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代的亭与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界对汉代的亭、邮的认识存在分歧,笔者根据近年一些新资料认为:(1)汉代的亭并不隶属于乡,其性质是禁盗贼,和掌管民政的乡里不同,和乡是平行关系;(2)邮在西汉时是地方上的文书传送体系中的一种机构,东汉人以为西汉时邮被置取代是没有根据的;(3)汉代的驿,主要指传递文书,信件的驿马,驿成为驿站当在汉以后。  相似文献   

2.
汉代文书传递机构主要有邮、驿、置等,邮在秦至汉初为传递紧急事务文书,西汉中后期为驿所取代,西汉末年至东汉则为“置”的附属机构,主要传递普通文书。“骑置”为驿服务并不承担传递文书的任务,驿取代邮传递紧急事务文书。  相似文献   

3.
王路 《教师博览》2014,(9):52-53
孔子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品德的流行,比驿站传递王命的速度还要快.置,就是春秋时传递文书的驿站.置是一种宽泛的说法,传递文书用车叫传,用马叫驿,步行叫邮,统称为置.“传车”“驿马”,就是从这里来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敦煌悬泉汉简等史料并经实地考察,对于汉代敦煌郡境内的邮驿系统及其所设置、骑置、驿和若干亭的位置和所存遗址,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火票为清代驿递系统中的一种邮符,即给驿的证明。与勘合、火牌这类体制比较严密成熟的邮符相比,火票制度存在着递送火票扰民累官、冒用火票行骗、火票传递延误、拆看火票泄漏机密等诸多问题。官僚和清政府针对这些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期让这项对于维护帝国管理和统一的制度更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6.
汉代邮驿职官可简单分为五类:一是置系统的职官;二是传系统的职官;三是邮系统的职官;四是驿系统的职官;五是政府机构中特设的,不属于上述四类的邮驿职官。这些出土资料所见而文献所遗的邮驿职官能够让我们对汉代的邮驿组织建制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可补史阙。  相似文献   

7.
据悬泉里程简Ⅱ90DXT0214①:130A,汉代酒泉郡自东而西设有表是、玉门、池头(沙头)、乾齐等十一处驿置,从酒泉郡表是到敦煌郡渊泉的道路里程为694汉里(约合289公里),每个站点平均相距28.9公里(69.4汉里)。表是为酒泉郡自东向西的第一处驿置。西汉乐涫县治当在肃南明花乡明海城遗址,绥弥县治当在下河清乡皇城故城。据里程判断,绥弥到禄福之间还应设有一处驿置。禄福与玉门之间有天等三处驿置,天居中,其余两处驿置一东一西,位于东西大道之上。天当治骟马西古城。汉玉门县当在今赤金绿洲之内低窝铺以东、赤金镇西北一带,沙头县在今玉门镇中渠村一带,或即中渠村古城。乾齐是酒泉郡最西一处驿置,位于沙头之西,现存"渊泉县故城"或即汉乾齐县城。渊泉为西汉敦煌郡属县,其故城不在三道沟镇,当从他处寻之。  相似文献   

8.
外八庙碑亭     
康熙、乾隆在承德-共修建了十二座寺庙,几经沧桑,到了今大,仅存入座,在这九座寺庙中有碑亭的为: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亭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无论出现在园林、寺庙里,亭都给人带来了新奇的感觉,打破了平板、呆滞的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古代有驿乡镇用为旅舍堡垒之亭,也有市门楼或城门楼的旗亭,还有军事防御用的亭;无论是皇家或是私家园林里,也会出现停息凭眺的亭,而外八庙的亭于是用于保护石刻的碑亭。亭的平面形状多种多样,圆形、方形、六角形、十字形、扇面形、梅花形、套环形、方…  相似文献   

9.
通过蒙古语借词“站”逐步代替汉语里固有的“驿”的曲折过程,探讨词语借用的一般规律;通过“驿”、“站”、“邮”的词义变化,探讨词义演变的一般规律。通过这些变化,最终揭示语言符号演变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内,桥基由十二条大青石砌成或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桥上置五亭、亭与亭之间以廊相连。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十分里,因横跨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
烽燧是古代军事通讯设施之一,用以传边警,通消息。白天以烟为号叫烽,夜间以燃火为号叫燧。常于一定距离的高要之处筑台,贮薪草备燃之物,叫烽火台。 亭障是亭与障的联合称谓。实际上亭与障各具有独立意义: 亭:秦汉时边地至内地十里一事,五里一邮。亭管理烽燧报警之事,又称亭燧。它也收纳行人住宿,传迪邮报,故又称驿亭。  相似文献   

12.
形成于西汉中叶的督邮监县制,当上承秦及汉初的"都吏循行"。督邮按部刺举,上至王侯、令长,下至乡亭有秩、豪强,无所不纠,而以监县长吏为要。此举标志着西汉已形成了郡县二级地方监察体制。初,督邮对郡守负责,与刺史无涉。但刺史在地方官化的过程中,逐渐左右了督邮。至东汉,郡县两级纵向垂直监察系统得以打通。两汉政治经济之大环境,督邮与郡守之关系,督邮自身之素质,是影响督邮监察效果的三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西域“丝路”上的邮驿李惠兴我国的邮传渊远流长,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出现了骑马、乘车传递信息的信使。到了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各地就已经设有传递官府文书的“邮亭”、“邮馆”等邮传机构了。《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相似文献   

14.
莫贺延碛北起哈密北山南麓,南至瓜州县大泉西北,广袤八百里,汉武帝以前原属呼衍王地。莫贺延碛道又名第五道,特指唐瓜州常乐县至伊州的官道。"莫贺延"即"呼衍""呼延""呼演""姑衍""车延""五船"之别译。唐代于莫贺延碛道"总置十驿",即新井驿(今瓜州县雷墩子)、广显驿(今瓜州县白墩子)、乌山驿(今瓜州县红柳园)、双泉驿(今瓜州县大泉)、第五驿(今瓜州县马莲井)、冷泉驿(今哈密市星星峡)、胡桐驿(今哈密市沙泉子)、赤崖驿(今哈密市红山墩东),另有二驿失名,笔者推测可能分别在今哈密市之格子烟墩及大泉湾。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曾流传着鸿雁传书、青鸟送信的故事。在动物世界,许多动物用特殊的方式传递信息,是人的良好“邮差”。鸽邮在18世纪,英国很多人用鸽子通信。据说英国柴门霍夫就是用鸽子传信的办法,首先得知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的消息,就立即收罗股票债券,待股票价格上涨时再抛售出去,赚了大钱。马邮俄国在10世纪就有了马邮。1824年马邮达5600匹,通邮最远距离达1386公里。狗邮我国正式大规模地用狗送信是在700多年前的元朝。当时在黑龙江下游设的“狗驿”达24处,用狗传送官方文件和书信。猴邮尼日利亚人用猴子来送信。利用这种猴子的母猴和子猴形…  相似文献   

16.
敦煌县唐宋时代属沙州,州治、县治皆驻沙州城,即今敦煌城,故址在今敦煌市沙州镇西党河西岸。县境居州境之西北部。归义军时期(晚唐至北宋)敦煌县境以沙州城为中心,南跨鸣沙山50里,北紫亭县为界;东至阶亭驿(今安西县芦墩)170里,与瓜州常乐县为界;北至碱泉戌336里,与伊州为界;西北至西盐池117里,与寿昌县为界,西盐池之西70余里即古玉门关,属寿昌县;西南至破羌亭(今俄博店)55里,亦与寿昌县为界,破羌亭西南65里即寿昌县城(今属敦煌市南湖乡)。总计东西112.5公里,南  相似文献   

17.
(43)络绎不绝连续不断;往来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来往频繁,前后接连不断。(络:缠丝;缠绕。绎:连续不断)骆驿不绝同"络绎不绝"。一般写作"络绎不绝"。语出《后汉书·南匈奴传》:"[逢侯]又为鲜卑所击,无所归,窜逃入塞者骆驿不绝。"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萧红作〈生死场〉序》:"路上是骆驿不绝的行李车和人。"又作"络驿不绝"。语出《后汉书·光武十王传》:"……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络  相似文献   

18.
古邮驿的衰落与近代邮政的兴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邮驿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置邮传命”的需要。至清末,由于封建社会在矛盾以及邮驿制度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弊端,致使其逐渐衰落,近代邮政的兴办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早的亭大致产生于周朝,设于边境,称为堡亭。设亭吏,是地方治安管理的一种设施,秦汉时扩大到了各地。后来民间有将亭设在交通要道上的习俗,作为休息、迎送之用,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后来亭作为点缀,与园林建筑结合,成为景观中数量巨大的一种建筑形式。依亭的形式不同可进行分类,例如从形状上可分为八角亭、六角亭、四角亭、圆亭、扇亭等;从不同用途上分有交通要道上的路亭,城镇街市的街亭,桥边的桥亭,城楼上插旗的旗亭,烽火台上供望的警亭,水井的井亭,专为立碑的碑亭、钟亭、鼓亭……我国的四大名亭分别是:位于浙…  相似文献   

20.
兰亭位于绍兴东南约十五公里处的兰渚山麓 ,兰溪江畔。《越绝书》记载 :“勾践种兰渚田” ,小洲因而得名“兰渚” ,附近的山水亭台也都因此而得名。然而最初的兰亭可能只如邮铺大小 ,清于敏中在《浙程备览》中说 :“或云兰亭 ,非右军始 ,旧有兰亭 ,即亭堠之亭 ,如邮铺相似 ,因右军会 ,名遂著于天下。”永和九年 (35 3)春 ,王羲之等四十二人相聚于兰亭 ,举行了大规模的祓祭仪式。“祓祭”也称“修” ,是古代的一种风俗 ,农历的三月上旬 (后固定为三月三日 ) ,人们到水边采兰 ,用兰草蘸水洒在身上以驱除不祥。参加这次盛会的多是天下名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