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今,新闻移动化成为全球媒体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发展趋势。而移动网络新闻中,很大一部分用户是通过新闻类客户端阅读新闻的,新闻客户端成为媒体与用户直接沟通的新渠道,也是国际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国际媒体是如何利用新闻客户端开展传播活动的?本文以路透社、《纽约时报》和《赫芬顿邮报》为例,分别代表全球通讯社、老牌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尝试对国际媒体的客户端传播策略进行梳理和分析。路透社:信息服务化与视频化  相似文献   

2.
“如何‘知己知彼’更好地走近受众群?”这是一个涉及领域很广的话题,但问题的解决又的确迫在眉睫。当本刊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进行的简短交流中,却感到他用“事实”二字,道出了新闻传播的内涵,他说:“外宣从文化渗透力来讲,要利用人类共同的表达方式来提高表达效果,容易打动人心的是事实,大家都信奉事实。比如说这个山是800米高,那它就是800米高。也要讲情感,这也是人心最容易被打动的地方。外宣也充分体现人情味。还要互相尊重,不强加于人。只有尊重对方,才能被接受。当然还可以归纳的还有很多。但都要注意‘中国立场,国际表达’。”为了做好这组题目,本刊在与媒体的领军人物沟通的基础上,采访了一系列对国际问题有深刻见解的专家、学者,至此,我们有一种深切的体会,媒体在传播中需要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而专家、学者也乐意倾听来自“第一线”的媒体人新鲜出炉的对现实的感受和思考。而这两者的深入结合,将有利于更好地解读、贯彻、执行党的关于外宣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中国的外宣事业带来裨益。  相似文献   

3.
“如何‘知己知彼’更好地走近受众群?”这是一个涉及领域很广的话题,但问题的解决又的确迫在眉睫。当本刊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进行的简短交流中,却感到他用“事实”二字,道出了新闻传播的内涵,他说:“外宣从文化渗透力来讲,要利用人类共同的表达方式来提高表达效果,容易打动人心的是事实,大家都信奉事实。比如说这个山是800米高,那它就是800米高。也要讲情感,这也是人心最容易被打动的地方。外宣也充分体现人情味。还要互相尊重,不强加于人。只有尊重对方,才能被接受。当然还可以归纳的还有很多。但都要注意‘中国立场,国际表达’。”为了做好这组题目,本刊在与媒体的领军人物沟通的基础上,采访了一系列对国际问题有深刻见解的专家、学者,至此,我们有一种深切的体会,媒体在传播中需要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而专家、学者也乐意倾听来自“第一线”的媒体人新鲜出炉的对现实的感受和思考。而这两者的深入结合,将有利于更好地解读、贯彻、执行党的关于外宣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中国的外宣事业带来裨益。  相似文献   

4.
一、普遍心理新奇性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规律,是指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之类的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性。研究海外受众的心理规律,能够使我们的对外传播收到更好的效果。那么,这种心理规律是怎样的呢?这里我想从海外受众的普遍心理和特殊心理两个方面来谈谈。普遍心理是海外受众共同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与特征新闻的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部分。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  相似文献   

6.
言论集纳     
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陈力丹教授在《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5期刊发的《看不见的宣传》一文中认为,如习近平所说,"最好的宣传应该是能让被宣传的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行进,而他们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应当使之成为"看不见的宣传"。现在我国传媒上的新闻,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宣传,不是看不见的宣传,而是到处可见的宣传,套话空话连篇,这种情形怎么能指望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呢?我们的各种节目,特别是电视娱乐节目,怎样能做到既好看,又具有正能量,确实需要从美国脱口秀节目的成功中学点什么。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大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手机等很多方式来了解世界。面对这样的局面,怎样通过媒体来塑造国家形象也成为传媒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影响国家形象的众多因素中,新闻传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点,而当前国际新闻传播能力西强我弱的现实背景以及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翻译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新闻编译在本质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转换的行为,是一种集英文写作、文学翻译、新闻编辑为一体的创作过程。该文用翻译符号学理论对汉英新闻编译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编译策略,说明译者在编译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熟悉英语新闻的传播规律,这样才能对中文素材做出正确的取舍,以西方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吸引读者并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广告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组成元素,这样一个充满广告的生活环境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其中有一股什么力量在推动广告的发展呢?文章从营销观念与广告发展来谈当今广告的模式及其来源.  相似文献   

10.
刘健  陈昌凤 《对外大传播》2015,(2):29-31,54
<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这是加拿大多伦多媒介环境学派开创者"媒介决定论"旗手麦克卢汉提出的一个著名公式,他预告了电子革命的来临。电子革命将恢复人的感官平衡态,使人重新部落化。1"地球村"其实就是电子媒介对时间与空间的突破,让地球上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那么在这种新媒介环境下中国的国际传播做得怎么样,可以通过什么新途径进行国际传播,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索。国际传播现状当今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早就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先见,特别是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下的融合媒体大大缩短了  相似文献   

11.
在后亚文化视域下,“亚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身份选择。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他们在基于自反性的个人叙事中进行身份选择,并在“新部落”的社交仪式之下达成身份认同。在新媒介场域中,文艺青年对主流文化的矛盾表现出从空间到技术的仪式抵抗升级,又由于融媒体的态势与其自身的意义追求,具备与主流文化身份融合的可行性。因此,该文从认同的传播理论出发,主流文化需经过传播机制的“破壁”,文化符号的“出圈”,并联结个人叙事为集体记忆,融入“新部落”的情感机制中,来建构与深化文艺青年群体的主流文化身份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林存秀 《文化学刊》2008,(2):137-143
在一段政治倒退的时期,作为大众文化代表的文明戏却繁荣发展,难道是复辟导致了繁荣?从产生之初,文明戏一直作为精英批判的靶子,劣迹斑斑而必然消亡,这是事实还是想象?精英与大众、传统与现代、政治与文化,在复辟时期的上海这个舞台上到底上演了怎样的一幕?本文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做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正>从事对外报道的记者要写好一篇外国读者能理解甚至喜闻乐见的新闻,仅仅熟练运用对方母语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注意语言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差异,我们的新闻报道很可能因为文化背景的缺失而导致"词不达意"。因此,适时补充添加文化背景材料,对于中外传播文化交流非常有必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外新闻传播中文化背景的添加来管窥文化与传播的密切关系。一、对外新闻传播语境中的文化背景具体说来,在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中常见的需要添加的  相似文献   

14.
常江  杨奇光 《对外大传播》2015,(2):70-72,75
<正>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互联网不但是一种不断改进新闻生产和流通机制的技术,更应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内容和流通等层面的思维方式。目前,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是普遍性的事实,具有国际影响力并致力于国际传播的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完备的社交媒体战略,以克服国界与媒体准入政策等现实壁垒,实现有效的跨境传播。目前来看,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国际新闻传播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媒体搜索筛选社交媒体(如  相似文献   

15.
正话语表述要有受众意识曾有一位海外资深华文媒体人就我们的华文报道,问过我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中文语汇那么丰富多彩,为何有些稿件中总是"抓"住一个"搞"字不放?二是"报一箭之仇"、"杀入决赛"、"厮杀对决"、"拼死一搏"这样的表述在体育报道中屡不鲜见,赛事新闻为何要写得如此"杀气腾腾"呢?这种现象的确在报道中常见。在日常的国内报道中,特别是涉及工作部署、政策实施、方针落实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共情传播是通过情绪的感染性特征来实现情感共鸣、内容共通,从而弥合国际传播中的文化鸿沟。而社交媒体具有广泛的普及使用率、社交可供性等特征,这就为共情传播提供了平台,成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新思路。针对共情传播,可以从强化视觉语言、转换选题、联合海外博主的角度,提出做好社交媒体共情传播的具体实践方式,以期纾解既往国际传播在实践中的某些困境,从而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7.
哪些新闻题材适合对外报道?如何把握对外新闻的选材原则?这是长期以来从事对外新闻采编工作的同志、特别是一些从事国内新闻报道工作的同志,感到有些不易把握和困惑的问题。哪些新闻题材适合对外报道?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我们曾作过以下的归纳和概括:1、属于全国性题材或在全国有头等地位的事实。如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中外首脑人物的重要活动等莺大的政治、经济、文教、  相似文献   

18.
廖春生:转眼北京申办奥运成功5年多了,奥运商机的追逐声音越来越小了.似乎奥运会带来的滚滚财源已经被瓜分殆尽了.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这期的财路众人谈就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9.
正官方统计机构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超过9亿。这是一个关乎传媒行业生死的数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代表着在传播技术突破、传播平台更新的推动下,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正在深度融合,大众传媒与自媒体、大众传媒与社交媒体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我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正不可逆转地流向"指尖",流向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各类社交媒体。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甚至运用社交媒体的传  相似文献   

20.
就技术层面而言,“讲故事”作为一种写作样式被采纳、被认可,并进而作为官方倡导的新闻叙事方式大行其道,无疑是近期我国对外传播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相对于过去我国新闻报道不加掩饰的宣传味,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措辞,以及模板化的八股叙事方式,这种舶来于西方新闻叙事传统的“新”样式显然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