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感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文化、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一种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3.
正语感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文化、美的熏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感教学初探天津咸水沽一中孟祥玲,周世忠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感知,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对言语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语感离不了人们的思维,这种思维主要是直觉的思维。因为人们言语感受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通过自己的直...  相似文献   

5.
何谓语感?“语感.就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它是一种直觉地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堪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标志。”“语感的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是人们在长期言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语感具有直觉性特点.是一种凭借言语经验.直觉地对言语做出敏锐的感受,瞬时性地感知和领悟语言。”所以语感培养重在培养“学道学诗.非悟不进”的直觉体悟。一种对语言认知的积累。由于没有固定的定性或定量的教学模式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人类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感教学是指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指的是狭义的语感教学,即阅读语感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阅读的言语材料有敏锐、准确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语感思维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感思维具有自己的特殊品性,它既打上了直觉思维的悟性印记,又飘忽着经验思维的模糊背影,是支撑在主体谙熟的语言经验基础之上的高度灵机活跃的言语思维直觉。 先看语感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伊道恩、李中立同志由对语感认知的表象系统的考察而得出“语感应属于形象思维范畴”的结论,龚向明同志也因为不满语感思维的“神秘莫测”而干脆把语感与形象思维等同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国内语文教育领域、语言学领域以及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一个十分常用的概念,但是不同领域对它的理解并不相同,语文教育领域一般把语感理解成对言语之意义、情味的体悟、感受;而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一般认为语感是对语言形式的直觉判断。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对言语内涵的一种直觉能力。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最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还是语文课的教学。良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高永平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语感能力,就是要以优美的言语对象作用于人的语言器官,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2.
谈语感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语感内涵的揭示,必须把握两点,一应尽可能体现语感质的规定性。此为正确认识语感的标志,二应方便于语感教学的操作,此为认识语感的根本目的。曾有不同的学者或从语言学或从心理学或从哲学等角度作了阐释,丰富了我们对语感的认识。但以方便语感教学的操作视之,则有若干不足。鉴此,笔者认为,所谓语感就是人在长期言语感悟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一种对言语的理性的直觉能力。它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境感、语艺感等。通过说话、诵读中的重音、停顿、语调等的把握,对词法、句法、语序的理解、对文艺修辞、言语变异的领悟,学活字词,感知语句,凸现形象,获得意旨。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4.
语感三段论     
语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学理之一.研究语感有功于廓清语文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实效.语感是言语操作者对言语的介乎于思维与言语形式之间的直觉感知能力,它包含先天自悟和后天习得两方面因素俱融的感知敏感度和感知规范度.语感按言语活动的过程分为初始语感、认知语感和表述语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接触了图式理论,尝试以图式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努力提升学生语感的丰富性、敏锐性、深刻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丰富图式,使语感走向丰富语感丰富的人,能从对言语的解读中感受到丰富的意象画面,领悟到丰富的情思蕴含,感悟到丰富的语言技巧……所谓从一片绿叶看到无垠的春光,从一滴海水见到无垠的大海。反之,言语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90):79-80
<正>一、引言语感作为一种超越中间分析、推理与验证环节的语言直觉,来自于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语言实践。语感的直觉性特征对于英语学习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这种语感能力的学习与培养便成了英语学习的核心要素。对于语感,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早期学者有王尚文先生。他认为,语感是人们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直觉的语言能力。语感培养中既要重视语感形成,又要注重语感提高。建立语言环境,提供实践机会,提高综合素质,注意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语感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轴心的。而语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对言语形式的直觉,从心理表现来看,是一个由言而意即由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的过程,其着眼点在由言而意这个过程上,而不在"意"这个终结点上。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说,言语内容是语感指向的心理、意识上的终结点,它是处于次要的、幕后的因素,而言语形式才是主要的、幕前的因素。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独特对象。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言语经验的习得是培养语感最主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反复的、规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不断使外在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内化为学生对言语的敏锐的直觉能力。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