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4年6月,冯玉祥以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会长身份,第二次来到素有"银窝窝"之称的自贡,并亲自主持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从6月26日至7月22日,在爱国心的驱使下,在冯玉祥崇高威望及"大声疾呼"下,在自贡市节约献金分会的精心组织下,贡井盐场各界的爱国热情犹如火山喷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如火如荼,一时间,"国家兴  相似文献   

2.
抗战后期四川节约献金救国运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将军1943年冬至1944年秋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后期的一件大事。在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各种献金运动中,它的成效是最大的,而且运动完全在四川省范围内进行,突出地表现了四川人民表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1942年冬,冯玉祥途经成都,与当地基督教会的朋友举行谈话会,会后专门开会拟订章程,组成“中国基督徒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成都)分会”,意思是把总会留在重庆。冯玉祥回到重庆后,于1943年1月17日在重庆发起成立中华基督徒节约献金运动全国总会,冯玉祥为理事长。成立组织后,冯玉祥主要依靠自己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和“爱国将军…  相似文献   

3.
陈翔 《四川档案》2005,(5):23-23
冯玉祥将军1943年冬至1944年秋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后期的一件大事。在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各种献金运动中,它的成效是最大的,而且运动完全在四川省范围内进行,突出地表现了四川人民表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1943年10月14日,冯玉祥为了扩大抗日募捐的影响和数额,决定将1942年12月成立的全国基督教节约献金总会更名为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首先在全川发动节约献金运动.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四川内江的爱国热情同全国各地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节约献会运动中,内江人民积极献金抗日的爱斟热情达到了高潮。1944年初,冯玉祥将军亲赴川西、川南一带作动员工作,劝导节约献金。在此期间,冯玉祥到了隆昌、内江和威远三县,历时四十余天,为募集捐款改善前线将上的生活、武器装备等物质条件而不辞劳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给内江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内江各界民众“无论男女老幼,莫不热烈响应,人人自动争先献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牺牲小我伞大我”,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也给冯玉祥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冯玉祥将军不仅在众多的书信中大加赞扬内江人民的爱国热情,还激情满怀写下了《内江人颂》:“山有翠屏,水有沱汀。  相似文献   

6.
在内江市档案馆的陈列室里,有几页书信和一本书尤为引人注目,那是冯玉祥将军就内江节约献金事宜致威远煤矿郭象豫的信和内江市档案馆主编的《内江抗日救亡运动档案史料选编》。值此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再次躬身阅卷,冯玉祥将军当年在内江三县倡导节约献金的情形历历在目:1943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第6个年头,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困难日益加重,致使抗战将士的生活待遇极差。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避寿     
抗战时期,冯玉祥在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但有职无权,冯玉祥自告奋勇担任了国民党要员公馆区歌乐联保保长.冯玉祥以"丘八诗人"自称,写了一首诗:"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寻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冯玉祥还发动"抗日献金运动",亲自到四川各县奔走,劝募黄金,捐输前线.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将军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 ,他不仅以“倒戈将军”闻名于世 ,而且也以“基督将军”斐声海外。然而 ,人们却很少知道 ,他曾经还是一位帮会首领。在转战长城内外的戎马生涯中 ,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他与哥老会这一秘密社会组织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冯玉祥与哥老会最早的联系可追溯到 1915年。是年五月 ,正为复辟帝制而紧锣密鼓作准备的袁世凯调令其亲信陈宦督川。其时 ,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也随陈宦被调入川 ,驻扎在绵阳。四川是哥老会的发源地 ,同时也是匪患泛滥的地方 ,有…  相似文献   

9.
提起爱国名将冯玉祥,几乎无人不晓,近年来关于冯氏家族的传奇故事已有不少。然而,冯玉祥子女中有一位漂泊海外60余载,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却鲜为人知。此人就是冯玉祥的次子——美国著名核子物理专家、机械工业专家和材料力学专家冯洪志先生。 近日,85岁高龄的冯洪志老先生回国探亲,他在大连已故的弟弟冯洪达将军的家里接受了笔者的采访。老  相似文献   

10.
一点订正     
《新闻研究资料》总第十三辑载丁涪海同志《采访将军·诗人冯玉祥》一文称:“冯将军,在光天化日之下,打着灯笼去见蒋介石,讽其反动统治,暗无天日!”此事不确。我曾当面问过冯将军,他称系“举烛”故事之讹传。兹述这段经过如下:1943年夏,我随邓宝珊将军在重庆郊外拜会过冯玉祥将军,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无酒有肴,大盘大碗。临时能备办这样一顿好饭菜,在当时的重庆来说,也是不多见的。邓对冯  相似文献   

11.
1924年10月23日的北京政变,是在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宣告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中国革命运动空前高涨的影响下,由冯玉祥领导发动的。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曾与王承斌在前线会晤,密议倒直。其事冯玉祥日记与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以下简称《史话》),均有记叙而又出入甚大。 据冯玉祥日记:冯所率领的直军第三路军于9月23日由北京出发。24日,抵怀柔。28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应对战时财政危机,达成"节约救国"和"节约建国"的诉求,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节约运动。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经国民参政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节约运动计划大纲》,提出以节约运动增强抗战力量,并为现代国家构建积蓄资本。战时节约运动以节约建国储蓄运动为中心,依托"四行二局"和各级储蓄机构以及党政军系统,国民政府在运动中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的节约储蓄网,向民间社会和海外广泛吸纳资金。作为一场全民动员运动,节约运动得到社会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并取得不小的经济成效。但由于国民政府难以控制国统区的物价膨胀,加之推行方式的不当,使节约运动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13.
陈冠玉 《兰台世界》2012,(13):15-16
冯玉祥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爱国将领,一生满怀爱国热忱,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他勇挑大旗同仇敌忾,直面困局慷慨陈词,处理军务深谋远虑,在我国抗战史上留下了灿烂业绩和辉煌成就。一、同仇敌忾冯玉祥将军是安徽巢县人,早年就曾为  相似文献   

14.
《浙江档案》2005,(5):42-42
蒋介石次子蒋纬国1995年写给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次子冯洪志的亲笔信日前在重庆首次露面。  相似文献   

15.
张鸣  肖蓝 《出版参考》2004,(10):37-37
王怀庆是北洋军中老资格的将军,当曹锟、吴佩孚等人还在家乡吃老米的时候,他已经是北洋军的协统(旅长)了。虽然此公位不过师长,但由于长期担任北京卫戌部队的首长,民国风云,什么事都赶上过,所以在民国史上还算有点知名度。北洋诸将很多有外号,有好听点的,像吴佩孚叫“秀才将军”、冯玉祥叫“基督将军”;也有难听的,比如唐生智叫“和尚将军”、  相似文献   

16.
<正>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军,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冯玉祥一生把坚持不懈的读书活动与追求和平民主、救国救民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老而弥笃。一、刻苦勤奋冯玉祥从小聪敏好学,"以为惟有读书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将军弱冠从军,只在私塾读过一年多书.但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周恩来同志曾赞扬冯玉祥:"先生好读书,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即在治军作战之时,亦多手不释卷,在现在,更是好学不倦,永值得我们效法."①  相似文献   

18.
鸡蛋作稿酬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蒋介石邀冯玉祥将军乘飞机去南京.冯玉祥不肯自己飞走,而把许多朋友抛下,就问蒋要了一条船,同九百多朋友一起乘船返回南京. 冯玉祥在船上创办了一份报纸,名为《民联日报》,由他自任社长,谭平山为编辑,王宠惠为法律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将军,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军和民主人士。冯将军出身贫寒,自幼投淮军习武,可谓戎马一生,但是他一生从没有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可以说他一生与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冯将军从一个晚清的卫兵,北洋军的军官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与他孜孜不倦地读书是分不开的。正如已故周恩来总理在庆贺冯将  相似文献   

20.
蓬莱阁台阶下的南壁上,有一块极为醒目的巨大石刻,上面镌刻着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亲笔手迹--"碧海丹心"四个大字,字大逾尺,每字一石,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