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种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S.P.Corde)。中低年级是儿童学习英语的敏感期,我们可以利用儿童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来"教"他  相似文献   

2.
3岁前后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儿童语言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学习能力是指儿童对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言语)和书面语言(文字)的认知与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的感知、记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等.然而,3岁儿童的语言学习与语言学习能力发展有何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本文以家庭学习环境中父亲与儿子的对话真实记录为依据,探讨3岁儿童语言(母语)学习与语言学习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如何进行教育指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绘画是孩子们的"独特语言",他们喜欢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完善,所以画出来的画奇特甚至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绘画的魅力所在。应当说,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与创造性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儿童绘画所展现的天真是成人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告诉我们,孩子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他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对于同一领域的同一事物,不同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经验。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成人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如何解读的,不同的成人对儿童的解读是一样的吗?  相似文献   

5.
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以下简称"语训"),主要针对有一定残余听力的学前听力障碍儿童(程度≥70分贝的重度神经性耳聋),旨在通过语训,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学习语音,理解语词,培养语感及自主学习语言的意识,使其掌握一定的懂话、说话能力,达到能听会说、聋而不哑,为其今后的知识学习和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有多种方式和途径。旨在探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来促进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效果的优化,进而使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技能和心理素质都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儿童语言学习是从"个体语言"到"发展语言"、再到"规范语言"的过程。无论是先天"习得"还是后天"学得",提高儿童语言学习的效率,都必须认识汉语言学习特征、明确各阶段学习目标、遵循学习规律。汉语言发展的特点使儿童在学习汉语言过程中应该有自己适宜的环境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素艳 《天津教育》2022,(1):186-18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我们应该重视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成长,尤其是要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尽早实现对世界的认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认为:"要培养儿童对生活中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等多种方式,吸引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关注,培养早期阅读能力."早期阅读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关...  相似文献   

8.
一、儿童朴素物理理论[1]的基本观点1.儿童对发生在其周围的各种物理现象有着他们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些认识和理解具有理论的性质。2.儿童的这些认识和理解是朴素的,很可能不同于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于科学的理论。[2]儿童在用语言表述这些“理论”时,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正是因为如此,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常常被人们忽视或误解,这就导致他们很少有机会表达、交流他们的“理论”。3.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至少可以从儿童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预测上体现出来。比如,他们会为“滚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提供理由(解释),也会对“用同样大的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①根据语言学派及心理历程的观点,结合语言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表现,编制儿童语言学习困难诊断量表.该量表从语言学习通道的平衡性及语言学习能力的层次性这两个维度来评估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实验抽取小学二、三、四年级共342人作为被试,结果表明(1)该量表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学习成绩的儿童;(2)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该量表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语言学习困难者,为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而混龄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悄然兴起。通过创设活动环境,搭建语言平台,以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指导方式和及时反馈结果,尝试开展年龄跨度较大的混龄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已经进行了多种的方法,本着找一种更适合于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方法的目的,"中心"从2004年8月大胆尝试用"启智博士"训练仪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探索,运用该训练仪及良好的方法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训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布鲁纳(J.S.Bruner)主张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并提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这一学习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借鉴作用,从教学手段、过程、内容、情境设置及教师运用等方面来阐述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事业提供一点探索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语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幼儿教师如何针对当前儿童语言教育问题,根据儿童的语言学习特征来积极改变教育理念,为他们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是3~6岁儿童语言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有关顽皮儿童的文献,一方面涉及顽皮儿童的心理发展、如何使儿童学习及指导他们行为的关键准则;另一方面是关于父母的教育技巧以及如何教导或矫正儿童的顽皮行为。但是,很少有文献将焦点集中在顽皮和顽皮儿童内涵的探讨,以及从创造性人才角度来全面认识顽皮儿童。本文在分析已有文献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期,以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Goodma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儿童语言教育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再思考,并且吸收了当代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全语言"(Whole language,也称整体语言)的语言教育改革运动。古德曼最早给全语言的定义是:"全语言教育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全语言  相似文献   

17.
亲历“事件”是儿童理解生活世界的最本初方式,但儿童亲身经历的事件是极其有限的.语言作为生活世界的摹本,为儿童通过语言来理解生活世界提供了条件,聆听故事是儿童理解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聆听故事是一个主动的再体验过程,它通过心理重演让事件再次发生,让事件自己活动并在自我运动中显示自身.以故事说生活是儿童语言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小学儿童隐喻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G.Lakoff和M.Johnson第一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了隐喻概念,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形式,从此引起了心理学的广泛关注。感知觉、思维、想象通过隐喻有效地反映客观世界,儿童隐喻理解发展的研究对儿童认知规律的了解、认知思维的培养等方面有所裨益。研究发现,受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的隐喻理解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1)儿童隐喻理解具有表面性,他们理解隐喻只停留在理解隐喻表面义水平,很难准确理解隐喻的隐喻义。(2)儿童的隐喻理解发展与思维水平发展相适应,隐喻理解具有阶段性。(3)儿童的隐喻理解具有不稳定性,经常发生同一隐喻在一种环境下的理解和另一环境下的理解不一致的现象。(4)儿童的隐喻理解具有经验性,他们调动和利用所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隐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诗可以帮助儿童教育者认识儿童,激发教育者本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使儿童和儿童教育者共同成长.基于此,通过分析五首具有代表性的英美儿童诗帮助儿童教育者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是要用肯定的语言、情绪影响儿童;二是要让儿童在亲身经历中学会独立自主;三是让儿童按自己内在的方式成长;四是管教孩子要界限明确.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育制定了以下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在内容与要求中又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实际表明对儿童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视,要求让幼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实际上,幼儿园儿童语言的训练是受多种制约的,比如教师的、家长的、家庭环境的,特别是教师的语言训练至关重要。几年来,立足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生活实际,从孩子的主体出发,通过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对儿童的语言训练取得比较成功的教育经验,其中语文会话、讲故事、说普通话等活动,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