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救助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在经济助困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体现在贫困生群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心里贫困”现象突出,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努力让这些特殊的学生摆脱“心理贫困”困扰,是目前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的贫困大学生数量相当大。除了经济困难,贫困还给大学生带来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贫困大学生面临的非物质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这引发了对我国当前高校贫困生救助机制的反思。我国传统的社会救助概念比较强调救助的物质性、经济性,但仅有物质上的帮扶还远远不能解决贫困生面临的问题,如果那些非物质的支持没有跟上,如素质能力较低、社会关系和情感上的体验不良等,就会导致贫困生不能善加利用物质方面的支持。因此,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通过各类物质资助和非物质方面的相应服务,使贫困大学生得到充分有效的支持和救助。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帮扶与救助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贫困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开展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的支持,应涵盖生理、心理、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本文尝试从社会状态、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状况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生的现状,针对现有高校贫困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求进一步探索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每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本文主要从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伦理现状分析、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伦理关怀的方式和当前对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采取的救助途径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面临着地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复合压力,通过"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等项目运作及其效果分析,可以看到西北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方式的创新方向,引发关于西部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问题方式转变、制度建设、资源整合、氛围营造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陆茵垠 《文教资料》2011,(19):220-22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困力度也日益加大,虽然有的贫困生感恩品质良好,能对国家、社会和学校报以感恩的心,但仍然有不少受助学生态度冷漠、感情麻木,很少表现出感恩意识,甚至出现了"高消费"的行为。因此,我们的贫困生救助政策与感恩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问题,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这项工作富有实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的方式有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学校救助等。这些救助使众多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但是在救助中,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救助体系、企业救助的方式、大学生自救、对贫困生的资格审查、助学贷款的担保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本着既重视贫困大学生的现实又减轻高校负担的原则,鼓励贫困大学生自救,探索从根本上能够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建立的"奖免补助贷"五位一体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体系,在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发展多种助学模式,改革与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体系,逐步实现高校贫困大学生动态数据管理,进而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冯舒洁 《文教资料》2014,(24):112-114
我国目前实行了以“奖、贷、助、免、补、减”为主的针对贫困高校大学生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做好贫困大学生资格认定工作是这一系列政策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我国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对高校贫困在校大学生实行生源地与院系共同管理,实现贫困生档案动态化、常态化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外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大学生逐渐凸现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由单一经济贫困转化为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困生.事实上,仅靠经济救助很难从根本上有效遏止这一转化过程,要解决高校教育中的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与经济资助体系相结合的"贫困心理"干预体系,使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入手,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难,筹集资助款难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建设难等问题。认为有效开展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强化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各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的方式和广开助学渠道等对策将会增强高校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调查表明,贫困生对资助(尤其是经济资助)的依赖明显大于非贫困生;除奖学金外,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机会也明显大于非贫困生。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贫困生未获得资助,而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非贫困生获得奖学金以外的经济资助。为提高资助效益,需为最有需求的贫困生提供最需要的帮助。为此,要把握好贫困生的资格与准入问题,要及时了解贫困生的需求与变化并关注其非经济需求。要建立多元的监督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科研导师制:文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导师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核心任务的教育模式。当前高校文科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反映出本科生的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低下的问题相当突出;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对解决时下文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社会、学校在物质方面给予了贫困生极大的帮助,但是在管理制度、思想、心理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着盲点。本文从管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高校贫困生管理问题,并在制度完善、观念创新、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方面探讨解决的方法,从而使贫困生在物质、心理上双脱贫,使贫困生的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化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调查表明,贫困生对资助(尤其是经济资助)的依赖明显大于非贫困生;除奖学金外,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机会也明显大于非贫困生。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贫困生未获得资助,而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非贫困生获得奖学金以外的经济资助。为提高资助效益,需为最有需求的贫困生提供最需要的帮助。为此,要把握好贫困生的资格与准入问题,要及时了解贫困生的需求与变化并关注其非经济需求,要建立多元的监督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来,贫困生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虽可以解决物质之需,但不能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和能力等方面的贫困问题。高校要以经济资助为起点,以心理扶持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不断创新贫困生资助模式,从而提高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助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正确认识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应改变重经济扶持轻人文关怀、重学业关心轻就业指导、重心理疏导轻思想教育、重学校扶助轻社会参与等一些片面认识和做法;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必须做到"四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群体也在膨胀。2007年党和政府建立了我国高校学生新资助体系,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但在新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诚信问题,突出表现为诚信缺失。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其树立起良好的诚信意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贫困问题不仅是物质问题,贫困会对大学生心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在对贫困学生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扶贫。勤工助学对高校贫困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焦虑心理,锻炼贫困学生交往能力、消除心理闭锁,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消除贫困生的偏激心理等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