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9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每年组织编写“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呈送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代表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该系列报告2003卷已于近日出版。《2003科学发展报告》分9部分:“科学回顾与展望”,“科学前沿介绍”;“2002年诺贝尔奖评述”;“中国科学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公众关注的科学热点”;“科技战略与政策”;“中国科学发展概况”;“科学家建议”;“附录”。介绍了世界科技和若干科学前沿热点领域发展态势;我国科学家做出的世界水平的突破性成果和科学工作;一些国家21世纪初的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科学院有…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6~7日,“百年画卷 共绘未来——中华医学会第五次杂志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已确定的情况下,探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未来的发展大计。新闻出版总署李东东副署长、卫生部尹力副部长、中宣部出版局张小影局长、中国科协书记处冯长根书记、中华医学会吴明江副会长兼秘书长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在大会上致辞。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主持了开幕式,白书忠副会长作了大会总结。 李东东副署长谈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注和支持,作为我国科技期刊集团化和集约经营发展的典范多次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肯定。新闻出版总署将实施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计划,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整合行业内或相关领域内媒介资源,打造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综合性期刊集团;鼓励有实力的期刊跨地域兼并重组相关行业期刊,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形成在本行业、本领域有较强影响力、富有经营活力的期刊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已构筑了集团化和企业化的基本框架,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把握科技期刊出版规律,推进医学类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尹力副部长指出,中华医学会作为“百年老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为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重大医药卫生问题上,为政府特别是卫生部分忧解难,出谋划策,为推动我国学术交流和医学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其主办的系列医学期刊,被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高度赞誉和认可,被誉为“中华牌”,并把在“中华牌”杂志上发表论文视为学术荣誉和学术水平的象征。希望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作为医药卫生期刊的龙头队伍,更要发挥好专业优势和已形成的出版优势,突出品牌特色,谋求和拓展跨媒体经营的思路,为我国卫生事业的繁荣、为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小影局长表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目前是我国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权威性最强的期刊群。在百余年的办刊实践中,中华医学会充分发挥了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认真贯彻出版方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希望中华医学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更大的发展。 冯长根书记指出,在国际上曾有一个高质量的期刊带活一个学会,也有一个强势学会带出几本高质量的期刊,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一个强的学会和一批强势的期刊,中国科技界应为有中华医学会这个群体而骄傲和自豪。冯书记并提出二个希望,一是希望中华医学会无论如何要办出一个像《柳叶刀》那样的杂志;二是希望中华医学会118种期刊的编辑人员不仅是学会的人员,更是改革的主体,要迅速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需要。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作了大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国家期刊主管部门领导的精心呵护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华医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期刊的品牌化、国际化、数字化及集团化建设,秉持“传承、创新、发展”的宗旨,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自《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前身《博医会报》1887年创刊以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量由第四次杂志工作会议时的69种,增加到目前的118种,形成了“中华”、“中国”、“国际”三大医学系列期刊,涵盖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各个专业,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和作者学术交流的需要,被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三大期刊集群之一”。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精品期刊”、“双效期刊”和“百种中国杰出期刊”等评选中,系列杂志中有多种期刊屡获殊荣。工作报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当前和今后五年内,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医学会五年发展规划和精品期刊战略,尽快融入世界科技学术交流体系,并积极投身文化体制改革,向期刊集团化发展目标迈进。 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主办,阿斯利康公司协办。根据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期刊审读的总评分结果,大会评选出“阿斯利康杯”优秀期刊47种、优秀总编和优秀编辑部主任各7名,并首次颁发突出贡献总编奖8名,对所有获奖者进行了表彰。 集思广益、共谋未来。6日下午,与会代表分为总编、承办单位领导、“中华”系列编辑部主任、“中国”“国际”系列编辑部主任4组进行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管理和发展规划,共谋系列杂志的未来发展宏图。 7日上午,大会特邀中国期刊协会名誉会长张伯海、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文志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金碧辉作了专题报告,题目分别为:“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回溯与展望”、“中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的机遇与策略”、“中国科学与中国期刊”。三位专家的报告内容广泛,丰富多采,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以翔实的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期刊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针对中华医学会期刊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发展建议。 本次会议还制定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发展规划,讨论并修订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规章制度》,制订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卫生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118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总编辑、编辑部主任和各杂志承办单位的负责人约400人参加了这一盛会。在本次会议隆重召开之际,中国邮政特制作并发行了会议的邮折,以志纪念。 我们坚信,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将在各级期刊主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以中华医学会为坚强后盾,与时俱进,不负传承百年经典的使命,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未来描绘新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肿瘤类文献在各医学系列期刊中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统计了中国医院教字图书馆中收录的1995—2004年篇名为“肿瘤”、“癌”、“瘤”的文献量,结果显示:①1995—2004年肿瘤类文献共158457篇,其中“中华”系列期刊占11.00%;“中国”系列期刊占20.16%;“学报”系列占14.67%;“国外医学”系列占5.58%。②肿瘤类文献量每年呈递增趋势,2004年比1995年增加了79.04%。③25种肿瘤期刊中,1995—2004年肿瘤文献量共计27602篇,占肿瘤文献总量的17.42%,2004年比1995年增加了39.24%。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份,福建省永定县养蜂协会“农之翼”牌系列蜂产品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证书,成为福建省首家通过认证的蜂产品,这是永定“蜂协”助农发展“甜蜜”事业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说起加多宝,几乎无人不知.凉茶其实存在已久,但加多宝集团依靠“定位”理论,将凉茶发展成了几乎和软饮料并列的一个品类.其实,在2003年,加多宝生产经营的如红茶、冰红茶等茶系列,已在广东市场做到了第二名、第三名. “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建议删减掉这些茶系列,只聚焦红罐凉茶.此时的加多宝集团规模并不大,其他茶系列的生产线也很昂贵,但他们果断听取了特劳特的建议,集中精力只做红罐凉茶.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九五”以来 ,第三军医大学全体科技人员认真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论述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技强军”的发展战略 ,坚持“以质量取胜 ,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思路 ,紧紧围绕“凝聚人心 ,内涵发展 ,一年一个大台阶 ,三年实现大跨越”的奋斗目标 ,瞄准前沿 ,突出重点 ,勇于开拓 ,大胆创新 ,取得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973”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大型卫生装备“四大突破项目”为代表的一系…  相似文献   

7.
朱培立,1953年6月出生,湖南省湘潭县人,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湖南工程学院副院长。著名发明家、世界发明协会理事、高级策划师、注册咨询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政府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特聘专家,湖南省工程系列、经济系列、哲学社科系列的高级职称评委和高级顶尖人才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相似文献   

8.
Amelie 《世界发明》2009,(2):12-13
“中德先锋设计”系列之四“两块东西,东西两块”,作为歌德学院在中国20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尾声,给春寒料峭的北京带来丝丝活力和惊喜。“两块东西,东西两块”展示了来自德国的近10位青年设计师的时装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此次群展力图打破人们对于“展览”这一概念的传统认知和对于德国设计品的固有成见,展现在气质上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新德国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03,(7):48-51
我对于安徽芜湖市最初的印象是年广九和他的“傻子”瓜子。如果说我对于芜湖这浅浅的印象是雾里看花,那么自从我认识了中林绿源(芜湖)茶树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家满先生后,知晓了他所领导的是以茶树花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提取技术、加工为一体的高  相似文献   

10.
刘兴诗 《金秋科苑》2011,(18):71-72
古气候发展的四个阶段 回顾原始时期,曾经有一个全球性的“灾变时代”,世界各民族印象极其深刻。相当于西方《圣经》“诺亚方舟洪水”时代,以及中国“后羿射日”、“大禹洪水”时代。由于目前开始出现类似现象,因此而命名为“新灾变时代”。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时至年终,盘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时,农业无疑是亮丽的一页。在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和推动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关键词,中央和地方“好戏连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得到稳定、完善和强化,9亿农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了解历史的人的印象中,对于项英,记忆较深的职务可能就是新四军副军长,印象较深的事就是皖南事变。项英(1898~1941),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人。1922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出席中共“二大”。1923年2月任京汉铁路罢工委员会总干事,是“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长。1928年2月补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兼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共产国际“六大”上当选为国际监察委员。1934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后任赣南…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香港特区政府“数码21”系列资讯科技策略,该策略自1998年首次颁布,历经2001、2004、2008相继5次更新发展,对香港电子政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介绍了香港特区政府为促进香港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而在5个层面做出的体制安排,即设立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电子政务督导委员会、信息科技管理组;介绍了香港电子政务发展的核心平台——政府一站通的发展过程、监管框架和建设模式;剖析了香港特区政府2008年“数码21”电子政务发展策略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总结了香港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5大主要拳措和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今后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目标为: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运载火箭,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型系列,增强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建立新型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加强空间微重力、空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11,(4):34-34
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1年上半年召开,这是在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科技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必将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科技事业和科协事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做好中国科协“八大”系列宣传活动,切实起到烘托气氛、营造声势、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协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科协积极开展“八大”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07,(Z1)
印象爱因斯坦曾为一对年轻朋友证婚。几年后,那对夫妇带着小儿子来看他。孩子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嚎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难为情。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印象的人。”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中国和国外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且越来越具有主题性。像前些年的“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活动,都通过艺术等文化的最显著体现者,沟通了两国之间的文化。而从2007年开始的“德中同行’’活动,则超越了以年为单位的文化交流,让中国和德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更深入、更有趣。在一系列的德中同行活动中,沈阳站可能给我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短讯     
《科协论坛》2010,(3):48-48
2010年全国科普日定于9月18~24日举行,继续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主题“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开展系列活动。其北京主场活动主题为“坚持科学发展,走近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李玉琴 《科协论坛》2010,(10):31-31
延长油田始建于1905年,是中国陆上发现和开发最早的油田。经过100余年的发展,2007年成功跨入千万吨级大油田行业,为陕西经济跨越发展、为油田事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延长油田股份公司科协通过在公司中深入开展“讲、比”活动,激发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与创造活力,引导科技工作者发挥创造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与进步做了积极探索。2010年,延长油田股份公司科协把围绕公司发展规划和科技工作者要求,深入企业一线,搭建平台,认真组织了系列“讲理想、比贡献”活动。  相似文献   

20.
沈勇 《大众科技》2013,(11):184-187
在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传承和发展中,有所创新和突破,又不损伤其“根性”,是传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层次重大问题。《印象·刘三姐》旅游观光式传播模式、实景原生性传播模式、活态生活化传播模式和诗意化传播模式创新了传播生态,带来了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传承和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