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闻文摘     
报纸与书刊的界限被打破 书、报、刊三者在商品层面与市场层面本是相近相通的,可是,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使得书、报、刊壁垒森严,井水不犯河水,有不少清规戒律,报馆不得印书刊、书刊社不得出报纸等等。但是在市场的潮流推动下,书报刊的从业者日益发现,过去那些限制是极不合理的。于是就有了创造发明,出现了以书代刊、报纸编书、报型杂志、杂志化报纸。在北京的书店与报刊摊上,仅以书代刊就有十几种,而报纸把刊发过的内容集中编成图书,也成为定例。与此同时,报纸与杂志的界限与定义,已经被前卫先行者打破,原先是报的偏要装订成杂…  相似文献   

2.
河北报纸70种,能闯华夏两三家,而《书刊报》则以清新隽永的芳姿走进全国自费市场。《书刊报》确实办成了文化品位高、理性色彩浓、涵盖领域广、读者层面大并跨出河北走向全国的优秀报纸。  相似文献   

3.
淄博鲁中晨报印务有限公司是以报纸印刷为主.书刊、杂志印刷及装订为辅的综合性股份制印刷企业。现企业共有职工90人.厂房近4000平方米,平张纸及轮转印刷机数十组,主要的印刷品有《鲁中晨报》、《齐鲁晚报》、《山东大学报》、《石油大学报》、《青岛广播电视报》、《东营广播电视报》等40多家报纸及杂志.现在企业无论从印刷的质量还是印刷的数量来说,都已成为淄博Ep,~J行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4.
淄博鲁中晨报印务有限公司是以报纸印刷为主.书刊、杂志印刷及装订为辅的综合性股份制印刷企业。现企业共有职工90人.厂房近4000^2,平张纸及轮转印刷机数十组。主要的印刷品有《鲁中晨报》、《齐鲁晚报》、《山东大学报》、《石油大学报》、《青岛广播电视报》、《东营广播电视报》等40多种报纸及杂志。企业无论从印刷质量还是印刷数量来说.都已成为淄博印刷行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5.
四年前,石家庄市《书刊报》发行量已经跌到一万来份,现在,《书刊报》不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逆风飞扬,发行量突破十万,从一个外印点增加到全国三个印点,其他事业也蒸蒸日上。《书刊报》的发行经营策略可以用"三化"概括:即整订零售化、零售印点化和印点整订化。整订零售化在一份报纸刚走向市场时,或者一份报纸已经远离市场,又要走向市场时,零售比整订更重要,道理在于,零售对读者而言是主动购买,对报社而言是被动销售;整订反之。因此,报纸编辑部门编辑(生产)出来的报纸(产品)是不是适应读者(市场)的需求,从零售入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整个工作的突破口。就当时的《书刊报》发行部门来说,与其跑出去订几份报纸,还不如跑出去  相似文献   

6.
作为杂志与图书的结合体的杂志书(mook),在进入新千年之后,又有新的发展,为关注“mook”现象的人们带来几许亮色。 自90年代末期以书代刊形式流行以来,市场上已陆续出现影响比较大的《老照片》、《世纪书窗》、《足球之夜》、《万象》、《文学自由谈》等杂志性图书,并且均取得不俗的业绩。在这种形势感召下,2000年以来以这种  相似文献   

7.
“本报”是读者和新闻界对新问世的一些8开“报型刊”的新称呼。它以8开新闻纸外加彩色铜版纸封面装订成册,嫁接了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而开拓市场。目前以《北京电视》周刊、《北京青年》、《卫视周刊》为代表的此类报型刊在北京市场上迅速崛起,吸引了读者的充分“注意”,并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此外类似的还有《广东电视》周刊和《上海电视》周刊及辽宁的《电视朋友》。以北京为例,目前至少有200家以上的报纸在抢占北京的报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本报”为何还能占有一席之地?最主要的就是它找准了市场定位,以特色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末,在报刊界出现了一个新品种—“报型杂志”,也称作“报型刊”、“本儿报”。这种刊物通过嫁接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衔接报纸与杂志的传播理念,以中心城市为地域特征,锐意进入和开拓市场,在报刊市场上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末,在报刊界出现了一个新品种——“报型刊”。它嫁接了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以中心城市为地域特征而异军突起。这是在全国3000多种报纸和杂志激烈竞争与市场分割基本完毕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因此,一开始“报型刊”就以其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具有强烈的市民化、城市化色彩的市场定位,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当今报刊市场上脱颖而出,并形成冲击波。  相似文献   

10.
《市场》报是1979年10月1日创刊的,到今年国庆节,整整五个年头了。我庆贺《市场》报五周岁生日。《市场》报是继《财贸战线》之后又一张专门为市场服务的报纸。中国报纸的历史,是以政治报纸为主的发展史。在旧社会,中国从来没有建立过独立的经济,只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所以中国在当时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独立的市场,当然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市场报纸。  相似文献   

11.
相比新闻正规军而言,专业报越来越难办已是不争的事实。放眼林林总总的报刊市场,成功的专业报可谓屈指可数,大多数是惨淡经营,苦撑危局。创刊近十年的《旅游导报》,尽管曾经红极一时,但相比报业的发展速度,却显得后劲不足。1999年,该报并入国内名刊知音杂志旗下,为我省乃至全国专业报的生存与发展,写下浓重的一笔。本文仅就《旅游导报》依靠盘活新闻专栏、切入读者市场的一些作法,浅谈几点办好专业报的体会,以求教于同行。 一、专业新闻两相宜 报纸要有新闻,专业报也要有新闻。《旅游导报》的专业是旅游业,但我们在新闻定…  相似文献   

12.
邹德浩 《传媒》2000,(1):40-40
中文报纸在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当首推有80多年历史的《醒华报》,但这份老报也从过去的日报变成了如今的月刊。在随后的年月里,台湾、香港以及当地一些商业团体又出资办过《快报》、《城市周刊》、《经济时报》、《晨报》、《大中报》、《大公报》、《侨报》等近百种中文报纸,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办了两年,有的发行了三四期,就因没有读者,无声无息地停刊了,中文报纸真正形成气候,也就是近20年来的事情。目前主导全加中文报纸市场的主要有三份报纸:《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前两份报纸在加发行历史稍  相似文献   

13.
报纸发行面对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国际媒体集团对中国媒体市场的日渐进入,中国媒体市场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其中最先到来的挑战来自发行领域。从2003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允许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市场上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零售业务。根据新出台的《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外国投资者可在中国境内与中国投资者合作建立或者独资建立书、报、刊分销企业,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14.
媒体脸谱     
新政以书代刊出杂志将被禁止5月1日起施行的《图书出版管理规定》中对以书代刊的行为有了约束,第二十八条称图书出版单位不得以一个中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多元媒体和谐共生的时代,报纸、电视、杂志、网络及手机报齐头并进,通过媒体发展的现状来透视未来报业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日益优化的报业结构促使报业集团必须向多媒体集团发展。仅就《农村报》来说,近两年,已从单一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以《农村报》为龙头,一报(《农村报》)、一刊(《新农村》杂志)、一网(乡村网)、一手机报(《农民百事通》)的新型现代农业传媒体系。为此,生产新闻的集中度必将大大提高,人力资源复合性使用、节约采编成本,也是必然趋势。一个新闻工作者如何在新旧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出尽可能高的效率与价值,创造出最大效益的新闻采编成果,是摆在所有新闻人面前的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目前办有16种公开报纸,其中13种为党委机关报,1种为文化生活类报纸,2种为大学校报。兵团目前共办有14种公开期刊,其中一种为党委机关刊。这些报纸是:兵团党委主办的《兵团日报》(维、汉文)、兵团农一师党委主办的《塔里木报》、兵团农二师党委主办的《绿原报》、兵团农三师党  相似文献   

17.
《字林沪报》(原名《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清光绪23年11月1日)增出附张《消闲报》,这就是我国报纸出版的第一个副刊。除刊登少量广告外,主要内容是一些游戏文章、生活小品,它以报纸附张的形式出现,与后来副刊印入原报正张者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19.
专门报道经济,市场新闻的报纸《市场》报,十月一日同读者见面了。这是个八开、十六个版的彩色小报。在创刊号上,登了七十条新闻,九幅照片,一幅漫画,二十九幅广告。有新产品、新情况、新经验的介绍,有商品知识,有批评建议,也有征购、待聘、寻物的社会服务栏。《市场》报是报纸,又是杂志和画报;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些大胆的革新。有些同志一说办报,就要办大报、日报,好象不这样,就不够身份。大报大办,往往共性  相似文献   

20.
把美术编辑称之为报纸的美容师,确实形象。一张报纸的“仪表”能否给人以美感,与美术编辑的“梳妆打扮”是分不开的。正像人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仪表美一样,随着报纸的发展,也越来越讲求版面的形式美了。纵观国内报纸不难看出,《新闻出版报》《楚天周末》等报的报头,新颖别致,有强烈的现代感;《现代人报》《羊城晚报》等南方一些城市报纸的版式,点、线、面的大胆应用,形成了鲜明的个性,而那些装饰性的插图和刊头等,赋予情趣,体现出形式美和时代感。事实说明,一个形式美的报纸,能以它的直观性争得读者的第一视觉、第一印象,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