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1,(3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应用型本科建设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南阳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应用实践性强,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文章针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课程特点,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了教学内容,并设计实施了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有教学需求。针对"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设计,探讨了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现代智慧教学工具应用到课程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整合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土方的填筑与压实"教学单位为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单元设计,为高职土建类专业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为课程改革积累经验,实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4.
鲍雅君 《内江科技》2022,(4):155-156+122
本文以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为例,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特点、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与实践。项目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重整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合理安排分配线上线下教学课时,探索不同模式下最佳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SZ学院测绘工程专业2019级、2020级两届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证实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教学质量。随着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与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本科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期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能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探索适宜线上加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霍聪 《科技风》2023,(9):123-12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混合教学模式的兴起,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为目标,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重新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考核方法设计,以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6.
孙莉莉  雷永锋  杨明 《大众科技》2021,23(8):109-111
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被培养对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文章针对高等理工类院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弥补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基于工程应用的课程改革与研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课程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整合课程体系、将工程实例与虚拟仿真结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改进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科竞赛苗子人才等.实践证明,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改善,用人单位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变频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教学分析、教学实施过程、学习资源等方面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分析,说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OBE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教学成果产出理念的,注重教育产出的教育模式。笔者以某应用型转型试点院校中《电路原理》这门电学基础课程中应用OBE教育模式为例,对于专业基础课程中开展成果导向的教学改革与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OBE教学模式在《电路原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课程大纲制订-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持续改进,将"主题词教学法"与信息化技术有效融入了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应用结果得出了OBE教学模式在课程中应用的一般结论,对其他基础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璐 《科技风》2023,(3):130-132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成为趋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利用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构建课程资源、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考核标准,进行“Java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改革尝试。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学习通的“Java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17)
根据《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分析了该课程在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等问题,提出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项目应用为主导,强化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相关建议,由调查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洪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205-205
本文从货币银行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以及教学效果检验方式的设计等四个方面讨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上的教学设计:对货币银行学的客观要求主要体现在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形势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课程内容的延伸性与可复制性,增加现代金融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货币银行学知识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保证教学内容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动态一致。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专业思维模式的形成为本课最终培养目标,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明确教学大纲的层次性,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在教学效果检验方面,要运用课程考试、课堂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立体考察。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1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是理工科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在学生后续学习其他工科课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这门课程的理论复杂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受学时的限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课程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即在倡导网络教学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对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行之有效,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27)
针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食品标准的编写"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托线上课程平台,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新设计和实践,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薛小强 《科技风》2023,(27):111-113
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实现内涵式发展,而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能,随着互联网及终端设备性能的提高与普及,采用“互联网+教育”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在“机械制造基础B”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项目化教学,建立“互联网+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每学期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持续改进该门课程的教学,进一步推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是目前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工作。本文以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为例,展示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移动游戏开发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开展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与移动网络的紧密结合已成必然趋势。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移动网络有效地组织和分配教学资源,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在线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达到了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以《安全用电》课程为例,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的特征,研究了混合教学模式下《安全用电》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相应的教学效果,对解决同类课程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峰 《科教文汇》2020,(13):81-84
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产业高度融合的时代下,近年来教学模式研究和改革的主要方向正聚焦于翻转教学模式。本文以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践”为例,依托互联网平台探讨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确保学生处于自主探究地位,教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完善和优化当前的课程教学模式,丰富“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践”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预期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实践,以初中物理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理课程教学特点,设计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新模式,并提出了相关优化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网络环境下初中基础性课程体系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与推广提供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科技管理》2021,(1):19-22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针对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广谱落地于人类生活但具备人工智能理念与技术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稀缺的迫切现实,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立地顶天"教学理念的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模式。文章在深入分析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将"立地顶天"教学理念融入到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模式,提出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在"立地"教学理念下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探索"顶天"教学理念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并且完善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基于"立地顶天"教学理念的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将从多个方面系统整体的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清晰领域前沿,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自觉利用智能理论及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较高的智能素养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张凯悦 《科教文汇》2024,(4):147-150
本研究以实际总包项目为导向,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研究背景,以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存在的设计问题为出发点,在课程设计上构建“EPC+项目式”教学模式,其中包括“三大时间、四大考查、五大能力、六大训练”。在应用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设计公司、设计师、甲方多方面评价。选取大三下学期公共空间课程作为教学模式课程实践的应用代表课程,在课程评价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得出教学效果“。EPC+项目式”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促进了学习者信息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