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比研究发现,英语中动结构和汉语中动结构都是对惯常性或通用属性的描述。英语中动结构须依赖副词、否定形式、情态动词强调等修饰成分才可接受,汉语中动结构须依赖副词、形容词、情态动词才可接受。英语中动结构受事受限,汉语中动结构受事宽泛。汉英中动结构施事都具有任意性。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心理领域的眼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体育运动心理领域眼动研究的文献回顾与分析表明,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视觉搜索特征是眼动研究的主要课题;多数研究采用的是专家新手范式;实验材料多为运动实践的影像场景;眼动特征和决策反应是观测的主要指标;眼动记录的仪器发展迅速。研究范式比较单一,缺乏对决策过程认知特点的研究,以认知加工为基础的眼动理论模型尚未建立,实验条件、环境、过程控制不够一致,研究涉及的运动项目、技术动作、战术情境,以及被试的群体和数量较少是当前体育运动眼动研究的主要局限。  相似文献   

3.
中动结构的研究从19世纪末开始就备受众多学派学者关注,但对它的构成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论。本文尝试从Langacker提出的典型事件模型对中动结构的生产以及中动结构使用的限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的结论为:1.中动结构是观察者根据自己需要和选择对语言编码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描述事件的方式。2.中动结构关注的是能量转移到受事者后,受事者内部发生的变化。3.心理过程以及创造性动词不能用中动结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中动词是语言学中的“特殊”现象,学界不乏中动词的研究,被动乎?转喻乎?至今对中动词仍无明确定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动词与“被动”语态相联系,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也有的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其转喻理论对中动结构予以全新解释。对中动词的定位究竟应从结构(形式)视角,还是语义视角呢,本文试图对中动词现象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中动词词汇化假说和同形词假设,以期对中动词以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5.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方法,以1995-2016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录眼动与汉语研究相关的266篇学术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对从事相关研究的主要作者、科研机构、高频热点词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梳理了国内学界22年来利用眼动技术进行汉语研究的发展脉络、核心课题和研究前沿,对这种新的学科内部交叉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辅助从事眼动与汉语研究的学者全面把握领域进展,借鉴已有经验和成果,以更好地进行交叉研究,探究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潜在心理进程,为教育研究者将学习结果和相关的认知加工过程联系起来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并深度建构汉语研究的心理学路径.  相似文献   

6.
隐喻从最初被人们视作的一种修辞手段,直到现在国内外学者都认识到隐喻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在翻译中,处理好隐喻的翻译可以向目的语读者准确地传递原语中隐喻要表达的语义特征和认知方式。通过回顾隐喻研究及隐喻翻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其在国内的影响进行概述,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将认知语义学下的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为基点,试图提出认知语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策略,以期对隐喻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它以非客观主义的经验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语义理论之一。框架,也称为认知框架,是贮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用框架理论进行语言描写和分析还涉及到原型性背景框架和视角转换。在实际语言应用中,框架会发生变化。本文从认知角度,运用框架转换理论对英语幽默解读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幽默的交际过程中,言语者的认知框架发生不一致的现象,此时转换认知框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迁移研究的视角出现了新的转向,其中语言迁移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利用认知心理学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探讨和分析蒙语授课者汉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提出蒙语授课者汉语学习迁移的性质以及数量是由学生原有蒙语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可辨别性以及可利用性所决定的,并原有蒙语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受到学习者语言加工所制约,而不是语言类型关系所决定。从表面上看,蒙语干扰汉语学习,其实原有蒙语认知结构既是汉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游泳技术特征和游泳技术教学特点 ,设计了以技术动作结构层次和教学层次为主导的 "层次教学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技术具有多层面特点 ,包括结构、要素和功能三个层次 ,影响着教学的进度、动作教学顺序和目标 ;游泳技术特点使教学更需要从其动作要素上研究教学方向 ,实验所提出的 "形、动、变 "游泳技术动作教学顺序模式可供参考 ;教学应成为学生自觉参与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教授、控制和评价的教学主要环节中 ,要认真设计和组织教学 ,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超循环理论为指导,探析运动员训练认知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该机制突出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中心地位,耦合了运动训练系统中的众多思维认知结构,更加注重思想沟通、信息反馈和自我调整,从而体现了自组织的特性。研究发现:充满活力的自组织训练认知结构将取代僵化呆板的被组织成为训练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通过超循环的组织形式能够将运动员训练认知结构的要素更为紧密的耦合在一起,在为新认知结构的生成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为运动员训练认知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从而引导整个运动训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知识与外语知识、母语认知结构与外语认知结构的相互关系问题,从现代认知论、双语通达机制和神经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母语与外语“知识-认知双元结构”理论的合理性,并阐述了双元结构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可塑性是指有机体在环境反应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的可变性和突变性。行为可塑性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行为自动加工的获得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考察,行为可塑性是以脑结构的可塑性为基础。视觉空间认知加工的可塑性研究可通过检验训练效应和年龄效应而得以实现,多种视觉空间认知加工的可塑性存在差异。可塑性的研究提示:教育具有长时功效性和终生性。而视觉空间认知加工的可塑性研究则提示:选择性地进行特殊领域的系统训练可使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Evens时间认知模型包括时间在动、自我在动和时间序列。其中前两种模型包含观察者———"自我",时间点为说话时间———现在。第三种模型是时间点和时间事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排列的时间坐标。对时间认知模型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时间,感知时间及正确使用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4.
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近三十年的研究正在揭开空间认知与数学能力之间关系的奥秘。在理论模型方面,数字空间表征说、共享神经加工说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说均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空间认知与数学能力的关系。脑科学层面的研究进一步确认,顶叶皮层、左侧角回及额叶—顶叶网络区域是空间认知与数学能力相互影响的神经基础。教育训练方面的研究发现,空间认知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能力,视觉空间工作记忆训练和非言语空间推理任务是两种高效的空间训练方法。对空间认知与数学能力的多维结构水平以及更广泛的认知过程水平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空间训练过程中寻找动态追踪的认知神经科学证据可能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心理认知因素研究英语语篇连贯,作者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现象、语篇的宏观结构、认知基础以及图示等方面讨论了语篇连贯的认知过程及心理机制。深入了解这一心理过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在外语教学中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认知心理学的现代研究促进了数学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认知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人们更加关注数学学习中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理解及数学问题解决。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词义的形成与人类认知、经验结构不可分割,隐喻是单词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拓展的一种方式。本研究将概念隐喻相关理论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隐喻认知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认知隐喻可以提高词汇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不断向纵深发展,将认知理论运用到语篇研究中,可以在对语篇进行明确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语言生成与接受背后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系统进行发掘。本文将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和隐喻理论来解读《钗头风》所表达的“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的爱情主题。  相似文献   

19.
记忆、认知和运动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动记忆领域中,注意机能、认知表征、表象过程和信息编码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从组织结构、言语标记、心理表象,心理练习和预选动作等5个方面,论述了从认知角度探讨运动记忆问题的研究成果,阐明了现代运动记忆研究与经典记忆研究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学习困难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阐述化学学习困难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化学学科学习的特征、学生的认知风格、化学认知结构和元认知等方面分析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学生"已知"储备量不足、知识结构化程度低、化学知识表征不完善、化学问题表征能力差、前科学概念的干扰、思堆定势的影响等认知结构缺陷和元认知能力低下是直接导致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主因.本研究旨在为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学校和教师进行补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