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长江上游是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大小滑坡15万多处,泥石流沟道1万余条。水土流失及其极端表现形式——滑坡、泥石流频繁,常酿成重大灾害,严重影响着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4年3月,宜昌市自立路小学的师生对滑坡后的秭归县沙镇溪千将坪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研究周边地区多次发生滑坡的原因,提出减灾、治理滑坡的新方案,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长江上游是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大小滑坡15万多处。泥石流沟道1万余条。水土流失及其极端表现形式——滑坡、泥石流频繁,常酿成重大灾害,严重影响着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4年3月,宜昌市自立路小学的师生对滑坡后的秭归县沙镇溪千将坪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研究周边地区多次发生滑坡的原因,提出减灾、治理滑坡的新方案。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地是中国地貌类型的重要组成,其自然条件和环境复杂,容易孕育出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多种多样的山地灾害,从而造成大量的危害.华蓥山作为川东地区的重要山地,存在着分布广泛的山地灾害.研究其山地灾害的成因和类型对制定华蓥山地区的山地灾害防治措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时政     
教育部和气象局要求及时向学校发布灾害预警近年来,暴雨、雷电、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未成年学生带来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比较多。为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镇化一个特点就是城市规模原来越大。而我国同时处于世界上2个地质断裂带边缘,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世界上几乎所有类型的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地震、水涝灾害、旱灾、气象灾害还有山地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发生频率高、灾害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对"地质灾害"的要求是: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标准的要求在表述上比较简单,教材编写也比较简单,但就教材本身而言,本节难点比较多,学生理解和接受都不容易。不难得出,如果难点不能突破或突破不彻底,学生遇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问题时,就无从下手,对这类问题就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9.
詹俏  甘淑  杨敏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8):140-143
针对传统测量技术在滑坡监测时的不足,以云南省小江流域大白泥河泥石流沟的一伴生滑坡体为试验对象,利用TLS技术对滑坡体进行两个时期的点云数据采集,经过点云配准、点云滤波等点云数据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点云,在此基础上提取滑坡体地表特征并进行变化检测分析,提出一整套比较直观、全面的滑坡体地表特征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坡度坡向比较、DEM差值比较、剖面线比较检测滑坡体地表特征形变量和形变趋势,对泥石流物源量进行估算,有助于预估泥石流灾害爆发时的危害程度和范围,从而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陈静华  蒋少卿 《新高考》2006,(7):105-108
原理呈现 1.气象灾害主要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2.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核心解读 1.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的高速环剪实验机是一种为研究滑坡、泥石流而研制的科研产品,具有较高自动化处理能力。该文记述了该实验机的基本结构、实验原理和主要特点,并对该实验机的改进和开发作了介绍。该实验机经过改进后能够模拟现场应力条件,再现或者模拟滑坡滑动过程,研究滑动机理,测定相应的强度参数,研究不同条件的剪切特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project in which students designed, constructed and tested a model of an existing early warning system with simulation of debris flow in a context of a landslide. Students also assessed rural community members’ knowledge of this system and subsequently taught them to estimate the time needed for evacuation of the community in the event of a landslide. Participants were fou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a civil engineering programme at a university in Thailand, as well as nine community members and three external evaluators. Results illustrate project and problem-based,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highlight the real-world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nd of hard and soft skills. The discussion raises issues of scalability and feasibility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types of projects in large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classes.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流域地貌发育阶段的定量分析--以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在山区时常爆发,直接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泥石流的成因又复杂,难以做到准确地预测预报.本文以北碚区的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的动能,运用A.N.Strahler的面积-高程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泥石流流域地貌演化阶段,结果表明,泥石流大部分发生在地貌发育的幼年期和壮年期阶段.这一结论希望能为我们防治预报泥石流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考察和对历史文献考证,秦岭少华山北麓特大山崩的地貌特征、发生过程、形成机制的分析可以获得该山崩发生在更加古老的山崩堆积体(阜成山)当中。由于崩塌和原古堰塞湖水的即时下泻,使得山崩土石迅速转变为泥石流,从而形成由南向北纵长的巨大堆积体。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山崩的发生年代,是公元1072年11月3日,即宋神宗熙宁五年九月丙寅日。  相似文献   

15.
东川区是中国泥石流暴发较强烈的地区。沟谷数量多、密度大,致使泥石流活动频繁、破坏严重、防治困难,威胁着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城区后山5条泥石流沟的特征等分析,得出了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便于今后了解该区泥石流的形成,提高对泥石流的防治意识并制定正确有效的修复对策,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visualization test apparatus, centrifuge model tests at 20g were carried out to research the macro and microscopic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arse sand debris flows. The formation mode and soil-water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debris flows were analyzed from both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points of view respectively using high digital imaging equipment and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software Geodip.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rming process of debris flow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infiltration and softening stage, the overall slide stage, and debris flow stage. The essence of simulated coarse sand slope forming debris flow is that local fluidization cause slope to wholly slide. The movement of small particles forms a transient stagnant layer with increasing saturation, causing soil shear strength lost and local fluidization. When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saturated soil exceeds the resisting force, debris flow happens on the coarse sand slope immediately.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近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3S技术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新方法(IM3S)。该方法充分应用3S技术手段,在调查工作的各个阶段综合利用虚拟GIS、遥感技术和GPS技术,以求解决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彰显了科学防灾、减灾的科技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