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四省市编数学第十二册第10~11页例1。教学目标:①能说出圆锥的特征,识别圆锥形的物体;②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能指出圆锥的底面、顶点和高;③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师先出示圆柱教具提问: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再出示圆锥教具让学生判断:这是圆柱体吗?然后告诉学生:它就是这节课上我们要学习的“圆锥体”。(板书课题) [评析:复习圆柱的特征,让学生根据圆柱的特征对圆锥作出判断,在学生渴望知道圆锥这一名称时,教师揭示课题,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另外,  相似文献   

2.
开课伊始,老师直接把学生的视线引入小组围坐的实验课桌上。“桌面上都摆了些什么?你能预感到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将是什么问题吗?”同学们目睹眼前的材料:编号为1~5的圆柱和圆锥模具,一脸盆干沙子,几根小尺子,还有一根胶线和一把三角尺。大家立刻意识到,今天要研究的是关于“圆锥的体积”了。因为圆柱的体积在前面刚刚学过。“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吗?你打算怎样用这些材料做实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教师把要探索的问题和材料一下子交给了同学们。同学们马上分小组活动开了。有的把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圆柱…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连续听了两节课,内容都是“圆锥的体积”的教学,感触颇深。现各摘录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且做一番比较与反思。[教例一]师(:出示一个空心圆柱、一个空心圆锥)这是一个空心圆柱,这是一个空心圆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比较它们的底面(。将圆柱与圆锥的底面合在  相似文献   

4.
一、两次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去年教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由于只提供了一个圆锥与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探索的途径只有一条,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师花时不多,同时学生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但学生在圆柱圆锥体积混合运算时,总有学生把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中的1/3忘记.  相似文献   

5.
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练习课上,我引导学生讨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张长方形铁皮,长10分米,宽5分米.(1)分别以这个长方形铁皮的长和宽为底面周长,围成两个圆柱,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分别以长和宽为轴旋转一周,经过的空间所形成的圆柱,体积相等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片断一:大胆猜测乐于实践师:大胆猜想一下,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生: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都是底面积乘高,圆锥的体积能不能也用底面积乘高计算呢?生:不行,不能用底面积乘高,它得到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体积绝对应该比它小,我猜想应该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一。师:为什么他会这样想?你同意吗?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圆柱可以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的体积一定比  相似文献   

7.
张国红 《中国教师》2013,(20):12-13
针对"圆柱和圆锥"这一内容,通常的教学顺序是:首先通过图形的旋转引入表象的圆柱和圆锥,然后借助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关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从教学结果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二是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掌握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1 在操作中获知  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而轻过程。在教学中加强操作 ,就能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终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拿出来 ,然后把准备的沙土、大米、水等装入圆锥中 ,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 ,并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小组讨论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谁的体积大 ?大多少 ?能否根据已学的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 ?学生通过反复操作 ,归纳出公式 ,自己获得了新的知识。2 在操作中明理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生“怎样做” ,而…  相似文献   

9.
一提问的科学性。我们向学生传授的是科学知识,一个问题的提出应注意其蕴含的科学性,即问题的提出,其包含的内容应是准确无误的。如在认识圆时,对于圆是怎样的一种图形,教师在提问时就要强调“一种怎样的图形”。这“一种”两字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却反映了一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又如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两种立体图形后,在小结这两种图形的关系时,教师往往会问:“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学生也往往会作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这个令教师满意的回答。然而,稍一注意,我们就会发现教…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你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吗?一回忆旧知,引发新知(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直观图)师: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特征?关于这些图形有哪些计算公式?你能结合它们的特征或公式,给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圆柱和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而圆柱和圆锥上有曲面。生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是一类,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都是V=Sh,而圆锥的体积公式却是V=1/3Sh。  相似文献   

11.
<正>课前思考教过高年级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分别学习圆柱、圆锥的体积时,关于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学生“清清爽爽”,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将圆柱、圆锥体积的有关内容交织在一起,学生就会“混沌一片”,错误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教学关键在于课件的开发 ,制作课件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科学 ,那么怎样来评价课件的价值呢 ?课件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吗 ?下面我就一次观摩课中的四个教学片断谈谈我的几点感受。实录一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片断教师在教求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时 ,演示课件 :背景音乐为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主题曲 ,背景画面为青草绿茵地上 ,聪明的一休和小叶子做实验。一休哥的圆柱中盛满了水 ,一休哥将柱中的水倒满小叶子的圆锥 ,小叶子将圆锥中的水倒入旁边的空圆柱。这样经过 3次后 ,一个圆柱中的水刚好转移到了另一个圆柱内 ,每次…  相似文献   

13.
一、回忆与整理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前面学习的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中,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   生: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回忆与整理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前面学习的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中,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   生: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业务学习时,我有幸观看了徐州大马路小学邹凯老师执教的《赶海》录像。其中邹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问话:“老师说明白了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乍一听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仔细一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说明白了吗?”是教者对自己的要求。如果学生没听明白,那当然是老师没说清楚,或者没提醒学生听,老师可以重说。这充分体现了教者对学生的尊重。“大家听清楚了吗?”或者“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这往往是教者对学生提出的质问,我已经说清楚了,你什么原因没听清楚?虽然也可以重说,但责备已很明显。学生就是没听清楚,也不…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时,先出示教具:三个体积各不相等的空圆柱,一个与其中一个圆柱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然后在圆锥里装满沙子,再把沙  相似文献   

17.
一、两次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去年教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由于只提供了一个圆锥与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探索的途径只有一条,大部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有的学生在解如“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和“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3厘米,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这一类题时,对题意  相似文献   

19.
圆柱:(跑到台上,挥手)哎!圆锥老弟。等等我。圆锥:(站住,回头)你喊我“老弟”?圆柱:那当然罗。圆锥:(手指向自己)你有什么资格称我“老弟”?圆柱:(手指向圆锥)我比你大。圆锥:比我大?大多少?圆柱:我是你的3倍,这不是明摆着大2倍呗。圆锥:不见得。我问问你,你的半径是1厘米,高是10厘米,你的体积是多少?圆柱:(抓抓头,皱皱眉,眨眨眼)31.4立方厘米。圆锥:好!我再问问你,我的半径是2厘米,高30厘米,我的体积是多少?圆柱:(抓抓头,皱皱眉)125.6立方厘米。圆锥:好!那么我们谁是兄?谁是弟呀?圆柱:(恍然大悟)噢,圆锥老弟请别生气,我是说我和你在等底等…  相似文献   

20.
正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学习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有这样一题:"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直径都是6厘米,高都是12厘米。它们的体积一共有多少立方厘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出示这一题后,学生很快就开始做了,答案也很快就得出来。第一种方法是分别求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