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百年前,我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革命先驱以崇高的爱国情怀发动了五四运动,孕育了五四精神。五四精神主要内容包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阐述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融入路径,从入学教育、学生干部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综合测评和评优评奖等方面,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来源,五四精神体现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集中统一,对于成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中生而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在高中阶段开展五四精神教育尤为必要。学校要充分发挥历史课在五四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准确理解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拓展五四精神教育的思路,使之成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伟大五四精神的教育,可以充分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勇于突破精神、民主创新精神以及永久奋斗精神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主流力量和未来,本文就五四精神的重要内涵以及五四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究五四精神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4.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凝练成“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精神。新时代,五四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应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以劳动和实践为两翼,借助网络平台,使大学生明五四精神之理、信五四精神之义、传五四精神之道。  相似文献   

5.
栏目编辑吴晓燕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今年迎来了它的第90个周年纪念。虽然年年都在谈五四,话题却常新。不同时代的人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不断与五四进行对话,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对话,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才更为有力地彰显。在本期的聚焦·评论栏目中,我们邀请了三位学者就五四运动与当时中国本身启蒙思想发展的关系、五四运动启蒙特质的体现,以及五四精神的教育价值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一直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讨论、研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为了发扬"五四精神"。纪念"五四"的提出,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的一种提升,并且是借助这种纪念来推进当前事业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已过去八十一个春秋,然而五四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弘扬五四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是时代的主旋律。而作为新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何以培养出毛泽东(旁听生)、张国焘、刘仁静、许德珩、邓中夏、张申府、张闻天、赵世炎、恽代英、田汉、顾颉刚等这么一大批走在时代前列的精英?因此探索这一时期北大的办学特色,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前,在北京爆发了震撼神州大地的五四革命运动。今天,我们在新长征的征途中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就要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实现教育工作重点的转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五四前夕,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严重关头。北洋  相似文献   

9.
<正>一百多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青年学生作为一股新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直到今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依然激励着全国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青年学生不仅是五四精神的创造者,还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把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要求,它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而高校为更好地弘扬五四精神,应创新思政课程,强化社会实践,构建校园文化,优化网络环境,让五四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前,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进步青年从此真正走上了自觉、自新、自强的道路。由五四运动而产生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已成为青年运动和青年成长的方向。在五四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前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奉献着青春、智慧和力量。今天,祖国正处在一个大气磅礴的改革年代,处在一个千年更替的交汇点上。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五四精神的内涵依然未变,五四精神永远没有失去它对时代的指导意义。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使…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五四"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准确认识和了解毛泽东的五四观,对于继承和发扬五四革命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在80年前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青年运动中,爱国主义精神同民主与科学精神凝聚为一体,把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和青年运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深刻内涵、又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五四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引导他们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不已。在五四运动8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光荣传统,明确当代青年运动的方向,激励当代青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关于青年运动的方向问题,60年前,即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用“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这种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新世纪新阶段,触摸历史、走近五四,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她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不断发展,构成五四精神的重要内涵。弘扬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9,(2):61-64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作为"五四运动"的精神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所体现出的彻底地不妥协地精神、忧国忧民的青年精神、团结一致的斗争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鼓励当代青年担当起历史重任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五大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成为初中历史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贯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内容。"五四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精神在五四青年学生的身上得以传承发扬。本文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总结中国青年运动在党和人民的怀抱中蓬勃发展的历史与经验,认真领会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为广大青年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紧紧围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用行动去继承和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在奋斗中续写好中国青年运动史。本刊特组稿数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传承五四精神,教育和引导首都大学生理性爱国、立志成才,4月29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五四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座谈会。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狄涛、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田辉、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颜吾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培等领导、专家和师生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民主和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个口号,并不是五四精神的全部内涵。五四精神绝不是"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意味着要取代五四运动中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反而是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任何关于吹捧资本主义制度、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质疑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观点,都是极其错误的。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全身心投入到"四个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