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体》系列科幻小说的成功译介备受关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译者采取何种策略翻译其中承载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俗语,这能反映译者的翻译风格,并为译介我国文学作品提供参考。本文通过语料库研究方法,以刘宇昆翻译的《三体》系列第一部作品The ThreeBody Problem为研究对象,使用定性和定量方式探索分析译者俗语翻译策略。统计结果表明,译者更倾向于采取归化翻译策略。对于汉语中较为生动形象、易于让英文读者产生同类联想的俗语,译者则多采取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2.
汪洋  王宏志 《文化学刊》2023,(1):206-209
从模糊修辞的特点、类型、运用等方面对吴冠中先生的散文进行探讨,并以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两个层面下的多种模糊修辞手法为例,赏析张培基对吴冠中散文英译本中的翻译处理,结合汉英语言差异及东西方文化差异,从效果对等的角度归纳总结相关的翻译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模糊修辞的翻译方法以及我国文学作品的外译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翻译实践的主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翻译目的。从理解原文到表述译文、从选用翻译策略到译文选词的整个过程中,译者主体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译者主体性问题对提高译文质量、达到翻译目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政治文献。该文选取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两篇维译文,结合政治文献翻译的特点,从原文理解、翻译策略和方法及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译者主体性在这两篇维译文中的具体体现,旨在为今后政治文献维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语言特色是文章的基础,能够体现出文学作品的风格。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外壳,每一层次在构建文学作品中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阐述语言的层次结构,包括语言的模式、特点以及变化,探究语言特色,促进学者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于丽丽 《职业圈》2007,(6S):134-134
翻译句子是考试中分量很重的部分,翻译的好坏也是检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和体现。要做好翻译,除了要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多做练习外,了解英汉差异更重视,因为这是前提。英汉最大的差异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有了解了这个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李华 《文化学刊》2015,(1):227-229
本文从翻译意念、翻译理论、翻译成就和评价方面浅评鲁迅的翻译思想。鲁迅独特的翻译思想具有时代性和目的性,对引进西方文化和当时的语言改革实践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典籍名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领导人讲话中得到广泛应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加强了文化自信。典籍名句的翻译难度高于其他词句,因此,研究典籍名句的翻译意义重大。该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中的目的论为指导,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典籍名句及其德译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典籍名句的翻译需要考虑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同时运用适宜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使其更好地传达其意义和价值。该文的研究为典籍名句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德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苗秀艳 《职业圈》2007,(5S):95-96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讲,一个合格的译者若要具备必需的审美条件,就应该接受一定的审美教育。另一方面,汉、英民族不同的审美习惯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审美教育则有助于译者了解两种语言的审美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加强审美意识,从而译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审美教育在大学翻译教学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文化、翻译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翻译是帮助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必经之路.文章着重从文习、宗教信仰、历史典故、价值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讲,一个合格的译者若要具备必需的审美条件,就应该接受一定的审美教育。另一方面,汉、英民族不同的审美习惯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审美教育则有助于译者了解两种语言的审美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加强审美意识,从而译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审美教育在大学翻译教学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郁文 《职业圈》2008,(6):111-113
文章通过分析以往经典电影和近年来极受欢迎的英文片名的翻译案例,对比归化理论和异化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并试图找到一种符合中国人心理、文化接受能力和语言习得的翻译策略,从而探讨翻译理论和技巧在大众传播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品牌名称的翻译同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该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通过对当前国产美妆品牌常用的五大类英译策略进行反思,发现目前的汉英翻译策略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还指出品牌名称的汉英翻译策略应当灵活多变,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考虑品牌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与目标客户的文化价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阐释学作为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与翻译研究密切相关,因此翻译理论家又逐渐发展出阐释学翻译观,以进一步剖析、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陕西乡土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所在的地域环境为依托,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人物形象、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乡土风情的呈现,经过作家的生动描述和想象,勾勒出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文化图景。该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为理论基础,以陕西乡土文学作品《青木川》英译本Greenwood Riverside为分析案例,从信任、侵入、吸收、补偿4个分析步骤,对译者翻译译文时用到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归纳文学作品外译时文化现象的处理策略,旨在推动我国乡土地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以往经典电影和近年来极受欢迎的英文片名的翻译案例,对比归化理论和异化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并试图找到一种符合中国人心理、文化接受能力和语言习得的翻译策略,从而探讨翻译理论和技巧在大众传播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苗秀艳 《职业圈》2007,(9):95-96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讲,一个合格的译者若要具备必需的审美条件,就应该接受一定的审美教育.另一方面,汉、英民族不同的审美习惯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审美教育则有助于译者了解两种语言的审美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加强审美意识,从而译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审美教育在大学翻译教学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研究领域为商业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文章通过对翻译目的论中目的性法则的介绍和广告标语翻译的深入分析,证明了目的性法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中英文广告翻译过程中由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发挥了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尝试在目的性法则的指导下提出三种交际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改进广告标语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黄艳峰 《职业圈》2007,(6X):114-115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这些双关语一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另一方面又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难以完美翻译。文章结合该剧中的一些经典例句及其相关翻译,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亟待从多层面增强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长期从事国际传播和外事翻译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聚焦翻译传播这一核心议题,围绕创新国际传播策略、提升翻译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阐述,提出对外传播需持续发力,文化翻译须重视共情性,政治话语翻译当体现严谨性,提升翻译能力要把好语言关,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融合会促进世界文明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播与文化翻译二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以语言为载体,传递文化含义是文学翻译的主要核心。文学作品翻译质量关系到文化传播的深广性,更关系到文化融合与传承,故而,有必要对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作出研讨。  相似文献   

20.
翻译表面上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而其内在规律在于人脑的思维,思维活动的规律及其内容制约着翻译全过程。英语音乐文献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对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