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总会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班主任常常要运用批评的手段来教育学生。然而不同的批评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批评得"巧",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承认并改正错误;批评失"巧",效果则适得其反。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注意批评学生的时机场合及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技巧,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难免会不时对学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其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受到批评而不敢去做某件事,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但如何让"问题学生"口服心服,怎样才能使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效果呢?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正常的"批评观",并将"批评"做为一门艺术,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行为出现"差错"在所难免,此时,班主任往往会借助有声语言,或正色厉声,或和风细雨,或开门见山,或循循善诱,但效果却经常会事与愿违,学生要么听而不觉,要么无动于衷。作为教育策略之一的"批评",需要讲究艺术适时"变阵",除了正面交锋,也要迂回包抄;除了"得理不饶人"的教导,更要有"润物细无声"的点拨。  相似文献   

4.
大凡做学生的都害怕老师批评,也厌烦语气生硬的说教,这种害怕、厌烦就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如果学生做错了,应该受到批评教育,但我们提倡"绿色批评",就像用糖衣包裹良药更容易被人接受一样,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颜林忠 《学子》2012,(9):16-17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已经过时的,束缚或阻碍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关规定,但是,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冲破一些不合理的"框框",敢于对一些"时尚花样"大声说"不"。一、不迷信各种新教育理念——该批评时就批评新课堂强调尊重学生,而赏识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今教育界最盛行的理念之一,"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曾令斌 《今日教育》2014,(10):65-65
刘铁芳老师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父亲,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导师,是一位充满温情的教育学者……作为刘老师曾经的学生,刘老师常对我们说:"要爱这个并不可爱的世界。"我想,用这句话来概括他对教育的热爱最恰切不过了。他始终抱着对教育的"爱",探寻"什么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程琢 《学语文》2012,(2):78-79
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先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再是"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要进步",现在又明确提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业优秀,个性鲜明"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些理念,我的头脑中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即"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历史教学的意义何在?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谢彩芳 《考试周刊》2011,(16):125-1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为他们打下视、听、说基础,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音、语流、语调、语感。成功的英语教学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交际活动过程。为了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在快乐中用英语。我们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倡导"四性",即灵活性、真实性、趣味性、积蓄性。  相似文献   

10.
看图写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看图写话的形式可以分为单幅图和多幅图。本文提出通过指导"观图意",提高观察能力;启发"想图意",培养抽象思维;诱导"说图意",培养口语表达;训练"写图意",发展创新思维这四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突破看图关,解决下笔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季 《辅导员》2010,(10):52-52
如何让一年级学生爱上说话写话?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有一个"大家都在说"的氛围,只有"有话可说"才会"要说",只有"有例可仿"才"会说",只有"有成就感"才会"爱说"。在激发一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方面,我作出了大胆尝试,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个性创作——画画,引导学生"用语言画画",看到什么?像画画一样一点一点地说出来,说出样子、说出色彩、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林永滔 《考试周刊》2011,(44):197-198
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学困生、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不招人喜欢。对于学生的缺点,用简单、粗暴,批评、训斥的方法来纠正,常常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对于"问题生",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对待他们的缺点,那就是用优点来点击他们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毛杏英 《海南教育》2014,(10):81-82
早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就指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强调语文教学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强调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更多的是关注"怎么写",而非"写什么",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或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彼此间利用口头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因而从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从"敢于说"到"乐于说",再到"会说",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韦敏 《学语文》2013,(2):42-42
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和"丰富正确的了解力",而要获得这种"感受"和"了解力",就必须有长期的丰富的语言经验和语言积累。而语言经验和语言积累又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来,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应依重读、背、写,具体可采取如下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严红芳 《考试周刊》2011,(17):75-76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索过程。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探索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进一步指导数学教学改革,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其中,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新认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作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情感的作用谈了三个方面: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运用期待效应树立学生自信;用教师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7.
超越教材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层次,亦是"用教材教"的最大亮点。反思十年来新课程实施的情况,我们发现不少人并未把握"超越教材"这个命题的真谛。有人认为,"超越教材只属于教师",似乎没有学生的份。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并未把握问题的精髓。强调"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一定要借助教材这个工具,引领学生自主地学。超越教材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2,(1):29+32-29,32
何炳章先生提出一个观点:教育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从陶行知先生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从段力佩先生的"教育教育,重点在育;教学教学,重点在学",到何炳章先生的上述观点,"自育自学论源远流长,被一代又一代教育教学改革者奉为圭皋,并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共识。  相似文献   

19.
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20.
刘章秋 《学苑教育》2012,(15):11-11
吸引学生有利于刺激学生学习欲望,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要在备课时精心、语言上幽默,批评讲技巧,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