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考点梳理 本单元包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共十二节内容。根据2002年版《教学大纲》和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第一章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第四节“宗教改革”;第二蕈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不在考试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2002年4月制订的《历史教学大纲》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调整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该部分中所包含的海关总税务司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害.不属于“经济势力入侵”。因此.对于《大纲》所规定的不列入考试范围的条目。其内涵与教材题目相近的节、目不尽相同的情况。也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本单元复习的重点是:凡赛尔-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扩张。绥靖政策。考查主要侧重于对具体历史概念和知识点的考查。本单元与其他历史时期综合联系的题目较多。特别是有关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在教学中是重点,但高考单独在这个点上命题,难度不好把握。《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是这样规定的: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2)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个子目的写法与现行统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的三级标题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在“一纲一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考试大纲一套教材)的情况下,这两节的文字、图片、地图等内容都在命题的范围内。从命题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依据新公布的《历史教学大纲》.该部分内容中的“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本单元内容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60至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从近年高考试卷来看.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和问答题形式出现.材料解析题较少,考查的知识点则涉及面较广:从能力要求方面看,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重视对历史事件共时态相互联系的考查:以及在新情境下应用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6.
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该部分中“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西欧国家的殖民地扩张、16至18世纪的亚洲”三部分内容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不必关注这些内容。复习重点应放在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包括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后)和欧洲启蒙运动上。  相似文献   

7.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本单元中“亚非的解放运动”一节作为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命题率较高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等内容上。因为对这两个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涉及了多项学科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考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从1992年起每年都颁布的《考试说明》于2 0 0 4年起改称为《考试大纲》。2 0 0 4年《考试大纲》(文科·新课程版)中,历史学科的考试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今年《考试大纲》继续删除的内容根据教育部2 0 0 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 ,2 0 0 4年《考试大纲》仍将《教学大纲》不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删除。1.继续删除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的时代”,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第二章第二节“两汉的统治”,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包含《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3、4章内容。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一节为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本单元内容富有时代感、现实感.许多知识与当今国际热点问题相关。因此。历来高考命题频率较高。命题形式也涉及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2002年4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把本单元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两节内容作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却属于考试范围之内。显然。如果对前者没有起码的了解。就不能理解什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根本不可能对有关后者的问题作答。因此。这些未被列入考试范围的历史概念也应引起考生的注意。对于本单元的复习。既要宏观上整理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明确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性。明确这一历史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又要从微观上具体掌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习》2005,(9):9-9
本栏要求按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分析统一教材中的相应内容。高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教学大纲。在“一纲一本”的情况下,命题只能依据现行人教版统一教科书。因此,凡是“考试范围”列的纲目,具体内容都对应教材。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份修订并经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新教材。把“两汉的统治”、“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两节作为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新的《教学大纲》则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因此,不必过分关注这些内容。本单元也是高考考查较为频繁的单元.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复习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分析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如皇帝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2.对于一些政治现象。既要宏观掌握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也要注意分析其原因。3.注意培养把握历史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能力。如暴政导致秦亡。吸取教训则汉兴。4.运用比较法比较历史事件及现象。把握其共性与个性。揭示其规律。5.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3.
《考试大纲》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只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文艺复兴”列入考试范围。这两节的内容较多,主次难分,考试范围只列到二级目,复习中如何处理需认真研究。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早期殖民活动对应教材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的黑体小标题。在教科书的叙述中,史实部分有:1500年,巴西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6世纪初,葡萄牙占领马六甲;1517年,葡萄牙人开始与中国通商;1553年,葡萄牙人用行贿手段入居中国澳门;至16世纪中期,除巴西外,中南美洲全部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也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世界近代史…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2年4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本单元中“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夏、商、西周的文化”两节为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考生不必过分关注这些问题。整个先秦部分的历史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复现率极高。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因素。形成发展前进的历史观。2.认识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生产和政治生活的必然反映。如科技与生产关系、百家争鸣等。3.从人类文明演变的角度看历史。即文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十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三小节中提到:“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具体包括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在“同盟会成立、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以及辛亥革命社会背景与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之间存在共时态相互联系。这种情况考生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本单元中“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一节列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本节考生不必关注。复习本单元要把握三条基本线索:1.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旧军阀的统治。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2.中共从参加革命到领导革命.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3.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华侵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转化。国共两党由武装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本单元所有内容向来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同时.本单元内容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价值也异常重要.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内容,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清朝政局的变化。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内容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对此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1.结合《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结合《考试说明》”,就是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要点和细则,逐点复习和整理教材知识。“全面”,既要事无巨细,一览无余,更要突出重点、难点。为了解决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可以采取下列四个步骤复习。①引导学生按主题(或单元)、课、节的顺序通读教材,边阅读边拟要点,并领会掌握,尤其对难记的部分和重点问题要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一、结合《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结合《考试说明》”,就是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要点和细则,逐章逐节复习和整理教材知识。“全面”是指既要事无巨细,一览无余,更要突出重点,并做到深入具体地复习。从教材知识来说,要分类掌握以下知识:教材明确标示或我们在理解上可以认定的“世界之最”、“中国第一”的地理事实;具有典型特点、特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重要的社会、经济、环保建设成就等。二、把握学习地理核心能力所在,培养地图技能地图是学习掌握地理的基本工具,其基础知识无非就是方向、比例尺、图例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