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教学应是美的语言的漫步,美的情感的激荡,美的思想的熏陶,美的人格力量的感召,美的事理的鉴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激发,讲求意境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在优美的意境中遨游,进而升华到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意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2.
“意境”一般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一种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除了通过文章的表象──字、词、句来感知外,还要在对表象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较深刻地理解意境内涵,和创作者产生心灵沟通。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注意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情感的激发,注意设置意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在优美的境界中道游。久而久之他们的形象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并进一步升华到创造性思维,这样就能做到知识和能力并举,理念和情感同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注意设置意境呢?一、设置导语精心设置导语是进入意境…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中学语文课选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适合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它是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文学作品。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而无生气。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留白本是国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等具有明显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留白艺术的运用,可以从设置悬念、插入情节、利用插图等途径实现留白,以达到优化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我想语文教学艺术化可以通过倡导语文学习的形象思维、倡导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倡导语文学习的情感作用、倡导语文学习的审美意识四方面来表现,结合四方面的特点。使学生迅速接受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同时还能得到艺术享受,陶冶情操.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也使语文教学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开放思维及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开启学生情感之门,对教参灵活取舍,是把接受美学融入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积极接受知识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而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会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艺术中,作为一门科学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在这门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又要熏陶情感,养成美德,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而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教学艺术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0.
高品位的语文教学在于其构筑一种和谐的教学意境,创设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实现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目的。在此,可以认为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情感教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共鸣的过程,语文教学方法是一门研究情感互动的艺术。教学中要达到情感共鸣,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何月华 《考试周刊》2009,(41):67-68
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信息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对文本人文之美的赏析,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注重语文教学的艺术,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知识的内化生成。这种教学艺术的运用,就是要在多元化教学思维模式的引领下,让学生能够更为自由、轻松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感知丰富的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意境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构筑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抑扬顿挫的文理情思,在美的感悟中传授知识,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本文仅从教学美学艺术的角度对教学意境内涵与特征等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一、教学意境的内涵教学意境是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意”指的是教师、学生在教学艺术、教学美的创造过程中所表露了来的思想、情感,其特征是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境”指的是教学艺术所表现所反映的审美情景和艺术氛围,其特征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语文原本是最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一门学科,但不知从何时起,支离破碎的分析、繁琐的考证,代替了有血有肉的语文教学,学生愈来愈对语文感到厌倦,没了兴趣。为此,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这方面的职责和优势,着意开掘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因素,选择和创造最适当的教学艺术和技巧,既要倾注爱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从而促进学生智能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加强情感教学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硬性教学目标,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自己浓烈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来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创设意境,激情导入。创设意境,要根据课文的风格和内容确定。教学之初,教师可根据内容用模  相似文献   

15.
马荣 《成才之路》2012,(23):13-I0010
语文是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意境的创设。要创设语言意境、再现文章意境、创设情感意境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含义。  相似文献   

16.
陈丽珍 《考试周刊》2011,(31):57-57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将课文中包含的意思用一定的情境"设置"出来。情境设置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情感和认识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发挥情境"设置"的艺术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在教授学生汉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能够阅读一篇散文,更能体会其中的意境、不仅能朗诵诗歌,更能体验作者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深层次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时,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钢琴专业对技术性要求很强。钢琴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这是一门即深奥又复杂的艺术。演奏是要把音乐作品中清晰的思维、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意境要像诗一样,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同时,要表现出这种意境,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启发,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注重技巧训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对情感的理解,音乐情感应该表现在各个环节中,情感表现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科学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将所想所感所悟都体现在作文中。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必须以美学观点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认真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爱好,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知识,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格,获得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