字电视中心首席科学家杨知行,运用最新的时变系统框架理论和软硬件平台循环验证的实验方法,原创性提出时域同步的正交频分复用数字传输技术(TDS-OFDM),获得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他领导团队研制的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传输系统(DMB-T),实现了快速稳健的同步和信道估计,多项技术性能指标优于国际现有标准,TDS-OFDM成为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国家强制标准的技术和产权基础,为创新中国数字电视技术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模拟传输发射设备传送数字电视的改造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利用模拟电视设备传输数字电视节目的可行性,通过改造实例,介绍模拟电视传输发射设备传送数字电视的改造方法,并通过试验对模拟电视设备传输数字电视做定量分析,验证了模拟电视设备传输数字电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数字电视,是指发射、传输、接收全过程都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技术。进一步说,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A/C转换、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信号,经空间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机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C/A转换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由于数字电视传送的是数字脉冲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因此电视机可接收到高清晰度、更逼真的图象和更动听、富有立体感的伴音;并且数字电视应用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因而可以进行双向信息传输,赋予电视许多新的功能:包括节目点播、浏览Internet、发送电子邮件、实现网上购物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家电;数字电视还可以与计算机融合而构成一类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不久的未来,数字电视必定一强有力的优势替代我国当前的PAL模拟电视。数字电视信号必须由数字电视机来接收。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所谓的数字电视机或数码电视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数字电视机。它只不过是在电视机内部部分电路中采用了多种数字化处理技术,真正的数字电视机内部电路应全部采用数字处理电路。另外,现在的数字收费电视虽然也具有数字...  相似文献   

14.
吴昊 《华章》2013,(14)
电视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地享受,尤其是随着数字电视技术在欧洲的兴起,我国的电视发展也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不同于以往的家用电视机,信号的处理过程、传送过程等是需要利用数字线号的,其传送过程可以利用有线电缆或者无线广播。而本文结合我国电视行业当前发展的现状,探讨了我国数字电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球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政府已经确定广播电视数字化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03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数字电视;第二步,在2005年底我国发射直播卫星后,开展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同时开始试播地面数字电视(该卫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电数字电视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的移动接收技术日趋成熟,ATSC、DVB、ISDB以及我国正在制定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都把移动接收问题考虑在内,使得数字车载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可能。并且随着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车载移动数字电视必将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电视传播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电视传媒面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挑战。本文阐述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发展状况,探讨了信息时代电视传播在体制、受众、媒介、内容等方面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的电视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电视技术的发展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本主要介绍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及卫星直播电视等电视技术的新发展,并就其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在Word2000应用中,我们常常利用“替换”功能来完成一般文字的查找替换。例将文档中所有的“电视”替换成“数字电视”。其实利用“替换”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还能完成更多更复杂的替换操作。比如查找和替换文字的格式、段落标记、分页符等等。  相似文献   

20.
学院学人     
《巢湖学院学报》2007,9(3):F0002-F0002
鲁业频教授安徽巢湖市人,198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2002——2003年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访问学者。出版《数字电视基础》和《数字电视技术》著作两部,在《电视技术》、《广播与电视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通信学报》及《中国图像图形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讲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