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南崖州民歌是指居住在琼南地区沿海一带的汉人以崖州方言(闽南语系)为演唱调式的民间音乐,本文从其民歌的韵律为切入点,并通过崖州地区的文化、社会以及民俗,来探究崖州民歌的发展脉络,这对崖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黄流话演唱、流行在海南岛古崖州西部黄流沿海一带的民歌,当地人士称之为崖州民歌。现在,《崖州民歌》一书的目录,摊开了放在宽大的电脑桌上,我略一浏览,脑海里便立即翻卷起了朵朵浪花。我惊叹本书规模之宏大。本书既有论说性的“崖州民歌初探”,七十余页;又有民歌四册,第一册为“短歌歌词荟萃”,第二、三、四册为“长歌歌词荟萃”,共一千余页。这是一部崖州民歌大全,在民歌的收罗编排和对民歌的综合论说上,展现了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完成如此规模的“大全”,肯定得花费多年的时间,付出大量的心血。我惊叹本书作者之广博。民歌的搜集、整…  相似文献   

3.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京族民歌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盛开的艺术奇葩,它植根于京族民俗文化环境之中,生产习俗、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民间信仰等民俗传统文化对京族民歌的生成、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歌则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民歌与民俗的二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融性,关系十分紧密,民歌的本身犹如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民歌中蕴含有民俗,民俗中又蕴含有民歌。陕北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二者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不断的发展着其内涵和外延。陕北的民俗活动产生了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又称为对陕北民俗的一种客观反映,这些陕北民俗也从不同的侧面返佣了陕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陕北民俗介入发哦陕北民歌当中是一种无意识的、零散的,但一经整合就会复原活态的陕北民俗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陕北民歌这一要素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管窥陕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精神民俗以及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等。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1-74
当涂民歌作为一种根植于当涂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承载了广大民众的生存愿望和现实诉求,当地许多的民俗事项都可以从中得以折射与映现。通过对当涂民歌的田野调查及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发掘其当涂的民俗在民歌中的具体表现,结合当涂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运用民俗学的理论对当涂民歌的民俗文化进行阐释。以期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民俗文化内涵,进而对当涂民歌实施更加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中的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北民歌做了简单的归类介绍 ,揭示了民歌与民俗文化相互渗透 ,相互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它是中国历史的遗产,有着极为灿烂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婚丧礼仪、周易八卦,节日节气,风土人情等。民俗文化是人们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达、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而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属于民俗文化的一种。民歌源于生活,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9.
地域环境、语言文明以及宗教信仰影响民俗文化,而民歌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民间诗歌的创作,大多靠口口相传,而后人又加入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思维,使其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更加丰富饱满。所以,民歌大多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的情感与思维、理念与梦想,现实感非常强。以喜马拉雅山上的藏族民歌为例,深入探讨民歌的各类功用,尤其是在祭祀和宗教中所发挥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栏民歌》是越南高栏民族的韵文体口述文本,是高栏族群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一个部分。通过这些零散的片段记忆,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族群成员所起到的不断强化族群中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是不可估量的。《高栏民歌》所涉及的壮族民俗文化,以及它所展示的壮族文化风采,无一不与壮族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会宁民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其形成、演变与会宁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宁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会宁人的性格、气质、情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进而最直接地造就了会宁体裁独特、风格鲜明、旋律激昂的民歌形态。当地地理环境对会宁民歌的创作和流传有着最基本、最强烈、最稳定、最久远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地理环境的视角,探究会宁民歌风格、歌种、体裁、题材、情感等诸因素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台民俗是高台民歌共生共长的土壤,高台县流传的很多民歌反映了当地人的民俗风情,其中《放风筝》就有本地"转灯"习俗的呈现。考察这一习俗源流发现:它在河西走廊很多地方都有变异性的展演。不论怎样的形式,它或者体现着一种早期的军事需要;或者与道教文化有关;或者与蒙古文化的影响有关。所有这些说明这一民俗文化有着多元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民歌是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一首优美动听的旋律,所传送的信息几乎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字,为听者留下无数想像的空间。传承发展东北民歌可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所以站在历史音乐学的角度对东北民歌的创作与演唱做深层的探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活化、大众化、非强制性、丰富多样性等特点,蕴含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伦理资源和重要的文化基础。甘肃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少数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其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华,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相契合,使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5.
陕北民歌是陕北民俗文化的一幅生动画卷,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和深厚的地域色彩,却也正是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独特的方言使得陕北民歌的英译成为难题。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不仅适用于诗歌翻译,也适用于民歌翻译。本文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角度,即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陕北民歌的英译,以期对陕北民歌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皖西大别山区民歌呈现的多是七言五句的特殊形态,这些五句子民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既表现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也蕴含着多元的文化认同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皖西大别山区民歌呈现的多是七言五句的特殊形态,这些五句子民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既表现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也蕴含着多元的文化认同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侗族民歌中有关花意象的运用进行解读,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性格、观念、心态、审美意识,以及侗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益阳民歌是益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信息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语言民俗等民俗具象,可挖掘益阳民歌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内涵,为外界了解益阳人民的性格、风俗和文化提供窗口。  相似文献   

20.
取材于云南文山、由文山本土作家创作电影的《阿峨之恋》是一部以壮族民族综合文化为题材(如:壮族版画、壮族民歌、壮族服饰等等)而创作的彩色故事片,于2008年10月13日公映,被誉为"新时期"的《刘三姐》。本文主要围绕影片对壮族原生态民歌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用、以及影片中壮族民歌合唱与对唱的应用这些角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