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说过:“我觉得感伤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却饶有趣味。他的《端午的鸭蛋》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领队素描:一个有着古典情结的现代女性。小说、诗歌、散文都写一点。自当学生起就有作品陆续发表。在榛莽翳然的情感丛林间,一条小溪流潺潺,这便是英子的文字了。一路走去,不时弯腰摘下一两朵白色或紫色的小花儿,嗅嗅,会心地笑上一笑,或许可以如小孩子那样无所顾忌地往草地上一躺,一边儿打着滚滚儿,一边笑得让七龄童的豁牙露出,显示一种丑陋中的美丽。倾听五彩缤纷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正偶尔浏览周国平先生的博客,发现他写的文章大多富有哲理。跟着他的美文,我们可以静心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自己的心灵,的确是一种享受。《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本散文集,几乎汇集了他1984年以来发表的全部散文。里面分12辑共80篇文章,每一篇散文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每一篇散文都是他的沉思,从中可以看出,周国平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和幸福,感受美好生活当下,"你幸福吗"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追问。周国平先生认为:"世人常把善终视作幸福的标志,其实经不起推敲。若从人生终结看,善不善终都是死,都无幸福可言。若从人生过程看,一个人只要痛快淋  相似文献   

4.
守望的天使     
“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守望的天使,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要等到自己成了别人的天使之后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父母一直在守护着我们,可是这时候我们的守护天使已经老了或死了。三毛这篇文章可看作是散文也可以看作是小说,虽说讲述的是父母的故事,但通篇没有一处高歌厚扬的字眼,其感动人之处在于这些文字背后隐藏的亲情,正是因为我们的忽略和不经意,以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所以有一天当我们失去了这种爱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痛不欲生。小汤米太小,认为父母的爱是嗦,但当有一天他失去了这些嗦之后或等到他的孩子出生后,他就会明白父母正是自己的天使,而这时候的汤米也变成了自己孩子的天使。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轮回,所以才会永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独立的散文理论出现较迟。宋代是一个散文意识日趋自觉、散文理论范畴日趋明确的时期,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坛盟主,不仅撰就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而且有大量专为散文创作阐发的见解,其中不少论说还表露出着意区分诗歌与散文的意识,显现出对散文独有的文体特质的体悟。以文字而体现生命不朽的原则贯穿于他对散文特殊功能的阐述中,致用与说经则是他认为散文最重要的两大社会功能。对于散文在表现上的特质,欧阳修的认识重心落在“论议多所发明”这一点上。他提出论议发明必须区别于哗众取宠、求奇取胜的表现方式,并力主散文的论议以明晰精要为胜。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大师,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散文见长,对后世影响很深。就散文而言,他的政论文、寓言小品、短篇传记、山水游记,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记”体散文,在刘禹锡替他编的《柳河东集》里,分作记官署、记亭池、记祠庙、记山水四类。本文拟就他的山水游记(比“记山水”范围稍大一些)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学者和专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早期散文中充溢着轻松愉快的谐趣,这一点可以从语言、修辞、文体等方面明显的看出来。沈从文散文的谐趣中不仅常常带有讽刺色彩,还熔铸了他的社会和人生理想。这既与沈从文受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也与他的性情和创作追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相似文献   

9.
袁老师在"设计思想"中提到:"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散文的文体特征,还要体现具体作者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方法,还有具体作家作品样本的独特价值."他还说:"散文作品的欣赏过程,是一种逐步‘接近’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思想抓住了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而袁老师的教学过程也最大程度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常听一些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写散文最容易。可不,每个人过学、读过书的人谁没写过散文?几乎每位教师给学生的第一次作文都是要求写散文。不过,莫里哀的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那位攀附风雅的市侩那句名言,却从反面向我们的散文作者敲了警钟。他说:“天哪!原来我说了四十多年的散文,自己竟一点都不知道呢。”如果认为怎么说都是散文,怎么写都是散文,那可就真让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  相似文献   

11.
在顾城早期诗歌或一部分成名作中,顾城对事物或对自我的感受都能化繁为简,很好地做到把握其本质特征,并赋予其鲜明的形式,极富意蕴和意趣。其早期的诗歌和一部分代表作的诗意就建筑在这种“形式感”上,因此他的代表诗歌通常都不长,本文主要浅析顾城早期诗歌的“形式感”,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自然景物的“形式感”解释;二、抽象概念的“形式感”分析;三、自我感受上的“形式感”表达。这三种类型的“形式感”构成了他一部分诗歌创作的诗意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2.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文章从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在高校教师心理素质优化中的作用展开分析,提出了强化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短篇小说《圣诞颂歌》中,查尔斯.狄更斯表现出了强烈的时间意识和死亡意识,并通过对时间意识和死亡意识的思考上升到对"生"的沉思。清醒的时间意识让人从当前跳脱出来,对自己的人生作冷静的"反观"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而深刻的死亡意识用死亡的震颤来惊醒人对生的渴望。总之,时间意识和死亡意识使人通透生存的本真意义并最终实现心灵的"还乡"。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对施蛰存小说的研究,多聚焦于他作品精神分析创作方法的运用、小说形式的创新等方面,而忽略了隐藏其后的现实价值意义,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小说无现实价值意义。讨论施蛰存小说中的生命本真意识,分析他的小说对于自然生命形式、人性的肯定与呼唤,对于压抑、扭曲人性的批判,探讨作人主义精神的关怀,有助于更进一步理解他的小说所体现的现实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然观是嵇康思想的核心。嵇康认为“自然”是指宇宙的本源,其认识论基础就是他的名实观。嵇康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元气自然、人性自然和度、数(规律)自然待方面。  相似文献   

16.
老舍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 ,他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充满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由于他在不同的时期所具有的悲剧意识的不同 ,他的小说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即初创期的感叹命运、感叹人生 ,探索期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 ,成熟期的批判文化、批判社会 ,沉寂与爆发期的反思民族、反思历史。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的早期诗歌以自传体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少年时代的劳伦斯扭曲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情形。他的早期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死亡意识。分析了劳伦斯死亡意识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指出,劳伦斯早期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正是他骚动不安的悲世厌世的心理苦境的真实记录以及他争取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而抗争的矛盾心理的再现。为我们正确解读他的早期诗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童年意绪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并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他的创作从未停止关于童年的"修辞想象",是基于童年的"超验想象",将自己的童年体验移植到小说中,使小说形成氛围浓厚的童年意绪。而这一切,均是基于苏童的童年经历与童年意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是指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中学校长对自己在校长职位上期望和需要满足状况的积极评价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它来源于个人需要的满足和职业成就的取得。要提升中学校长的职业幸福感需要政府、校长本人和社会三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陈师道的课题意识是北宋元诗人们谈诗论艺、求新求变风气与他本人个性人格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在诗学意识上以文学为人生的不朽盛事,以雅格为文学的至上追求,以换骨为格高的基本出路。这种课题意识从理论主张、创作实绩与具体作法三方面给予后世诗人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