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新闻与写作》创刊号,已出版发行。这是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中国科学报社合办的专业性学术双月刊。该刊创办的宗旨是交流科技新闻的采访、编辑与写作经验,探讨科技新闻的理论问题,提高科技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全面素质。同时,通过它增强科技新闻工作者同各界朋友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建立论文新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评价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的效果,为机器人更好地写作论文新闻提供参考,促进学术信息生产,推动学术成果传播。[方法/过程]以扎根理论构建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指标体系赋权,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构建论文新闻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科学报”微博和“科学网”微博进行实证研究,对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人工写作论文新闻和“其他科技新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与人工写作论文新闻和“其他科技新闻”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论文新闻与“其他科技新闻”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在时效度方面表现不如预期,在丰富度方面差于人工,在可读度方面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3.
刘建明教授主编的《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衡近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研究科技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一本专著。从总体上看,该书对科技新闻的历史发展,科技新闻的类别、特征、价值、人文精神,科技新闻的发现、采访、写作、评论,以及科技新闻记者的素质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不仅系统地呈现了科技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和学科架构,而且富于创见性地揭示了科技新闻的独特品格和科技新闻采写的特殊要求。人民日报科教文部主任李新彦先生认为,这是“一部较为系统的完备的科技新闻教科书”,也是“培养高级科技新闻人才的一…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闻以一定的体裁表达科技内容,构成众多文体,其中最常见的文体有科技消息、科技通讯、科技人物专访、科技特写、科技述评、科技调查报告、科技新闻资料等。 无论哪种体裁的科技新闻稿,都需要经过细致深入的采访,搜集全面、准确而丰富的素材后,才能着手进入写作。采访是科技新闻写作的准备阶段,成为科技新闻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在科技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科技新闻的采访和其他新闻略有不同。 (一)科技采访更重于写作 科技新闻要用科技事实说话,以具体、生动而确  相似文献   

5.
上海科技大学去年设立了科技新闻专业,第一届招收新生三十人。这个专业隶属于新闻与人文科学系。上海科技大学自一九七九年就建立起中文教研室,以后又逐步建立了艺术和管理教研室,陆续开设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新闻基础理论等课程。一九八五年,学校开设科技新闻与秘书干部专修科,学制二年。这次开设的科技新闻专业,学制二年,培养目标是,  相似文献   

6.
简讯     
西安铁路信号厂宣传科,去年为通讯组的同志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杂志,经过学习和练笔,通讯员提高了写作水平,1986年他们在各级报刊上发稿85篇。(徐贵仓) 山西科技报运城记者站前不久举办了科技新闻培训班,30余人参加了学习。针对科技新闻采写中的问题。他们请搞科技报道的编辑、记者讲了课。(王自育) 洛阳市邮电局定期召开通讯员会,探讨和交流_新闻写作情况。为通讯员订了《新闻与写作》等刊畅,提高了通讯员的新闻采写能力。今年,一些大报上也见到了他们的报道。(郭建栓)  相似文献   

7.
《实用新闻写作手册》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新闻写作与采访的新闻理论专著。文章在阐述新闻写作与采访的同时,对中国新闻发展的现象作了探索性研究,对重要作品、经典作品作了比较精要的评析,并附部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门类,应该说有其特殊的写作规律。通俗化是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综观科技新闻通俗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仔细分析科技新闻佳作的成功经验、不成功作品的教训以及笔者自身的写作实践,窃以为,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巧用背景材料,是使科技新闻通俗易懂的有效途径之一。广大群众关心科技新闻,主要是从中了解它的用途,功能,社会、经济效益、理论价值以及在国防、政治上的意义。紧紧围绕这一目的,运用通俗的语言,通过背景材料的穿插和解释,把科技新闻写得明白如话。  相似文献   

9.
陈瑜 《视听界》2002,(5):29-29
新闻需要解释,已是新闻写作中一条毋庸置疑的原则。科技新闻更需要解释,这是科技新闻本身特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铁轩 《新闻三昧》2008,(9):25-25
此书对企业报通讯员怎样辨识新闻.写稿都有哪些弊端以及企业科技、企业经济、企业文教、企业服务、企业社会、企业人物等新闻采访都有所分析.并以实例指出写作特点和写作规律。是通讯员的好教材。此书40多万字,十六章节。内容有:怎样辨识新闻、通讯员写稿存在哪些弊端、怎样寻找新闻线索、新闻与公文的联系和区别、采访注意事项、怎样写新闻故事、常用写作技巧、企业科技新闻、企业经济新闻、企业文教卫生新闻、企业服务新闻、企业人物新闻、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9,(3):11-11
25年来中国新闻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新闻与写作》也对推动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是值得庆贺和纪念的。作为首都北京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报道新闻也要研究新闻,在新闻研究上要有所作为,《新闻与写作》应该成为北京新闻研究的潮流刊物。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闻,是专指有关科学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诞生与应用的一类报道。这类新闻在写作上的一个常见毛病是专业术语多、数据多、论证多,很难说有什么趣味,常常“新而无味”。其实,并不是科技新闻本身没有趣味,从某个角度讲,科技新闻包含着  相似文献   

13.
我1986年回国后才持续地读《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很有读头,吸引你从头到尾读下去,是一份知识性很强的刊物。希望保持现有特色,并不断有新的开拓。 作为读者,我觉得,新闻摄影知识以及经济、科技的报道经验和体会介绍得比较少;年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1995,(6)
科技新闻怎样获得读者科技新闻常被称作“对知识的报道”,它面对的多是非常专业化的知识及术语。写作中简单照搬术语是很省事的,但这样写出的报道只会赶跑大多数读者。因此,科技新闻写作的难点就在于:用普通人熟悉的“说法”把这些专业知识和术语表达得通俗、明白、富...  相似文献   

15.
新闻需要解释,已是新闻写作中一条无庸置疑的原则。科技新闻更需要解释。因为它报道的是科技领域里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发现、新材料。惟其新,科技新闻才有新闻价值。也惟其新,一般读者就更难于理解和接受。因此,解释对科技新闻来说更显得必要和重要。科技新闻的传播对象不止是有关专家、学者和大学问家,还面对着不懂行的广大读者,这就决定了科  相似文献   

16.
苏婧  石韬 《新闻与写作》2023,(8):109-112
<正>学术写作与新闻写作有时不是泾渭分明,新闻写作可以从学术写作中借鉴文献意识和论证精神。尤其是对于具备一定专业属性的新闻写作主题而言,例如健康与公共卫生新闻、环境新闻、法律新闻等,文献与数据库的有机运用,既是新闻写作的重点,也会是新闻作品的亮点。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与实践经历,谈一谈新闻写作中文献与数据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含量高、专业术语多的军事科技新闻写作中,如能恰当运用修辞格,不仅能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而且能够巧妙地发挥军事科技新闻所特有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提升军事科技新闻的宣传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新闻科普”的概念。新闻科普即新闻与科学普及密切结合的写作样式。报纸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几乎所有综合性报纸都有科普的专栏、专版或副刊,为新闻科普作品的创作创造了良好的载体条件。但是,由于新闻科普界于科技新闻与科普文章之间,专门研究这一写作样式的经验性文章很少。怎样把新闻科普的文章写好?有哪些规律可循?笔者结合自己近两三年的写作实践,斗胆浅谈一下新闻科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新闻书目录     
本月推荐:传媒的运营时代——从媒体经营到经营媒体30讲58元,新闻报道与写作85元,眼球为王36元,新闻写作技巧与范例25元,期刊中国48元,记者之王——埃德加·斯诺在中国38元,传媒影响力28元,传媒批判力26元,暗访淮河29元,新概念新闻学(上下册)55元,细节决定成败24.80元,如何做广告38元,中国新闻学之最78元。培训用书:漫谈社会新闻5.8元,漫谈科技新闻13.8元,消息写作例话10.8元,标题鉴赏录13.8元,新闻导语探胜12.8元,新闻理论趣谈6.6元,小言论写作方法系列谈12.4元,纪事体新闻技巧五章13.8元,新闻敏感系列谈11元,从通讯员到高级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代人写新闻不再是停留在思维和逻辑的推理而是终成事实。机器新闻是科技与传媒的结合,自出现起便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机器新闻写作虽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取代传统记者在新闻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但机器新闻对记者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机器是否会完全取代记者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机器新闻写作的不断升级换代倒逼记者进行角色的转型升级,进一步适应当代传媒竞争发展的需要。人工智能时代记者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型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