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沉默是金?     
《新闻世界》2007,(12):41
沉默是金,是我们传统的处世哲学。习惯上,沉默往往被智者认为是有智慧的表现。可是,我们也会发现,沉默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冷漠,是一种胆怯。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选择了沉默;当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选择了沉默;当有人非法攫取国家和他人利益时,我们还是选择了沉默。沉默也许是一种冷静的哲学,沉默也许是一种隐忍的哲学,沉默也许是一种冷漠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李成贵 《新闻前哨》2006,(11):30-30
言论的点子,实际上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启示,是一种意向。对于作,是引发其写作冲动的动力;对于读,则是引人人胜的“诱饵”。也许可以说,点子是与章的题目有着紧密联系而又不完全一致的一种感觉,一种可以意会而又不溢于言表的存在于章中的一个“影子”,是作表达论题(主旨)的一种角度。有些言论的点子一看题目,就让人拍案叫绝;有些言论的点子是读完了才让人感到。  相似文献   

3.
责任编辑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什么是编辑工作核心,这个问题争论很久,现在已形成一种倾向性看法,就是创意和把关。何谓“创意”,创意就是立意。就是一种构思,一种设想。也有人称之为“开发”,或者“策划”“设计”。总之,是在调查研究,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或者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意向,想法……。这种创意是每一本书,每一期杂志,在问世以前,萌发于编辑头脑中的一种潜在活动,逐步形成为方案、计划等,它从无到有,从无形到有形,是逐步发展,逐步形成,逐步成熟的。说到“把关”,可以说编辑工作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把关。如…  相似文献   

4.
失传的异想     
多少年来,我一直为一些事物的失传而忧叹疑虑。明明知道这只是一己的异想,它们或应该失传或任怎样也无可挽回了,在情感上,抑或是人性里,却也仍觉得极难受,不忍心看见,也不愿意知晓。 第一次听说新鲜的“绿色文化”一词,是在一位酷迷自然的搞园艺的 “秋翁”那儿。他言及为了保住一棵老树,在西欧的一些城乡,甚至是可以公民投票,使新路改道,新楼不建的。因为老树,不仅仅是自然的风景而且是一种历史,一种人性和生存的氛围,一种生活和祖先的纪念,一种人树心心相印、休戚相关的情怀,并不比文明的现代欲望,不比出上文物和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穷忙族是一种无奈,考碗族是一种妥协,御宅族是一种逃避。族群背后是被异化的生活,与社会结构带来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是记录社会和自然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手段。一张新闻图片,毫无疑问,它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认识,新闻摄影作品作为版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报纸的眼睛和亮点,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年春光好,又是一年报人忙。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起步年,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年。对于我们报业来讲,2006,是机遇、是挑战、是关键。我们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做好2006年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抗击非典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回过头来看,非典是什么?我们说,非典是一段严峻的日子,轰轰烈烈刻骨铭心;非典是一首悲壮的曲子,催人泪下荡气回肠;非典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发人深思催人警醒;非典是一条有力的鞭子,促进工作洗涤思维;非典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凝聚精神收获果实。  相似文献   

9.
王雄与南台     
南台 《编辑之友》1997,(6):63-63
王雄与南台,是二而一.一而二。“二而一”,是从“人”的角度讲,王雄与南台是一个人。王雄是学名,南台是笔名。“一而二”,是从“职业”的角度讲,王雄当编辑,南台搞创作,一个人干着两种行当。  相似文献   

10.
偶得二则     
一、文章境界一说 写文章是不是有一种境界,想来答案应当是肯定的。何谓境界?“吾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这是境界之一种,写的是景色和景象。由此引伸,所谓文章的境界,也大致就是这么一种可以外显和感受的东西,是一种内在于文字组合的景色和景象:可能比较抽象,但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1.
献给教师一束花(赵月明)你是一轮金色的太阳,我是一朵待放的花蕾;你是一枚明媚的月亮,我是一颗闪烁的星星。你用自己的金丝银线,为我们编织着美好的憧憬,直到抽完最后一根。你是时代列车上的挂钩,没有你,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就无法连接起来。你是前进道路上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出版视野》2005,(4):44-44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相似文献   

13.
少儿科普电视片创作与图书出版联姻沈阳电视台胡人伟,刘雨电视片创作与图书出版联姻,乍一听起来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段”(一是摄像机、编辑机,一是纸、笔,),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结果(一是电视片,一是图书,),显然是两种不同的行当。然而...  相似文献   

14.
一枚邮票     
爸爸是集邮爱好者。他那本厚厚的集邮册里夹满了各式各样的邮票。平时爸爸都把它锁在抽屉里,一次我在那本集邮册里,挑到了我最喜欢的一枚邮票。 你看, 这是一张鸡年的邮票。是一只用夸张手法画成的雄鸡,色彩斑斓,英姿勃勃 翘尾挺胸,正在引颈高歌。 也许你会不解:一枚普通的鸡年纪念邮票,哪值得你那么喜爱?那你就仔细着看──它,像什么?一只正在高歌的雄鸡。噢,它多么像我们祖国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啊!鸡头,是物产丰富的东三省;鸡背,是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鸡尾,是盛产哈密瓜和葡萄的新疆;鸡腹,是无数的海港和…  相似文献   

15.
趋势为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对传媒业发展动力的分析,有两个层面,一是微观层面,一是宏观层面。  相似文献   

16.
兰台如茶     
品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司空见惯,饱食精粮肥厚久余,泡上一杯清茶,真有“临风一嗓心自省”的意境。一盏清茶,自酌,对侃,消受清福,畅幽情,品味人生。一盏清绿使我们隔绝尘嚣,了悟世俗,摆在面前的,仿佛是一盏回归自然的明灯。  相似文献   

17.
一版,报纸的首页,是代表着整张报纸的面孔,具有“寸金之地”的美称。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一版,往往想到的就是其“要闻版职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报纸一版的封面职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强化封面意识,营造气氛,抓住读者 封面,是指书刊中印有书刊名称等的第一面,是书刊的最外页。在书刊中,封面的作用大致有三:一是保护书刊内页;二是印有书刊的名称、期号,以区别于其他书刊;三是装饰和突出作用,以便迅速吸引读者视线并引起其购买欲望。 报纸的一版处于整份报纸的最外页,而且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恶意收购报纸或杂志”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报纸揭露黑幕,便被“有关”的一方悉数收购,使报纸到不了读者手里。已有法学专家指出,这种恶意收购是一种侵权行为,它侵犯了报社的发行权和公众的知情权。 恶意收购对于报纸来说固然是一种伤害,但也是报纸的先荣,说明舆论监督的力量是使恶人恶行恶势力极为害怕的一种力量。与此相反的,还有一种“善意收购”则让人颇不屑。有时,一天的报纸突然没来,或者收到的是被剪裁过的残报,一打听,原来是报纸又和其它部门搞一些什么评比,让市民投票。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一是要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二是要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四是要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通俗的讲,就是突出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数字化企业。  相似文献   

20.
“善用对比手法,实现新闻价值”。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浮浅,只能简单地说说“一家之言”。一般说来,我们写一个人,一件事,往往如同写森林中的一棵树,要把“这一棵”写成“这一棵”,而不是另外“一棵”,需要一种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的能力,这是其新闻价值所在,也是实现其新闻价值的一条“捷径”。艾丰先生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把这种“对比”的方法称作“绿叶衬得红花美”,认为是提炼主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