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泽厚先生是一个自负而有趣的人,前几年读他与陈明的对谈录《浮生论学》时就有这种感觉,如今读《李泽厚近年答问录》,这种感觉又浮现出来。比如,当记者问他“能否对自己做个评价”时,李的回答是这样的:“近两年已经有好几位这么问过我了。我对自己不好做评价,让时人特别是后人评价吧。我总不能像牟宗三说自己是‘古今无两’吧,有人说我已在美学上远超朱光潜,哲学上远超冯友兰。我心里倾向接受,口头却连说不敢,我还没想清这到底是我的谦虚还是虚伪。  相似文献   

2.
常爱玲 《大观周刊》2013,(4):210-210
早读开始了,我让学生熟记昨天学过的重点句型,并逐人背诵。 “老师,别让我背了,写下来行吗?” “老师,我不会读,但我会写。您让我写吧!?” 面对刚认识的这些孩子的恳求的目光,我欲言又止。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二十年前消失的“哑巴”英语学生在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又复活了呢?  相似文献   

3.
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之东方、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学》则是目前研究的较新成果。本书上编“中国传统艺术流变”力图在概括各个艺术门类史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描绘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总体历程,以史为主、史中有论,始终坚持将中国传统艺术放置于中华文化史的大背影下来阐释。中编“中国传统艺术概论”通过创作论、鉴赏…  相似文献   

4.
我于1983年到苏州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从事广播文艺编辑工作,整整十个春秋,从事过电影录音剪辑、广播剧编导、“文学茶座”、“专题文艺”、“长书连播”等广播文艺节目的制作。经过几年工作实践,我对广播文艺节目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也读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和著作。根据自己在办节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我有许多想法,于是产生了撰写论文的念头,想通过自己的文章与同行朋友交流探讨,同时也让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学对播音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渗透,播音员们越来越注重播音艺术的美的追求和实践.在进行“再创作”活动的时候,正力图由被动型的接受转为主动型的审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丰富多彩的内容揉在一起,让真善美的信息准确鲜明生动地  相似文献   

6.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公布的那天,我打电话给艾丰。“祝贺您获奖”“谢谢。”“我觉得您具有两代人的优势,很想采访您,请您谈谈这个问题。”“这评价太高了。不过这题目非常好,勾起了许多我想说的话。”艾丰论“两代人” 1938年出生的艾丰参评时52岁。他说要不是把评奖的年龄延长到55岁,自己将被排除在圈外,而现  相似文献   

7.
从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以来,就像和您事先约定一样,每月准时重逢相见。《军事记者》,认识您,才发现您知识渊博,是难得相求的好老师。和您每次见面,都让我有新的收获,这更坚定了我的等待。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让我更注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我才能和您交流,才能真正地了解您,才能明白您讲的道理。那是您无数次实践后的真理,那是您多年知识的汇聚,那是您辛勤耕耘后的硕果。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我被战友们挂上了“痴情人”的绰号。但我从不介意。是您改变了我,让我从无聊的游戏中走了出来,让我从侃大山中走出来,让我从空虚时…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8,(4):11-11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曾在韩国首尔大学做了一次演讲。演讲快结束时,金大中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提问。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一生非常坎坷,经历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磨难,是什么力量使您保持坚强而乐观?”金大中微笑着回答:“因为我有一道坚固的心灵防火墙!”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金大中没有马上进行阐述,而是对那位学生说,“你能先上台和我一起做个实验吗?”那位学生愉快地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9.
先读一段有趣的文字: 一个秋天的傍晚,爱因斯坦教授来到柏林哈顿街,给工人讲解科学知识。有人问他:“爱因斯坦教授,听说您的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真的吗?”“真的。”科学学回答说,不过,您是十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别开玩笑了,教授!”“我没有开玩笑。假如您同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一起,您会觉得时间跑得太慢;可是,如果让您光屁股坐在火炉上,只一秒钟,您就会埋怨时间太长。这个道理懂吗?”“当然懂。”“瞧,这就是相对论。”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不禁为大科学家的幽默哑然失笑,也被作者行文的机智和笔下所流露的轻松  相似文献   

10.
"残缺美"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有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在一些美学论著、特别是在一些普及美学常识的文章中出现。笔者就不止一次地看到该类文章不约而同地举出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作为有力地例证 :一位打扮入时、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挽着结识不久的俏丽女友去逛商店 ,在给女友殷勤购买了穿戴物品及饰品后 ,小伙子为显示自己的艺术雅趣 ,携女友来到工艺美术品专柜 ,让售货员小组取一尊维纳斯雕像来。当售货员将维纳斯雕像放在柜台上 ,小伙子却不满意地说 :“怎么是个缺胳膊的残次品?请换一尊四肢健全的正品来!”售货员小姐微笑着解释说 :“她的名字就叫‘断臂维纳斯…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04,(1):42-42
星期天下午,新任部长正和当地的法官谈话。部长问:“你觉得我的首次讲话怎么样?”法官说:“您只有三件事做得不对。首先,您是读的稿子;其次,您没有认真读;再次,它根本就不值一读。”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教员:您好!我是您的学员袁月冬,首先我得感谢你的帮助和指导。自参加函授学习的几个月以来,根据教员的学习安排,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写作能力,虽然依旧没有上过稿,但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新闻敏感性、观察分析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你们寄过来的书籍和每月一期的《军事记者》让我不断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弱点和不足,让我看到了自己和那些未曾谋面的学友们在您的悉心指导下,不断克服缺点、取得进步,让我看到了在您的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新闻写作者的希望。在此,我有几个心结…  相似文献   

13.
刘墉 《出版参考》2010,(10):10-10
有位读者写信给我.劈头就问:“您说自己的处世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又讲‘世间本无法,法在我心’,这表示您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了。”  相似文献   

14.
在焦裕禄同志的高大形象面前,我感到自己太差劲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象一面镜子,使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种种污点。焦裕禄,一个县委书记,能在一个老贫农面前说:“我是您的儿子。”我问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不会说“我是您的儿子”呢?我估计不会,至多叫一声“老大爷”。为什么?因为我对贫下中农还没有焦裕禄同志那样深的阶级感情,因为我还没有完全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过去我曾对自己有迷信,认为自己在下放劳动时和农民关系很好,这几年又不断到农村去,交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丁零零……” 10月31日,星期一。上班后我刚在桌边坐下来,办公室的电话就响起来。我的心咯噔一下悬到了半空,犹豫着慢慢拿起话筒。 “你们怎么搞的?昨天的一版标题有两个错字,太不负责了!” “请您读读文章。这是我们的一次尝试。您贵姓?” “我是兵团机关的,姓刘。文章我一定读,看你们能‘尝试’出啥名堂。哼!” 我坐下来,长出了一口气。电话又响了,是一位姓丁的读者从工厂打来的,嗓门挺大,几乎是“破口大骂”了。他也是看到报纸就来气,文章没有读。我耐心地请他读了文章再打电话来。电话再响,我没有接,悄悄溜了出来。 中午进门,几位同事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有16个电话为星期日的头条叫好,其中刘、丁两位先生点名“要见见你”。  相似文献   

16.
广宁 《大观周刊》2011,(32):11-11,6
《乐记》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它总结了先秦音乐美学的成果,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在中外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我国古典美学的奠基石。《情感与形式》是一部论述以“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为中心的20世纪符号美学专著。两部横跨千年的美学著作在音乐的产生、创造、审美等方面都有相似的见解。但是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桑健老师:“概论”这门课程结束了,我有幸作为您编的《图书馆学概论》这本教材的第一批学员,从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识和启发。如果把它们归结起来,就集中反映在您的“系统的收藏和个别的检索”这一观点对我所弓泼的联想上。仅此一点似乎已足以证明您的讲课乃意在授渔,而非鱼也。通过对“概论”这门功课的学习,使我在图书馆学方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思想水平也在由低级状态的迷惘向高级状态的迷惘过渡。于是就选择了“书信”这一文体来试着谈谈自己在迷惘中  相似文献   

18.
读《乌合之众》,既是审视自己,也是从宏观角度批判性地看待自己所处的社会,看待这个社会中与自己有交往的或没有交往的人. 勒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预知未来的能力.100多年来,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但社会中的人,这群“乌合之众”,却与100多年前那么相似. 这本书让我对很多自己曾经用肤浅眼光看待的新闻“事实”有了深入的思考、新的探寻.  相似文献   

19.
我讲两条意见,一是关于出版的,一是关于评论的。出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读者心理方面的,也有政策方面的等等,因此处于一个易受影响和冲击的地位。比如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宗教与美学丛书”,就掌握了读者的心理。前些年,美学方面的书籍很热,近一两年,宗教方面的书籍也很热,而“宗教与美学丛书”则是抓住了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书评工作的空前活跃和繁荣,令人鼓舞。但在我看来,当前书评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也值得注意。归结起来说,其弊有十: 一、过甚其词。这类书评对所评的书总是作过分的夸奖,以拔高书的质量,力图使读者相信这确是一本不朽之作。比如有一篇美学著作的书评,评者先是肯定这本书是书的作者三十年来“教学与经验的结晶”,“是研究美学的代表作”,与全国已出版的三十几种美学专著相比,“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