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认知冲突,一般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例如,按照原有认知结构,初一学生不能理解芦苇、竹子等植物的地下茎(即根状茎),因为在他们的原有  相似文献   

2.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认知冲突 激活学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一时不能同化、接纳呈现在眼前的新知时,或新的信息与其原认知结构不相符合时,或动用、调集了全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后仍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时,他们便在心理上生成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称之认知冲突。激烈的认知冲突既会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震荡.又会引起学生学习需要的不平衡,情感领域中便会生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先回顾原有的知识经验,再开启新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已成为数学教师实施教学的常用思路.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原有知识经验的“破”与“立”.当认知冲突产生后,如果教师能基于知识本质将冲突转化为建构新知的契机,那么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就能被体现在常态化数学课堂中.文章基于认知冲突背景,提出了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并对认知冲突对于深度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旨在更好地促进深度学习课堂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诱因,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具有了某种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一旦新旧知识出现差异,就会在  相似文献   

6.
认知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进行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认知也可以说是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数学认知结构则是人们将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组合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当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所不同时,便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又不断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认知冲突,能形成悬念,强化学生的注意点,诱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原则与方法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认知冲突是指人在原有的观念与新经验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而感受到的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1]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2]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赖家华 《教育》2015,(8):62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一时不能同化、顺应新认知结构时,他们便在心理上生成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即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产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渴求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提供了最佳的状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在"平衡"与"不平衡"间捕捉到认知冲突,并因此而激活数学课堂,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唐莉 《生物学教学》2011,36(7):54-55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发"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矛盾,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构建认知结构,学生学习的主体活动能够得到有效体现,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而感受到的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原理,是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理顺思路,制造冲突机会""发散思维,增强冲突体验""丰富形式,提升冲突效果"等策略来引领学生发展思维,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1.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即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平衡”因素。设置课堂的认知冲突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促使他们去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途径。合理地利用课堂认知冲突,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完成从“不平衡”到“平衡”的重组,也会改变教学活动相对单调、呆板的状况,呈现出迷人的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12.
所谓认知冲突,一般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知过程.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学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在接触到新的数学知识时,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就进入了相互作用阶段.对某些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时较容易地把它们纳入原有数学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这就是认知结构中的同化.如学生能较容易地将分式的计算同化到分数的计算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当原有认知结构不能接纳新的学习内容时,必须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学习的内容,这就是认知…  相似文献   

14.
郭荣球 《天中学刊》2004,19(2):78-79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以认知建构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会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内容,而这些新的知识内容会与原有知识形成认知冲突。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应用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将认知冲突转化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工具。文章主要围绕如何运用认知冲突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率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16.
认知冲突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纳入或解释新学习的内容时,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它能为学生构建起一个思维不断演进的积极生态场,以实现学生情感、思维的高投入。教师应采取按需设置认知冲突、互动突破认知冲突、巧妙延续认知中突等实践性对策来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因此,要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教学,促进其认知结构的转换与建构,从而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认知冲突是指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时的认知冲突通常表现为: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理解新知识时所引发的学习困惑甚至束手无策的状态。有研究表明,这样的状态并非都是消极的,适度的紧张感、困惑感会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认知冲突在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教学中应当将其适时、充分地引发出来,以期为有效化解学生思维的"痛痒点"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认知冲突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新知识学习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实践表明,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在矛盾中发展,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智慧,从而累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发和制造"冲突",积极引领学生不断解决"冲突",在丰富多样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活动经验,并产生成功的愉悦。一、于新知生长点形成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运用原有经验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常会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知识生长点,在新知识生长点形成一定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