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城市社区停车难与停车场车位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停车辅助装置系统。该系统由搬运机器人和升降车库组成,实现机器人自动传输,将承载车辆运送至车库的指定位置,装置智能升降,机器通信等功能。本系统提高了停车效率并解决了停车空间利用率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8)
以智能化时代为背景以及在老年化时代到来和上班一族竞争压力增大的前提下,智能家居时代针对安全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针对老年人出门后时常忘关窗户的情况,可能导致室内出现安全隐患,同时上班一族出差在外也不能很好的监控室内的情况。以STM32为主控制系统,通过远程监控对窗户进行自动开关,去除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让家庭成员能出门后无后顾之忧。该家庭窗户结构设计包括:STM32单片机、网络通讯模块、锁紧装置、接近传感器、主动支架、从动支架、摄像头、电源及手持终端。该装置能利用手机终端对窗户进行远程监视,并通过手机终端让窗户做出相应反应,做到了手持终端对家用窗户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地下车库通风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地下车库CO气体浓度的自动检测和自动调节,同时还可以对地下车库温度进行检测。该系统是基于单片机设计的,并通过RS-485总线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大大提高楼宇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TM32的UPS电池实时检测系统,以达到能一次快速检测多节电池的参数的目的。系统中包括以ARM cortex-M3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STM32作为主控芯片,以及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的输入装置,LCD显示装置,通信装置,信号处理器和以双路高压光耦继电器AQW210配合高速CMOS驱动器MC74HC595组成的快速开关阵列,使得所有的信号接入可控,并使系统能实时采集UPS电池的电压、温度、电池组电压、电流等信息,再通过软件滤波和内置算法的数据处理,最终实现了对电池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对电池健康状态的诊断,从而有效延长电池寿命,辅助提高UPS设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周明 《大众科技》2010,(8):102-102,33
通过对传统地下车库通风系统的弊端分析,阐述地下车库诱导通风的原理、特点。认为诱导通风系统比传统通风系统有许多优越性,更能适应当前地下车库通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8):112-112
<正>两项专利申请号:200920010064.4 200930010011.8该折叠便携自行车车架为一筐形结构,蓄电池组水平地置在车架的底部,蓄电池组的上方设有盖板,盖板靠近车前部的位置设有圆孔,车把立杆与前叉杆之间设有可伸缩活动连接装置,车把立杆上部设有一短管状凸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Cortex M3内核ARM)微控制器的绿激光手术仪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VET6为核心控制芯片,并采用一颗STM32F101C6T6作为辅助控制芯片,实现绿激光器系统的控制及监测。临床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低层建筑,在设计时就会增加地下车库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降低了对地面土地资源的消耗,而且地下空间温度恒定,作为车库非常合适,但是地下车库也有很多劣势,比如发生火灾时,因为烟雾不能迅速的排除,所以能见度非常低,给消防灭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通过对地下车库火灾过程的分析,进而探讨了其消防措施,希望能够为更好的做好地下车库的消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车库设计在居住区的分析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够使得车库的结构设计更加人性化,而且还能使得地下车库的设计体系得到相应的优化。本文主要针对地下车库设计在居住区的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2)
为了能在石墨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实验中,有效的控制淋洗液的流量,流速等参数,以STM32F103ZET6单片机为核心设置了一套实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增压泵,蠕动泵,淋洗柱组成,利用Keil UVision5程序编写。该装置具有体积小,方便维护,噪声小,无污染,可正反向输送淋洗液等优点。对石墨烯的有关实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6)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城市空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城市地下空间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虽然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内部环境却稍显落后。本文以城市地下空间暖通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其排风节能为重点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节能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中系统基于STM32芯片,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用于精确跟踪太阳并收集能量的系统。系统由STM32F103ZET6最小系统、光信号采集转换卡、追踪太阳部分、电压采集等几部分组成。该系统通过光信号采集转换卡感知太阳位置,同时采用跟踪算法增强稳定性,实现精确跟踪。为了便于携带,整体结构设计为可拆卸的装置。选用了大容量的锂电池作为蓄电池,可以极大的解决当前多种数码产品的充电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IEC推荐的电压闪变计算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基于DSP与STM32双处理器的硬件平台设计方案,并在该硬件平台上实现电压闪变值的计算与显示。该闪变分析仪选择TI公司生产的TMS320F28335作为主要算法计算平台,并以STM32平台作为显示终端,可以充分利用DSP在高速算法方面的优势以及STM32出色的实时性、低功耗等优越性能,实现电压闪变值的快速计算与输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基本接口芯片的学习需求,以STM32的最小系统为核心设计了虚拟数字接口芯片系统。该系统通过在指定的引脚上提供对应接口芯片的电气特性,实现对特定芯片的仿真。同时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硬件主要构成,并采用C语言实现对用户操作指令的响应。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并对开展以STM32为核心的单片机工程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康伟  王健  钟波 《大众科技》2012,(5):1-3,24
系统以 Cortex-M3为内核的 STM32单片机来控制 GSM 模块及热释电传感器模块,并应用于家庭防盗报警系统中.SIM900A 模块是一款尺寸紧凑的 GSM/GPRS 模块,能支持中文短信息,该模块集射频电路和基带于一体,向用户提供标准的 AT命令接口.STM32单片机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红外专用芯片 BISS0001设计的人体传感模块能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出来自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输出.结合以上芯片,附加扬声器报警可达到家庭智能防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人们在夜间由于心率呼吸监测不当而骤停死亡的事件的发生率,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夜间心率呼吸监测床垫。该设计以STM32F103为控制核心,通过心率检测模块和陶瓷压电传感器实现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检测。该设计同时搭配了温湿度传感器以达到节能和稳定数据的作用。该设计能够在夜间对使用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其异常的情况下实现声光报警,为心血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预测以及夜间人们的生命安全防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对全向移动平台的远程遥控及运动状态的监控,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设计了基于STM32与WiFi模块的通信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以STM32作为底层运动控制核心,增设以JS7628模块为核心的WiFi模块,其中STM32与WiFi之间通过RS232串口实现数据传输,编写了上位机PC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最后完成了全部程序的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移动平台的远程遥控以及运行状态的监控。  相似文献   

18.
馈线终端单元(FTU)作为馈线自动化的基础控制单元,当故障发生时,能迅速采集故障信息,向主站上报故障中的遥信变位信息,根据主站发送的遥控指令,实现故障隔离,恢复供电。本文开发了一套配网自动化信息工程实验系统,该系统由模拟主站和FTU实验装置构成。FTU实验装置带嵌入式操作系统,配有液晶显示屏,能够显示报文信息,并支持菜单操作;能模拟配网主站SCADA及数据库的功能;能完全实现FTU的三遥功能,能在FTU及配网主站展示通信报文信息。本实验装置模拟FTU功能,主要研究了IEC60870-5-104规约在基于STM32F4开发板的FTU上UCOS-III中的实现。通过模拟主站与FTU以太网按IEC60870-5-104规约通信,从而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大量的废弃矿井且多数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利用率很低,结合目前压缩空气蓄能电站储气设施建设不足造成压缩空气蓄能电站发展缓慢的现状,以废弃矿井地下空间作为蓄能电站储气设施。在地下空间合理位置布置瓦斯抽取装置与储水槽保证储气空间安全,储气空间增加了恒温加热装置用以提高蓄能电站的工作效率。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智能小车综合利用传感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体系结构设计等多项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也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该智能小车以STM3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采用红外对管和超声波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使小车能按预定的轨道稳定行驶,能正确地识别路径、避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