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夫之的诗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抒情诗,情景关系在其诗论中占据了中心的位置。王夫之从中国古典诗学只强调“触物以起情”的单向联系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强调了情与景之间互相触发和互相依存关系,从而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作为诗歌意境美的最高要求。他对情景关系的论述大大超越了前人的理论,从而将中国古典抒情诗创作规律的美学研究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2.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境界”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品词立论的主要标准。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真”、“隔”、“胸襟”、“气象”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王氏诗歌美学体系。“境界说”本之于其“忧生”与“忧世”并重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概念多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精华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本质上则仍是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受中国传统诗学精神中虚空要素的影响,王夫之诗论的重要范畴"现量",体现出鲜明的时空化的思维特征。"现量"的思想本源于"道"之体用的沉淀和发挥。"现量"之于构思,标举"心目即会",通过突破眼前之景、心中之限的约限,以及主体情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弥散,体现了时空化的构思方式;"现量"之于创作,则强调"通天尽人之怀",实现以宇宙时空整体为依据的生命化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最后一环,清人对“复”的问题的认识,体现出非常强烈的注重回归儒家诗学之正统轨迹的倾向。清人肯定了“复”的价值,但对其弊端亦有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复”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境界说"是王国维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核心,其概念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境界"理论,不仅是王国维个人在诗学方面的艰辛探索而获得的卓越成就,更是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智慧与西方古典哲学结合的美学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情景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诗学则是其集大成。王夫之真正从诗的艺术本体论,从诗学意象和意境的美学高度来论情景,而摈弃前人从诗的格律、句法、章句等角度来论诗歌创作情景问题的传统陋见,从而把情景论提升到中国古代美学和诗学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夫之深刻分析了情景相生的各种审美机制,使之成为一种系统完备的诗学理论,把情景论推向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诗学情景论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是性情论和理气论。性情论明确规定了"情"的内涵,用"性"来约束"情",确立了诗学上的"正情"说,并为"情景论"中的"情"提供了理论支持;理气论则以"理-气-形"的逻辑理路,"理""气"并重,启发了"情景论"的"现量"方法,并赋予了其"神妙""流而无滞"的诗境以哲学深度。对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加以考察,不仅有助于理解哲学家王夫之,也有助于理解文学批评家王夫之,尤其有助于理解兼哲学家与文学批评家于一身的王夫之。  相似文献   

10.
数千年中华大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英哲圣贤,在众多英哲圣贤行列中,有一位以他在“政论、吏论、思论、诗论”方面的丰厚著述、独到地见解而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他就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 王夫之(1616—1692)字而农,号姜斋,学者称为船山先生。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坚强的爱国志士,早年曾亲自参加抗清斗争。中年以后,隐居著述,始终不与清廷合作,临终前自题墓碑云:“明遗臣王夫之墓”;在思想史上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对中国哲学理论有重大建树,创立了具有总结历史意义的博大哲学体系,他既是古代哲学的总结者,又是近代哲学的开启者;在中国诗学史上,他是清初最著名的诗学理论家,他在总结继承优秀诗学传统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新的诗学理论体系;在史论上,坚持进化论,提出了超过前人见解的“理势合一”说。总之,王夫之在“政论”、“史论”、“思论”、“诗论”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仅就“政论”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新发现的王夫之《文选评》批点本成书于康熙二十一年,其《文选》属于“汲古阁毛氏正本”.《文选评》的主要内容为评赋,其批语为王夫之的真迹.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古老的范畴"兴"作了重新的诠释.以往的研究者往往只从审美接受论的角度来解释船山诗学中的"兴"范畴,其实"兴"在王夫之诗学中更具有生成性意义.王夫之认为"兴"生成了主体的创作动机与理想境界,同样生成了诗歌审美意象与形式.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古老的范畴“兴”作了重新的诠释。以往的研究者往往只从审美接受论的角度来解释船山诗学中的“兴”范畴,其实“兴”在王夫之诗学中更具有生成性意义。王夫之认为“兴”生成了主体的创作动机与理想境界,同样生成了诗歌审美意象与形式。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王夫之的诗学思想研究比较薄弱。近20几年来,人们对王夫之诗学思想的研究在体系把握、范畴和命题阐释、方法的运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在诗学理论与美学理论等方面自成一家,具有独特的见解和风格。提到诗学理论,他的诗话作品中选了较多谢灵运的诗歌并加以评点。王夫之在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的观照下,使用哲学的观点来评点谢灵运诗歌,这与文学史上众多诗评家截然不同,其中使用了"势"、"神理"等概念,所以对王夫之的诗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能够拓展谢灵运诗歌接受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是以“意象”为本体论范畴的,在他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姜斋诗话》和他的诗歌批评实践活动中,王夫之通过对“意”和“象”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和梳理,指出了两者在理论上的联系,事实上建立了以“意象”为本体的诗歌审美本体论。本文意在通过对王夫之的诗歌美学思想和诗歌批评实践的文本的解读,澄清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的本体论内涵,明确其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朝鲜朝建立之初至16世纪末主要诗人的汉诗创作,李胄、金净、朴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宗唐先驱。李胄像中国晚唐苦吟诗人一样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和大历诗人平淡清空的诗境传统,其诗歌多写羁愁离恨。金净在继承融合唐代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的诗风,其诗歌题材以写景抒怀、酬答赠别为主。朴淳将盛唐王孟的淡远清新及中唐元白的平易浅切融于一已,诗风清新淡远,其抒怀写景之作尤佳。  相似文献   

18.
诗歌理论的雅俗之辩,由来已久。雅俗批评可以说是诗学批评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本文旨在以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与沈德潜的《古诗源》为主要观照对象,重点关注二人在诗评中对于"雅俗"的阐述,从而提炼出二人的"雅俗观"。  相似文献   

19.
皎然的诗论中关于意境论的建构不仅在唐代诗论中极具代表性,而且在整个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意境理论中,皎然将禅之心境、道之意象、儒之比兴综合起来论诗,对后世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的诗学著作虽然缺乏一个明晰的、逻辑的本文作为载体,但却并非无体系可言,从其诗学著作的内在联系中可以发现其诗学体系的潜在.王船山诗学对诗歌的重要问题是从哲学的高度作出理论阐发,以及不囿于儒家见地论诗.是其思维优势所在.王船山对某些名家名篇的谴责有失偏颇,是他在诗歌批评上的明显失误.究其原因,主要基于船山以儒家的“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及“晋宋风流”的诗艺理想为衡量标尺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