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姓,不读黑白的黑,应读hè(贺)。“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单”姓,不读单独的单,应读shàn(善)。“种”姓,不读种地的种,廖读chóng(虫)。“盖”姓,不读覆盖的盖,应读gé(葛)。“华”姓,不读中华的华,应读huà(化)。  相似文献   

2.
班师回朝 “班”指调回,“师”指军队,“朝”指朝廷,成语的意思是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现在常借喻完成任务胜利归来。在实际运用中,其中的“班”有时被写成“搬”,这是错的。“搬”指物体移动位置,不能用来表示“调回”的意思。   暴虎冯河 其中的“冯”字常被读成姓冯的“冯”( fé ng),其实不对,在这里要读 pí ng(平)。有人知道该读 pí ng,但是写错了,写成“暴虎凭河”。只有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才能防止读错和写错。“暴虎”指空手打老虎,“冯河”指徒步渡大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杯盘狼藉 这个常用…  相似文献   

3.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4.
弃甲曳兵 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读书写作,往往涉及到人的姓名。特别是新闻报道写作。对于编辑记者来说,为了提高新闻稿件的写作质量和报纸的质量,弄清这些容易读错、写错、用错姓氏的来龙去脉,正确地掌握它的用法非常重要。   一般的情况下,造成姓氏读错、写错、用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字多音出错,二是字形相似出错。这里选择了 13个在读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的姓氏,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来一一剖析之,彻底地弄清这些姓氏的来龙去脉,以便了然于心,杜绝发生错误。   仇:仇字有两个读音, chó u(仇恨的仇)和 qiú(求)。用于姓氏时,读作 qiú,不可…  相似文献   

6.
寥寥无几 其中的“寥”容易和同音词相混。有写“廖廖”的,有写“了了”的,有写“聊聊”的。“寥寥”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稀少。成语是指很稀少,没有几个。“了了”读 liǎ oliǎ o(燎燎),表示明白,如“不甚了了”。“聊聊”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闲谈。“廖”读 lià o(撂),表姓氏,不能重叠。这几个同音词都不表示稀少,所以都不能和“无几”组合成成语。   两全其美 把这个成语理解成双方面都美好,于是就容易写成“两全齐美”,这是错的。“全”指顾全,“美”是美好,“其”是他们。成语的本意是做一件…  相似文献   

7.
大家好!我是汉语拼音隔音符号(’)。顾名思义,我的作用就是“隔音”。如果把我省略了,就会造成读音错误乃至语义上的错误。根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需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í’ǎo(皮袄)。”这里,如果pí’ǎo(皮袄)不加隔音符号写成píǎo,就容易发生拼读混乱,错拼成“漂”。类似的例子还有uān’ài(关爱)、chán’é(嫦娥)等,不加隔音符号,则写成uānài、cháné,就容易错拼成“瓜耐”、“禅阁”。同样,当n,…  相似文献   

8.
没齿不忘这个成语中的“没齿”绝对不能读错,读错意思就变了;但还是有人经常读错,读成méi chǐ(眉齿),成语的意思就变成了没有牙齿不忘,这就不成话了。“没齿”的正确读音是mòchǐ(莫齿),表示终身的意思。成语是指一辈子不忘。在使用中,成语常有义随音错的现象,要注意避免。莫名其妙与此非常接近的还有“莫明其妙”。这两个成语都能用,但意义不同。“名”是说出,“莫名其妙”是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明”是明白,“莫明其妙”是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一个是说不出,一个是不明白,这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正确使用,避免混淆。拈…  相似文献   

9.
常用字辨     
下面这几组字,在使用中也易发生混淆,必须认真分辨相像“相”有两个读音。读xiàng,指外貌、姿态,例如“长相”、“相貌”、“可怜相”、“狼狈相”、“立有立相,坐有坐相”等;用作动词,表示察看,例如“相马”、“相面”、“相机行事”、“人不可以貌相”等。“相”又读xiāng,表示亲自观看考察,例如“相亲”、“相中”等;用作副词,表示互相,例如“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等;有时表示偏指一方,例如“良言相劝”、“拔刀相助”等。“像”指按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例如“人像”、“肖像”、“图像”、“画像”等。“相”、“像…  相似文献   

10.
沆瀣一气 这个成语不好读,不好写,也不好理解,需要知道成语的来源。“沆”与“瀣”是古书中记载的两个人的名字。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是崔沆的门生,便被录取了。当时人们议论一“沆”一“瀣”,本来是一气的,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沆”读 hà ng(巷),“瀣”读“ xiè”(泄)。  好高骛远 这个成语一般不会读错,但有时容易写错。其中的“骛”,有写“鹜”的,有写“务”的,也有写“雾”的。“骛”指马快跑,下面是个“马”字,引申为追求。“骛”也当“务”讲,所以也可写“好高务远”。但写“鹜”“雾”都不…  相似文献   

11.
山鬼 《出版史料》2007,(2):106-106
一些词汇在流传过程中,往往因地区的差异,改变了它们原有的读音。比如佛家所讲的“小乘”“大乘”。何为“乘”,古人说是“运载”之义,用来表示禅学浅深的等级。这大概不会有什么分歧。可是,“乘”读为chéng(成)还是shéng(圣),  相似文献   

12.
以下这几组字,也是容易混淆的,在此加以辨析。屈曲“屈”、“曲”读音相同,都读qū。二字都能表示弯曲、使其弯曲(“屈指”、“屈膝”,“曲线”、“曲径”、“弯腰曲背”、“曲突徙薪”)。但是“曲”指弯曲的地方(“河曲”、“乡曲”),又指违背(“曲意逢迎”)、婉转(“曲折”、“委曲”);“屈”不能这样用。“屈”指被迫顺从(“屈服”、“屈从”)、穷尽(“理屈词穷”)、冤枉(“冤屈”、“委屈”);“曲”不能这样用。“曲”读qǔ,指歌曲(“散曲”、“南曲”、“北曲”)、杂剧(“元曲”)、曲谱(“乐曲”),是另一…  相似文献   

13.
下面这几组字,在使用中容易发生混淆,也应注意分辨。扎札“扎”读zhā,左旁是“扌”;“札”读zhá,左旁是“木”。“扎”相当于刺、钻,例如“扎手”、“扎刺”、“扎根”、“扎进水里”等;又表示(军队)住下,例如“驻扎”、“扎营”、“安营扎寨”等。这个意义繁体写作“?”,后来简化为“扎”。“札”本义指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引申指信件(“书札”、“信札”、“手札”)、摘录(“札记”)。“扎”又读zā,表示捆、束(“扎彩”、“扎裤脚”、“扎皮带”)或捆在一起的东西“一扎干草”)。“札”不能这样用。曝爆“曝…  相似文献   

14.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09,(20):61-62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胜过)与?’子曰:‘过犹不及。”过,过度,犹,像;不及,不够。后来就用“过犹不及”指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5.
熊家湾43号墓出土竹简2枚,彭家湾183号墓出土竹简12枚,整理者的释文中尚存在未释文字和错释文字,可以做进一步释读。熊家湾43号墓1号简“■□”中未释字可释为“既”;“□□□占”中未释的三字可释为“尚毋死”;原释为■的字应是■字,读为“祟”;2号简“□夬”中未释字可释为“备(佩)”。彭家湾183号墓6号简的■字应释为“厶”;3号简■字或可释为“痤”,读为“瘥”;3号简的■,读为“■绎”;5号简的■,读为■;11号简的■字应隶定为■;1号简的■。  相似文献   

16.
给几则标题“号脉”张宿东号脉,是中医诊断病情的手段之一。本文试给以下标题号一下“脉”。《瞎瞎玉米种坑了老百姓》(1995.9.26陕西农民报)。按照关中方言,“瞎瞎”读“哈哈”音,指坏。但词典中未收入此方言。“瞎”的规范读音为xia(虾),而非ha(...  相似文献   

17.
【编排说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拟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七条中,列举了内含较难界定别字的词语249条。这些词语的致误确实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但原来的排列不便于查检。今特将其按音序编排于后(括号内的字是错的),以便广大编校人员在工作中检索参考。还要说明三点:(1)“沟(勾)通”一条欠明确,编排时改为“沟(勾)通信息”、“勾(沟)通敌人”两条一条。(2)“成分(份)犤指物质犦”、“股份(分)(哄)”3条,依《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第版,括号内的字应为参选字。(3)“声呐…  相似文献   

18.
执著·执着“执著”和“执着”这两种写法都有人用,哪种写法是对的呢?就“著”是“着”(zhuó)的异体字这方面来说,用“执着”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是人们还是多用“执著”,因为这样更合适,为什么呢?“执著”原本是个佛教名词。佛教分为大乘、二乘两派:大乘是以“无所得”为宗旨,故曰解脱;二乘是以“成果”为目的,故曰执著。解脱、执著这两个词就是这么来的。白居易在《传法堂碑》中说过:“凡夫无明,二乘执著。”后来,执著这个词广泛用于指专注于某一事物而不能解脱,表示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也指固执或拘泥。现…  相似文献   

19.
郑莹 《大观周刊》2013,(2):89-89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1)是以“书”为本;(2)是以“读”为主;(3)是突出“自”;(4)是体现“能”。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07,(9):79-79
“你问错问题了!”知名企管学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当头棒喝! 问题1: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多端、充满挑战,所以一定要随时弹性应变! 答案1:错!研究显示,变得愈多的企业,活得不见得比较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